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芳
“考試指定這個品牌,學校老師推薦的,價格確實不便宜,但不買不行”……“新華視點”記者近期調查發現,十余年來,某地教育考試部門長期要求體育中考使用某一品牌的跳繩,不少中小學以指定或暗示的方式要求學生和家長購買,每根跳繩價格達78元,遠高于市場同類產品。該事件報道播發后,涉案的中考跳繩企業已在被立案處罰階段,相關責任人也在接受調查中,有關部門正圍繞“高價中考跳繩”一事積極整改。
談談你對“高價中考跳繩”事件的認識。
【觀點】 ①體育中考并沒有專門指定用繩,但許多地方卻限制學生不能自帶繩子參加考試。這導致了一些地方教育考試部門通過租賃或選擇特定廠商的跳繩產品,形成了一個政策市場。這種行為不僅違背了市場競爭原則,也使得學生的選擇權被剝奪。②為了更好解決“高價中考跳繩”事件,教育考試部門應該建立一個透明的采購體系,充分了解市場情況,對跳繩產品的價格、質量進行評估和把關,給學校、家長和學生提供更多選擇的機會;引入第三方評估機構對跳繩產品質量進行監督和評估,確保跳繩產品的合格性和適用性;鼓勵技術的應用,如智能計數設備,以提高跳繩考試的效率和準確性;反思教育體制對考試設置的偏重,追求全面素質的培養;等等。通過以上舉措,能夠更好地擺脫中考跳繩價格背后的利益鏈困擾,建立公正和有意義的考試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