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梁 崔苗

2024年4月22日,西太平洋海軍論壇第19屆年會在山東青島開幕。
4月22日至23日,中國海軍時隔十年之后再次在青島舉辦西太平洋海軍論壇年會(第19屆),引起各方對該論壇的關注。
西太平洋海軍論壇(Western Pacific Naval Symposium,也稱西太海軍論壇)是目前西太平洋地區唯一定期開展的海上多邊對話機制,是地區國家海軍(或海上防務部門)協調開展海上交流合作的重要平臺,在促進海上溝通、防止海上危機、促進海上安全合作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西太平洋海軍論壇是1987年“國際海上力量論壇”(International Seapower Symposium)會議期間,由澳大利亞提議,經與會各國海軍領導人同意建立的地區性海軍合作平臺,主要是為西太平洋沿岸國家的海軍提供一個定期接觸交流的平臺。1988年,首屆論壇在澳大利亞悉尼舉行。成立初期,西太海軍論壇主要是向“國際海上力量論壇”報告相關情況,類似該論壇的分論壇,直到1994年才發展為獨立活動的地區性海軍論壇。同年,西太海軍論壇制定通過了《西太平洋海軍論壇章程》,論壇正式形成機制,形成固定活動模式。《章程》確立的論壇宗旨是“增進合作,提高共同行動能力,以及通過提供一個能夠對共同關心的海上問題進行討論、信息交換、鍛煉和展示能力、交換人員的框架,在各國海軍之間建立信任和信心”。
最初成員主要來自于1987年參加“國際海上力量論壇”的西太平洋國家海軍(或海上防務部門),包括澳大利亞、文萊、中國、日本、新西蘭、韓國、新加坡、泰國、美國、印尼、馬來西亞和巴布亞新幾內亞等12國海軍(或海上防務部門)。經過多年發展演變,參與論壇的國家已大大超越西太平洋的地域概念,成員國和觀察員國不斷增加,既有加拿大、智利等東太平洋國家,又有巴布亞新幾內亞、斐濟等南太平洋國家,還有巴基斯坦、印度等印度洋國家,甚至還有英、法等歐洲國家。截至2024年4月,西太平洋海軍論壇正式成員國有23個:澳大利亞、文萊、柬埔寨、加拿大、智利、中國、斐濟、法國、哥倫比亞、印度尼西亞、日本、韓國、馬來西亞、新西蘭、巴布亞新幾內亞、秘魯、菲律賓、俄羅斯、湯加、泰國、新加坡、美國、越南;觀察員國有七個:孟加拉國、厄瓜多爾、印度、墨西哥、巴基斯坦、斯里蘭卡、英國。
西太平洋海軍論壇設有主席國和秘書處。主席國由正式成員國擔任,每兩年輪換一次。論壇設有四大類活動:一是年會,由各國海軍領導人或其代表參加,每兩年舉行一次,主要確定西太海軍論壇的重大事項;二是工作小組會議,是論壇年會的預備會議,代表級別較低,每年一次,通常就共同關心問題進行討論;三是專業研討會或交流合作項目,如海軍醫學研討會、初級軍官交流、高級士官交流、新興領導人交流等;四是海上聯合演習,如反水雷演習、潛水演習、多邊海上演習等。論壇采取平等對話、自由討論、自愿申辦的方式開展活動。
中國作為西太海軍論壇的創始成員國,一直積極參加論壇框架下的各項活動。一是積極參加并承辦論壇年會和工作小組會。2000年以前,主要派駐外武官作為代表參加西太海軍論壇,2000年以后,持續派出代表團參加歷屆論壇年會和工作小組會,并于2014年、2024年主辦兩屆工作小組會和年會。二是積極參加論壇各項文件的討論和制定。在中國海軍推動下,2014年在中國青島舉辦的第14屆年會上,通過《海上意外相遇規則》,為各成員國海軍船舶和航空器在海上意外相遇時提供操作范例和指導,對減少海軍艦機海上意外相遇時的誤解誤判、防范海上風險、降低海上意外事件發揮了積極作用,在論壇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2016年9月,經第19次中國—東盟領導人會議一致同意,《海上意外相遇規則》適用于南海。同年,印度洋海軍論壇也做出適用《海上意外相遇規則》的決議。近年來,隨著無人、智能等新技術在海上廣泛運用,海空兵力行動安全面臨一系列新風險和新挑戰,為此,中國海軍提議成立“無人系統議題研究工作組”,專門就無人系統的相關定義、基本原則、安全行為等問題開展深入討論。三是積極參加專業交流和海上演習活動。中國海軍多次派出專業軍官參加反水雷研討會、海上救災桌面推演、下一代青年軍官交流項目、反水雷與潛水演習、多邊海上演習等論壇框架下活動。2016年,中國海軍首次舉辦論壇框架下的海軍醫學研討會。2023年,中國在西太海軍論壇工作小組會(南京)期間,提出申辦人道主義救援減災研討會及桌面推演的倡議。
在青島舉辦的本屆西太海軍論壇有22個成員國和七個觀察員國的120余名代表參會,包括俄羅斯、法國、印尼、澳大利亞等19個國家的海軍主要領導人,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司令,以及其他國家的高級將領和相關國家駐華武官。
本屆論壇以“命運與共的海洋”為主題,下設“全球安全倡議與海洋和平安寧”“海上安全合作與國際法為基礎的海洋秩序”“共商共建共享與全球海洋治理”三個分議題,取得多項積極成果。
一是凝聚“命運與共”的思想認同。中國海軍司令員發表“同舟共濟、攜手前行,共建共護共享命運與共的海洋”主旨發言,指出船是海軍的形象標志,船(SHIP)這個英文單詞,可以很好地闡釋“命運與共的海洋”:命運與共的首要是安全(Security),本質是和諧(Harmony),關鍵是包容(Inclusiveness),基礎是伙伴(Partner)。命運與共、同舟共濟應當作為共同價值追求。
二是推動海上安全規則更新完善。針對當前海上安全形勢變化和新軍事技術發展情況,通過了《海上意外相遇規則》(3.0版)和《災害響應指南》情況更新等重要文件,以及《章程》修訂情況。特別是,首次提出成立西太海軍論壇無人系統議題研究工作組,并由中國擔任協調國。
三是明確了未來務實合作的項目活動。各國代表積極申辦論壇框架下的交流和演習活動,論壇年會和工作小組會、軍事醫學研討會、下一代青年軍官交流活動等項目,有的已申請至2038年。各國代表提出了深化海軍合作的建設性思路和若干舉措,比如增進多層級交流對話、加強海上情報信息共享、密切海上行動協調配合、擴大海上公共安全產品供給等。
(馮梁為海軍指揮學院教授〈退役〉,崔苗為海軍研究院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