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澤群
(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機動院,湖北 武漢 430063)
隨著鐵路建設的推進,鐵路配屬動車組日益增多,根據國鐵集團文件,預計2025 年全路配屬動車組4512 組,2030 年規劃配屬動車組5541 組,中國高鐵動車組的檢修面臨極大的“提質增效,減員降本”的壓力。
在動車組的檢修過程中,零部件的清洗占整個作業過程的11%~16%,是動車組檢修工藝中一個關鍵環節。長期以來,由于動車組部件外形復雜,清潔度要求高,我國鐵路動車組檢修部件清洗任務十分繁重。現有多采用簡單的清洗機和人工手持噴槍清洗,清洗勞動強度大,生產效率低,有害物嚴重地影響工人的身體健康,環境污染嚴重,勞動保護等問題一直是困擾檢修部門的一大難題。
經過高速鐵路建設的發展,清洗設備已經獲得了一定層度的發展,智能、高效的專用清洗設備,鐵路集中設置的清洗中心及其關鍵技術、零散零部件自動清洗裝部,也基本實現了應用。但是動車組部件的清洗效率,除了與清洗設備的功能本身有關,其清洗件的到達、緩存區域的設置、部件的配送路徑均對清洗效率有決定性的影響,整個清洗工藝過程的瓶頸,決定了總體的清洗效率。要想獲得合理的清洗設備配置,合理確定清洗設備配置,主要解決拆解和安裝的節拍問題。
解決這類問題需充分考慮車間布局、部件拆解時序,拆解用時,運輸路徑,運輸工具,部件清洗時間,工作時間等要素,才能對工藝過程進行分析,給設備數量的配備,緩存區域的大小,提供滿足要求且經濟可行方案。因為軌道交通車輛的特殊性,車體拆裝流程必須遵循特有原則和專用工裝才能完成,目前,已有相關的工藝仿真技術如Flexsim 在動車所工藝研究,Plant Simulation 在動車組軸箱生產線的相關研究,可以解決動車作業過程中的工藝問題,但尚無在清洗工藝方面的研究。
動車組檢修清洗要求的核心就是基于動車組部件拆解、組裝的時序被洗零部件達到檢修工藝要求的清潔度,以滿足部件檢查檢修的要求,部件清洗完成時間,對后續組裝節拍影響很大,直接關系動車組完成檢修的時間。雖然部分動車段已開始配備自動化、半自動化的清洗設備,但部件清洗工作總體效率低,沒有完整、順暢的流水線式作業。
經過對某動車段主修車型進行了調研,對動車組需清洗的部件進行了調研統計,該d 段主修車型車體(按8 輛編組)含各主要部件30 類,共計1300 余件,轉向架含各主要部件33 類1500 余件。
清洗環境潮濕,不利于一般檢修工作的開展,因此部件清洗宜集中考慮設置清洗中心。清洗中心的工作流程與清洗部件的拆裝密切相關。根據部件在動車段內拆解位置、拆解時序以及零部件形狀和轉運工具等要素,將動車組零部件的清洗單元分為6 類,包括裙板、邊梁、車體零部件、構架、輪對、轉向架零部件。
動車組部件按既定時序進行拆解,并沿著規劃路徑運送至清洗位置,輪對、構架、轉向架部件等清洗完成后在轉向架庫內完成組裝;車體部件從車體分解臺位拆卸,完成清洗后運送至車體組裝臺位進行安裝。
根據動車組大部件清洗市場所有的設備清洗情況,主流清洗設備的相關要素如表1 中所示。

