張天貴
摘 要 桉樹是廣西建設國家儲備林的主要樹種,研究桉樹高產林營造技術與管理措施,有助于提升廣西國家儲備林建設水平,保障國家木材安全。基于此,以廣西國有六萬林場為研究對象,從林地選擇、林地清理、挖坎、施足基肥、苗木準備及苗木栽植等方面總結出一套科學有效的桉樹高產林營造技術,并歸納了及時除草、帶墾松土和合理追肥等桉樹高產林管理措施。
關鍵詞 桉樹;高產林;營造技術;管理措施;廣西國有六萬林場
中圖分類號:S792.39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06.073
桉樹作為世界上重要的速生闊葉樹種之一,因生長迅速、適應性強、經濟效益顯著等特點,在全球范圍內得到了廣泛種植和利用。廣西桉樹分布廣、產量高、效益好,經過多年的馴化、選育、改良,成為當地主要栽植的樹種之一。截至2021年底,廣西桉樹的種植面積高達303.33萬hm2,占全國總量的1/2以上;蓄積量1.86億m3以上,廣西桉樹生產的木材每年超過3 000萬m3,約占全國總量的30%[1-2]。然而,實現桉樹高產穩產并兼顧可持續發展并非易事,需要科學合理的營造技術和精細高效的管理措施。廣西國有六萬林場(以下簡稱六萬林場)具有豐富的林業資源和良好的自然條件,長期以來一直是廣西桉樹種植的重要基地,在桉樹高產林的營造與管理方面積累了大量的經驗和技術成果。現筆者從六萬林場的實際情況出發,深入探討桉樹高產林營造技術與管理措施,以期能幫助林農提高桉樹的生長速度和產量,實現森林資源的可持續經營和發展。
1 六萬林場概況
六萬林場是廣西壯族自治區林業局直屬單位,建于1951年,總場設在廣西玉林市,地跨博白縣、興業縣、浦北縣和福綿區[3]。六萬林場下設9個營林分場和5個造林管理部,經營主業包括森林資源培育、松香深加工、八角深加工、森林旅游和康養等產業。2022年,六萬林場經營總面積59 333.33 hm2,其中國有林地15 246.67 hm2,場外林地44 086.66 hm2,森林活立木蓄積量517萬m3,森林覆蓋率達93%。2021年,六萬林場資產總額46.58億元,實現全年生產總產值9.58億元,實現經營收入3.25億元[4]。根據自身發展的需要,2022年6月六萬林場實施了國家儲備林(三期)10 000 hm2基地建設項目,此項目中桉樹高產林建設面積達8 946.6 hm2,不僅能為廣西林業經濟發展提供豐富的木材資源,也可為林業生態環境保護和改善做出積極貢獻。
2 桉樹高產林營造技術
2.1 林地選擇
適宜的環境條件能夠為桉樹的生長提供基礎保障。在六萬林場桉樹高產林營造過程中,造林地塊適宜選擇在海拔800 m以下的低山、丘陵和臺地,陽坡,坡度適中(≤25°),排水良好,肥力中等以上,無嚴重病蟲害。土壤以弱酸性的紅壤、黃壤、褐紅土為主,pH值為5.5~6.5,土層厚度在40~60 cm。
2.2 林地清理
2.2.1 煉山清理
煉山是六萬林場桉樹造林過程中一種傳統的林地清理方法,通過放火燒山的方式清除林地上的雜草、灌木。煉山時間選擇在秋季無風的陰天清晨,先將林地內的雜草、灌木、藤本全部砍倒鋪平,伐根在20 cm以下。然后,按地形地勢在山脊、林緣等處分片開好防火帶,帶寬15 m以上,危險地段25 m以上。要求防火帶內清理干凈可燃物,見實泥。辦理好煉山證,按照有關生產用火規定進行煉山,從山頂往下點火,以保證人員安全。煉山后無法燒凈的樹干、樹枝要歸堆進行二次重燒。
2.2.2 扒帶清理
對于無法實施煉山的造林地塊,六萬林場主要采用扒帶的方式清理林地。首先采取砍荒的方式除掉林地內的雜草、灌木和藤本,同樣要求伐根在20 cm以下[5]。然后,按照預定種植的株行距,將雜草灌木等歸堆到行間便于挖坑整地。要求扒帶的寬度為1.5 m,種植行上方0.8 m、下方0.7 m。
2.2.3 全山清理
對于面積相對較小的桉樹造林地,六萬林場主要采取全山清理的方式,把采伐剩余物歸堆到集中區域進行焚燒,并用勾機定點挖坑。
2.3 挖坎
