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斌運
摘 要 近年來,甘肅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大力開展天然林保護工作,天然林資源得到了有效保護,天然林面積和蓄積量不斷增加,林木生長質量不斷提高,取得了良好的生態、經濟及社會效益。基于此,為不斷提高甘肅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天然林保護水平,筑牢西北地區生態安全屏障,闡述了祁連山自然保護區天然林保護成效,分析了天然林保護存在的管理體制及規劃方案有待完善、監管不力、資金不足、智慧林業建設水平有待提高、基層專業人才匱乏等問題,并提出了完善管理體制及規劃方案、加大天然林保護監管力度、持續加大資金投入力度、提高天然林智慧化管理水平、強化天然林人才隊伍建設等對策。
關鍵詞 天然林保護;可持續發展理念;甘肅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中圖分類號:S75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06.067
甘肅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下簡稱祁連山保護區)生態區位十分重要,其不僅是河西走廊的唯一水源發源地,直接關系著河西走廊的生態安全,而且是我國西部地區一道重要的安全屏障,在水源涵養及阻止騰格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擴張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祁連山保護區森林主要為天然林,因而天然林的保護和修復尤為重要,既直接關系到河西走廊經濟社會是否能夠可持續發展,又對祁連山生物多樣性、生態安全、水源涵養功能的提升起著重要作用。因此,持續加強對天然林的保護和修復刻不容緩,也是祁連山保護區長期面臨的一項重要任務。
1 祁連山保護區概況
祁連山保護區位于河西走廊中部及祁連山北麓,總面積198.72萬hm2,橫跨武威市、金昌市和張掖市,屬大陸性高寒半濕潤山地氣候,夏季涼爽、冬季寒冷,年均氣溫0.2~3.5 ℃,年均降水量400 mm,降雨主要集中在5—7月,年日照時間2 500~3 300 h,年蒸發量1 137~2 581 mm,降水量遠低于蒸發量[1]。
祁連山保護區內有石羊河、黑河、疏勒河等河流,保障了沿途居民生活和農業、工業生產用水。祁連山保護區林地面積87.4萬hm2,呈垂直地帶性分布,主要是以青海云杉和祁連圓柏為主的喬木林及以金露梅、高山柳為主的灌木林,森林覆蓋率達28.8%。2000年,祁連山保護區被確定為國家天然林保護工程區;2001年,祁連山保護區被列入長江、黃河上游天然林保護工程范圍;2004年,祁連山保護區森林被認定為國家重點生態公益林,一期天保工程保護面積47.14萬hm2;2011年,祁連山保護區二期天保工程保護面積57.56萬hm2[2]。
2 祁連山保護區天然林保護成效
2.1 生態效益
通過實施天然林保護和修復措施,祁連山保護區水源涵養功能得到顯著增強,有效增加了區域水資源量,大幅度緩解了區域內水資源短缺的矛盾,保障了中游濕地及下游綠洲地區的生態補水[3]。
2.2 經濟效益
據相關數據統計,2001—2021年,祁連山保護區天然林面積及蓄積量均呈顯著增長趨勢,林木資源和林地可用于生產林木產品及發展林下藥材種植業,帶來了較高的經濟收益[4]。同時,通過保護天然林,祁連山保護區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提高,為生態旅游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帶動了區域旅游業的發展,使得當地旅游綜合收入不斷增加。
2.3 社會效益
自實施天保工程以來,祁連山保護區招聘了大量生態護林員,其中一部分為下崗職工及當地低收入農民,切實解決了當地部分就業問題。同時,隨著天保工程政策的落實,通過發放生態公益補助資金和提高補助標準,有效增加了當地農戶轉移性收入,促進農戶實現生態致富。此外,隨著祁連山保護區基礎設施的不斷建設,各個林業管護站交通條件及水電設施不斷得到完善,并隨著生態環境智能化監測技術的實施,大幅提高了天然林保護效率及保護水平。