表1 清洗設備關鍵要素

表2 清洗對象要素表

表3 來件時序節拍表
產線工藝的可視化仿真是指通過抽象模型來模擬實際的生產線運行,幫助我們了解真實的生產過程,并對其進行分析與優化,然后實施設計和規劃的活動。
經對比市場工藝仿真軟件,Plant Simulation 在工藝節拍,邏輯設置上,更具有靈活性,可以從工位時間、啟動方式、故障方式等多個角度去控制與工位相關的要素,還可以通過編程,賦予對象屬性和行為,且能通過多種方式為用戶提供了數據分析的功能,還集成了遺傳算法、試驗分析器等數據分析功能。本次仿真擬采用Plant Simulation。
時間要求:根據動車段實際工作時間,需設置班次日歷(每日工作時間按上午8:00 ~下午18:00,中午12:00 ~下午14:00 為休息時間。周一至周六為工作時間考慮),仿真時間以1 年計算。
仿真目標:滿足該動車段動車組車組檢修產能配套的清洗作業。
要完成清洗中心的仿真,首先,需確定清洗中心的清洗對象、來件節拍、清洗中心初步布局等,以初步估算清洗中心的設備配置情況。
(1)清洗對象。
(2)來件時序。
某動車段解體組裝檢修庫自東至西依次布置部件組裝、部件檢修區、部件解體區、部件檢修區。車體檢修及油漆庫自東向西依次布置。本次清洗中心需解決動車組高級修拆裝的車體部件、轉向架部件的清洗工作。清洗方案和路徑如圖1 中所示。

圖1 清洗中心走行徑路方案示意圖
首先,根據已經調研的資料和工藝流程,我們對建模的思路進行了分析:(1)分析實際工藝情況,決定需要哪些功能模塊;(2)關鍵工位流轉的邏輯。
然后,結合既有工藝、功能和現場溝通調研的結果,提出方案布局圖,采集仿真區域的正射影像圖。
調整好各模塊布局后,獲得的基于實景的仿真圖像,模型搭建完成后,在仿真運行前,還需要進行以下操作:①班次日歷的設置。通過對班次日歷控制工人的實際工作時間;②設置清洗工人。軟件通過工人池實現工人的調度,每個工人可以有自己獨特的技能,也可以是多功能型工人,從而滿足實際生產的需求;③仿真初始化參數設置。在仿真初始階段,將圖表、裙底板輸入窗口、轉向架緩存出口等參數進行初始化設置,以滿足仿真的基本數據要求。
本次仿真所用的動車組采用源產生,可以通過設置動車組入段均勻間隔來設置動車組的產生,當有具體的訂單計劃后,可以采用表格定義時間序列,控制仿真模型中每列車進入的時間。通過模型設置的程序控制算法,列車進入后按照既定的程序完成拆裝后送至下一工位,完成拆卸的部件,且清洗中心前置緩存區還有緩存工位時,通過轉運中心的控制,由AGV 小車將部件運送至清洗中心緩存區,緩存區滿后,暫停轉運。當零部件由拆卸工位運送到清洗中心時,先存放在前置清洗緩存區內,當對應的零部件清洗機空閑后,由天車運送至后置的緩存區,在后置緩存區等待AGV。
根據某動車段工作量預測,近期三/四級修檢修任務分別為150/77 列,來車間隔約每22h;遠期為188/97 列,來車間隔約為17h。首先,通過設置各類部件清洗設備數量均為1,找到工藝瓶頸,確定試驗分析器的分析參數,仿真結果如圖2 所示。

圖2 清洗中心設備占用率情況
在一年的仿真時段內,約完成了90 組動車組部件的清洗,與每年完成285 組車的任務量相差較遠。鑒于構架清洗、輪對清洗耗時較長,且在仿真結果數據中,工作狀態占用比例較大,構架清洗設備、輪對清洗設備為關鍵設備,而零部件、裙板、邊梁等清洗設備工作狀態占比相對較低,可推定非產能瓶頸,因此,維持其數量為1 臺。分別1、2、3 臺構架清洗機,1、2、3 臺輪對清洗機進行9 組實驗,經測算在上述布局下,清洗中心在研究年度需配備的清洗設備如表4 中所示。

表4 各研究年度設備配置數量表
本文根據某動車段的調研情況,充分考慮了動車組部件拆解時序,拆解用時,運輸路徑,運輸工具具體參數,部件清洗時間,工作時間等要素,運用了工藝仿真的全新工藝設計手段,對工藝流程進行了數字化、可視化處理,將工藝設計中的眾多要素都通過工藝流程的邏輯控制,納入模型的邏輯控制中,驗證了部件清洗布局、部件轉運路徑的可行性,并提供了設計中需要研究年度清洗設備設置數量的建議,為后續同類項目的工藝設計和設備配置提供了參考。
由于對機輛設施研究的范圍廣,工藝流程的調研不夠徹底,需在后續設計任務中,結合工藝設計深廣度的擴充,更詳盡地調研機輛檢修設施的工藝,為革新工藝手段儲備一手技術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