目前,六萬林場桉樹造林采用的株行距為2 m×3 m(路邊樹株距為1.5 m),換算的造林密度為每667 m2種植111株。挖坎前,按2 m的株距環山沿等高線(如果是在桉樹伐區跡地植苗造林的,在上一輪伐期相鄰兩行伐樁之間的中心線)拉線定點做好標記,坎呈“品”字形排列,規格為坎面50 cm×40 cm、坎底40 cm×30 cm,深30 cm。挖坎過程中如碰到樹樁、石頭可上、下、左、右移動,表土和心土分開放置,心土放下方,表土盡量放在上方和兩側作回坎備用。坎內松泥盡量挖出,除凈石頭、草木根等雜物,坎底水平[6]。
2.4 施足基肥
六萬林場桉樹基肥以有機無機復混肥為主,施用量為0.5 kg·坑-1。挖明坑約15 d后施放基肥,先用表土回填至1/3穴,再用量器量取肥料投入坑內,與表土拌勻后在每坑放入4 g保水劑。然后,將表土鏟入坑中打碎,土塊粒徑要小于4 cm,禁止回填心土。回土后坑面要高出水平地面3~5 cm,狀似淺盤,待雨季時坑面稍微下沉即可進行種植。
2.5 苗木準備
2.5.1 樹種選擇
營造桉樹高產林,選擇適合當地生長、適應性強、生長速度快、木材質量高的桉樹品種是關鍵。根據六萬林場的地理位置、氣候條件和土壤環境,適合栽植的桉樹品種主要包括但不限于巨桉、尾巨桉、柳隆桉、窿緣桉等,其中DH32-26、DH32-28、DH32-29、DH32-43、DH299-5等優良無性系是六萬林場桉樹主栽品種(系),這些品種(系)的桉樹在六萬林場表現出良好的生長態勢和高產性能。
2.5.2 苗木規格
六萬林場主要使用輕基質容器苗造林,苗木源于六萬林場自營的育苗基地。為了確保造林成活率和早期生長優勢,六萬林場對苗木規格有著嚴格要求。優質的桉樹苗通常應具備以下特征。1)根系發達完整,側根多而均勻分布,沒有盤根現象。2)葉片飽滿、色澤鮮綠,表現出旺盛的生命力。3)莖干粗壯直立,無機械損傷或病蟲害痕跡。4)苗齡2~3個月,地徑≥0.17 cm,苗高≥15 cm。苗木出圃質量標準具體可參照廣西壯族自治區地方標準《主要造林樹種苗木質量分級 第2部分:容器苗》(DB45/T 628.2—2009)要求執行。
2.5.3 起苗煉苗
六萬林場桉樹造林需提前10 d左右上山煉苗,讓苗木具備更強的適應性和生存力。苗木出圃前7 d,可噴施一遍廣譜高效的殺菌劑(如多菌靈、百菌清、敵克松等)和殺蟲劑(如氧化樂果、敵殺死等)預防病蟲害。起苗過程中要盡量減少對根系的損傷,保持土球完整,以利于移栽后的快速恢復與生長。苗木運至造林地塊后,隔天給輕基質淋2次水,使其保持濕潤不板結,以達到煉苗的目的。
2.5.4 栽前浸藥
在栽植前,為了預防病蟲害,需要對桉樹苗木進行藥物浸泡處理。如六萬林場主要使用多菌靈、辛硫磷按1∶1的體積比混合后兌水制成1 000倍液,對苗木進行泡杯處理。若林地內有白蟻危害發生,可使用白蟻寧1 000倍液對苗木進行泡杯。
2.6 苗木栽植
2.6.1 定植
六萬林場桉樹造林時間選擇在春季雨后土壤濕潤時,最遲不超過6月,以確保新植苗木能夠充分利用春季生長季,盡快適應新環境并建立良好的根系。定植前,先在坑面偏內側左邊挖比營養杯深3~5 cm的定植穴,然后將準備好的苗木置于穴內回填濕潤的表土,并分層壓實,注意保持根系舒展,確保土壤與根部緊密接觸,利于水分吸收和健壯生長[7]。實際種植深度以覆土高出杯面3~5 cm為宜。
2.6.2 補植
桉樹造林過程中,由于苗木質量問題、病蟲害等,可能會出現死苗或生長不良的苗木。為了提高林分的整體質量和產量,需要進行補植操作。補植的時間應盡量與定植期接近,以確保補種苗木能順利過渡到生長旺盛期,并與已存活苗木同步生長。六萬林場桉樹補植工作要求在定植后30 d內完成,保證成活率在95%以上,補植方法與定植相同[8]。
3 桉樹高產林管理措施
3.1 及時除草
雜草會與桉樹競爭土壤養分、水分和光照資源,嚴重影響桉樹的正常生長發育。因此,及時除草是保證桉樹高產林產量和品質的重要措施。六萬林場桉樹除草措施有人工鏟草、全山砍雜和噴除草劑3種。1)人工鏟草。以桉樹植株為圓心,將半徑50 cm范圍內的雜草、灌木連根全部鏟除。2)全山砍雜。砍倒林地內所有的雜草、灌木,伐根、草蔸要求低于20 cm。3)噴除草劑。使用32%草舒,1 kg草舒兌水100 kg進行全山噴施,以噴濕雜草和雜灌的葉面、葉背為度,噴不死的惡性雜草灌木要返工砍除。造林當年7—8月人工鏟草1次;第2年3—5月、7—8月采用“人工鏟草+全山砍雜”的撫育方式;3年生以上桉林,每年3—5月除草1次,只采用全山砍雜或噴除草劑的除草措施,注意除草劑不能連年使用。