3 存在的問題
目前,祁連山自然保護區在天然林保護過程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具體表現在管理體制及規劃方案有待完善、監管不力、資金不足、智慧林業建設水平有待提高、基層專業人才匱乏等5個方面。
3.1 管理體制及規劃方案有待完善
為了提高天然林保護效果,建立并完善天然林保護管理體制及規劃方案至關重要。但目前,祁連山保護區天然林保護管理體系尚不健全,可操作性不強,部分林區存在多頭管理的現象,甚至會產生管理理念相互沖突的情況。同時,在天然林保護規劃方案方面,存在缺乏重點保護區域、林長責任劃分不夠明確的問題。
3.2 監管不力
當前,祁連山保護區還沒有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天然林保護效益評估制度,天然林保護工作得不到有效監管,監管效率低下。同時,天然林保護責任劃分不夠明確,獎懲機制有待完善,相關人員工作積極性不高。
3.3 資金不足
天然林保護是一項系統性工程,需要有充足的資金做保障,但從實際來看,祁連山保護區在天然林保護方面存在資金不足的問題,受制于資金限制,部分天然林保護項目無法落實,阻礙了天然林保護工作的推進。
3.4 智慧林業建設水平有待提高
智慧林業建設是指采用現代科技手段和信息化技術,實現天然林保護過程的數字化和智能化,從而提高保護效率和水平。但目前祁連山保護區對智慧林業發展規劃還不夠重視,忽視了對高新技術及智能化設備的應用,嚴重阻礙了天然林保護水平的提升。
3.5 基層專業人才匱乏
天然林保護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也是一項艱巨的工作任務,需要依靠大量基層專業人才實現。但目前祁連山保護區面臨人才保障機制有待完善及天然林保護人才儲備嚴重不足的問題,天然林保護工作難以有效開展。
4 對策
天然林保護是一項“德政工程”,更是農民的“致富工程”,其時間跨度大、任務繁重,加上面臨天然林分布不均勻、結構不合理、生態功能衰退的現狀,增加了天然林保護難度。因此,針對天然林保護,既需要投入充足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又需要統籌規劃、科學實施,才能保障天然林保護工作順利且高質量實施。
4.1 完善管理體制及規劃方案
2019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天然林保護修復制度方案》,為天然林保護工作的開展提供了參考。祁連山保護區應根據實際情況,完善天然林保護管理制度,制訂天然林保護規劃方案,根據生態區位的重要性或物種珍稀程度,科學劃定天然林重點保護區域,并明確天然林保護任務和責任。同時,祁連山保護區應認真落實國家和甘肅省委、省政府關于林長制工作的各項決策部署,不斷夯實各級林長責任,探索強化森林資源管理的方法和途徑,高質量推進天然林保護工作[5]。此外,祁連山保護區應全面建成縣、鄉、村三級林長制責任體系,將天然林保護納入林長制工作體系,采取分片劃段辦法,加牢織密天然林保護網。
4.2 加大天然林保護監管力度
祁連山保護區應完善天然林保護效益評估制度,定期對天然林保護工程組織管理、中幼林撫育、公益林建設、項目資金使用、森林生態效益補償等內容進行考核,并及時發布考核結果和評估報告,方便開展整改工作。例如,由于祁連山保護區特殊的生態區位及天然林保護的重要性,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會定期組織核查組,通過聽取匯報、查驗資料、交流訪談等方式,對保護區天然林保護修復制度建設、責任落實、職工培訓、檔案建設、巡護日志進行實地檢查,從而推動保護區天然林資源高質量發展。同時,祁連山保護區應建立天然林資源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明確天然林保護責任,將天然林保護工作考核與地方政府及保護區林場干部業績考核掛鉤,防止出現天然林保護不力及出現問題相互推諉的情況。此外,祁連山保護區應將天然林管護任務納入林區員工績效考核中,明確管理任務,充分調動天然林保護工程護林員積極性,夯實工作責任,提高天然林管護質量。