3.2 帶墾松土
帶墾松土是桉樹高產林管理的重要環節,通過疏松土壤、改善土壤結構和通透性,促進桉樹的生長和發育。六萬林場桉樹帶墾時間選擇在每年第1次除草之后。帶墾寬度應與桉樹的行距相匹配。要求造林當年帶墾寬度在1 m,往后每年擴至1.5 m。松土深度控制在15~20 cm,靠近根部宜淺,向外漸深,以避免對根系造成損傷。在桉樹行間進行帶墾松土,將表層土壤翻耕至下層,同時將雜草和殘枝落葉等有機物混入土壤中。
3.3 合理追肥
合理追肥是桉樹高產林管理的關鍵環節,通過補充土壤養分,滿足桉樹生長對養分的需求,促進其快速生長。六萬林場桉樹追肥種類為桉樹有機專用復合肥(N、P、K養分含量在30%~35%),用量為造林當年0.50 kg·株-1,2年生及以上0.75 kg·株-1,每年追肥1次,連續追肥6年以上。第1年在樹正上方距離根部20 cm的坎內追肥,2年生及以上林分在植株左右兩側樹冠正投影邊緣處開挖半圓形溝施肥,深度15~20 cm。在雨后追肥或施肥后適當灌溉,有助于養分的溶解和吸收,提高肥效。將肥料均勻撒入溝內后覆土,防止肥料直接接觸根系導致燒根。
4 結語
六萬林場的桉樹高產林營造技術與管理措施,既具有科學性,又符合實際情況,對類似林場的桉樹種植有著重要的借鑒意義。然而,面對生態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雙重挑戰,未來還需要進一步探索更加綠色、高效的造林與管護技術,平衡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在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的同時,更好地維護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因此,在未來的工作中,筆者將進一步加強技術研發與推廣,持續優化桉樹培育模式,以適應不斷變化的自然環境和社會需求。
參考文獻:
[1] 廣西壯族自治區國有黃冕林場.廣西桉樹產業發展報告[EB/OL].(2023-03-01)[2024-01-07].https://huangmianlinchang.cn/PolicyInformation/info.aspx?itemid=2832.
[2] 佚名.廣西桉樹背后的生物多樣性:生態平衡與木材需求的權衡[EB/OL].(2023-06-27)[2024-01-07].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69857768600334824&wfr=spider&for=pc.
[3] 劉萍.六萬林場特色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探討[J].農業技術與裝備,2020(8):33-34.
[4] 廣西國有六萬林場.林場簡介[EB/OL].(2022-07-19)[2024-01-07].http://www.gxlwlc.com/linchangjianjie/2257.html.
[5] 楊川.桉樹單產造林技術與管理措施探討[J].農業與技術,2020,40(21):92-94.
[6] 廖滿秀,江錦烽,鄭海富.高峰林場國家儲備林基地建設模式探討[J].遼寧林業科技,2019(3):50-54.
[7] 覃思泉.桉樹栽植及管理技術要點分析[J].綠色科技,2017(19):115-117.
[8] 林漢權.桉樹低產林成因分析與應對策略[J].安徽農學通報,2020,26(14):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