4.3 持續加大資金投入力度
天然林保護是一項系統性工程,涉及基礎設施建設及改善、森林防火和防盜、有害生物防治、智能監測及智慧林業建設等內容,需要有充足的資金作保障[6-7]。祁連山保護區應針對天然林保護設立專項資金,用于加強天然林保護,切實提高天然林保護成效。同時,為鞏固天然林保護成果,祁連山保護區應不斷向上級爭取資金,提高生態補償標準,能有效增加封禁區農牧民收入,保障其切身利益,進而提高其保護天然林的積極性。此外,祁連山保護區應針對天然林保護工作中面臨的技術難題,設立研究專項資金,加強與相關院校及科研機構單位的合作,積極采用新理念、新技術、新方法,不斷提高天然林保護質量。總之,祁連山保護區既要科學規劃國家下發的天然林保護資金用途,確保相關資金專項專用,高效運行,又要積極爭取地方財政資金支持,明確爭取資金的時間表、路線圖,與省財政廳建立信息溝通長效機制,確保全方位爭取各類項目資金。
4.4 提高天然林智慧化管理水平
為提高天然林信息化發展和管理水平,加強生態保護監管,應結合數字技術及互聯網平臺,利用通信資源,合理部署視頻監控點,實現全天監控,聯合應用衛星遙感遙測、紅外相機、視頻監控、無人機、手持終端等技術,構建“空天地一體化”不間斷立體監測體系。通過構建這一體系,既能切實減輕天然林資源調查統計分析、森林防火、野生動植物保護等工作壓力,數據分析結果又能為天然林保護提供更加科學的依據和決策支持。例如,祁連山保護區天然林面積廣闊、山路崎嶇,加上天氣多變、環境復雜,護林員進山巡護危險性較大,通過在每位管護人員的手機中裝備智能巡護終端,管護員可將每日拍攝的圖片、視頻上傳至系統中,有效減輕了巡護壓力,提高了管護效率。祁連山保護區通過紅外相機及野外視頻監控系統,對天然林區域進行圖像采集分析,并將監測視頻等信息傳回資源管護站、保護站等各級監測中心,對天然林火情、野生動物、森林病蟲害、人類活動等進行實時監測監控,極大提高了天然林管護效率。
4.5 強化天然林人才隊伍建設
祁連山保護區應根據實際情況,制定人才吸引政策,可通過提高崗位福利待遇,吸引一批高學歷且專業性和素質均較高的人才,加強天然林保護人才儲備。同時,祁連山保護區應完善人才保障機制,既要定期對天然林管護人員進行培訓,培訓內容包括崗位職責、管理要求、林業法律法規等,以增強護林員責任意識,提升護林員業務素質,又要完善獎懲機制,針對天然林保護業績突出的員工,給予表彰和獎勵,或開通人才晉升綠色通道,全面提升生態護林員隊伍綜合素質和管護水平。
5 結語
祁連山保護區是我國西部重要生態安全屏障,而保護區林業資源主要為天然林,因此加強天然林保護在維護河西走廊生態穩定、維系區域生態平衡、促進區域可持續發展、保障國家生態安全方面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加強對祁連山保護區天然林保護工作的重視,科學制訂天然林保護策略,才能切實提高天然林管護水平,最大化發揮天然林的功能效益。
參考文獻:
[1] 搜狐網.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簡介[EB/OL].(2017-07-26)[2023-12-29].https://www.sohu.com/a/160143073_749756.
[2] 李玉鋒.祁連山自然保護區天然林保護成效及建議[J].甘肅林業,2023(5):24-25.
[3] 康小虎.近十年甘肅省河西走廊水資源利用分析[J].甘肅水利水電技術,2023,59(9):5-8.
[4] 任文俊.祁連山自然保護區天然林保護工程成效分析[J].現代園藝,2022,45(24):170-172.
[5] 薛巍敏.從“全面建立”到“全面見效”:甘肅省林長制實施一周年見聞[N].甘肅經濟日報,2022-09-02(1).
[6] 徐輝業.淺談祁連山天然林保護[J].農業科技與信息,2022(12):52-54.
[7] 劉金壽,劉春梅.祁連山林區天然林資源保護的對策建議[J].花卉,2019(22):224-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