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浩然 王群
摘 要:全過程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屬性,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是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必由之路,應深入理解并系統回答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何以必要”“何以可能”等重要問題。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唯物辯證觀和人民主體理論為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提供了理論支撐,而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和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則揭示了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實踐邏輯。全過程人民民主通過全鏈條、全方位、全覆蓋的民主制度設計鞏固了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人民主體地位;通過體系化、多樣化、程序化的民主實踐安排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人民參與國家治理的途徑;通過構建全領域、全層次、全要素的人類政治文明新形態保障了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成果由全體人民共享。
關鍵詞:中國式現代化;全過程人民民主;本質要求;邏輯理路;實踐進路
doi:10.3969/j.issn.1009-0339.2024.01.008
[中圖分類號]D621?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339(2024)01-0054-07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大論斷,并創造性地提出“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首次將“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當家作主”作為黨代會報告的獨立章節進行系統全面闡述[1]。這極大地豐富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理論和民主政治理論,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最新成果,對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具有重大意義。因此,我們不僅應從政治高度認識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重要性,還應從學理上深度挖掘全過程人民民主“為何”以及“如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
一、文獻綜述與問題提出
全過程人民民主是人類政治文明新形態,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當前學界主要從中國式現代化和全過程人民民主分述二者的內在邏輯、現實困境和實踐路徑問題,將中國式現代化和全過程人民民主“串聯”或“嵌入”研究相對薄弱,尤其是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審視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政治文明意蘊的研究略顯乏力。在現有研究成果中,存量理論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全過程人民民主之于中國式現代化的價值意義、內在機理和實踐路徑等方面的探討。一是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之于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價值意義研究。從學理角度探討全過程人民民主對中國式現代化的政治文明意蘊,集中表現為政治民主化、政治秩序化、政治效能化和人的現代化[2],將全過程人民民主作為中國式現代化超越西方現代化的重要表現[3];從全過程人民民主喚醒現代化力量、維護現代化秩序和激發現代化效能等方面展開論證[4],亦有從實踐維度聚焦全過程人民民主對中國式現代化的價值意義,提出全過程人民民主展示中國式現代化所需的中國民主新形象[5],體現中國式現代化政治建設的鮮明特征[6],為有效推動中國式現代化發展提供關鍵制度保障[7],為中國式現代化創造了動態政治穩定、有序政治發展和有效經濟發展局面[8],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的最新實踐和強大動力[9],等等。二是全過程人民民主之于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內在機理研究。從目標任務、領導主體和發展特征勾勒了全過程人民民主與中國式現代化的內在聯系[8],以民主和現代化都是人類社會共同追求書寫全過程人民民主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功能角色[10],認為全過程人民民主以“黨——政府——人民”的主體結構、“吸納——整合——回應”的運行機制和“協商——決策——反饋”的實踐程序推動中國式現代化行穩致遠[4],等等。三是全過程人民民主之于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實踐路徑研究。較有代表性的觀點,如必須堅持黨的全面領導、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突出人民主體地位[11],要緊扣民主本質、科學內核及效能發揮深入推進中國式現代化[12],通過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推動實現人的現代化與社會的現代化[13],以科學決策和民主監督破解超大規模國家治理的難題,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注入不竭活力[7],等等。這些論述對理解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全過程人民民主具有重要啟發意義。
理解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全過程人民民主,關鍵是要善于把握中國式現代化的時代語境和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指引下的全過程人民民主的話語背景。然而,現有存量理論研究在對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價值意義闡述,更偏向從政治文明意蘊或治理功效主義角度進行,從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中國式現代化本身去建構“何以必要”之價值邏輯尚顯乏力;對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實踐路徑分析,更偏向從宏觀的黨的領導、保障人民當家作主和民主監督等方面進行,從具體細致層面剖析全過程人民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何以可能”相對欠缺。鑒此,本文在吸收借鑒存量理論研究成果基礎上,從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中國式現代化本質要求的新視角理解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內在邏輯,從全過程人民民主本身出發的新思維探究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實踐路徑,以期全過程人民民主在中國大地上煥發出強大的生命力,在人民群眾中形成廣泛的價值認同和實踐動力,從而更好地將之轉化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強大力量。
二、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邏輯理路
恩格斯指出:“一個民族要想站在科學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沒有理論思維。”[14]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應從黨中央重大決策論斷中全面理解其核心要義,善于從理論高度深刻把握其內在邏輯,從而更好理解將全過程人民民主作為中國式現代化本質要求的深層次因由。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回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背后“知其所以然”和“知其所必然”之深層規律。
(一)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理論邏輯
現代化的本質是人的現代化,而人的現代化與社會整體現代化產生相互作用的關鍵在于民主實踐。人通過參與民主實踐在社會現代化中發揮個體作用,社會又通過民主直接或間接影響人的發展。為此,有必要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闡釋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內在邏輯。首先,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揭示了人民群眾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的決定性作用。馬克思主義認為,在社會人口中占絕大多數的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實踐的主體,是社會變革的決定性力量;歷史是由人民群眾創造的,這同社會基本矛盾運動推動社會前進的過程相一致。中國式現代化作為一種動態的歷史演進過程,實際也是由亦必將由人民推動的,且以人民思想觀念、行為方式、教育程度、財富分布等方面的現代化為重要基礎。易言之,中國式現代化本質上就是中國人民的現代化。人民推動中國式現代化的活動受到特定社會歷史條件的制約,要使人民在現代化進程中切實、有序、有效地發揮作用,就要確保人民依法享有廣泛的民主權利并建立現代化的民主政治制度和法治秩序。
其次,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認為,社會是處在不斷變化和永恒發展中的有機整體和復雜系統。從現代化的歷史進程來看,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工業化、都市化、法治化使社會成員逐漸擺脫傳統家族本位的束縛和身份等級的限制,加速了社會公眾的平等化、均富化、階層流動化、教育普及化,廣大人民群眾對民主法治、政治參與、群體自治的呼聲和需求越來越高,民主化便伴隨而來[15]??梢哉f,人類社會現代化的內容和標志之一就是民主化,而以科學技術革命為基礎的涉及政治、經濟、社會等各方面巨大轉變的現代化又為實現民主提供了物質、精神和文化等方面的基礎保障。立足新時代新征程,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始終堅持和發展人民民主。習近平指出:“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就沒有社會主義的現代化。”[16]259發展人民民主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全過程人民民主是發展人民民主、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的必由之路。以全過程人民民主推動中國式現代化是馬克思主義發展觀之規律性必然。
最后,馬克思主義人民主體論的核心要義是把人民視為歷史主體,將國家的一切權力歸屬于人民。因此,實現中國式現代化,關鍵在人民,本質是為了人民。具體而言,中國式現代化的實踐主體是人民,受益主體也是人民,人民既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力量源泉,也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前進動力。全過程人民民主作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不僅構建了全面、廣泛、有機銜接的人民當家作主制度程序體系,而且開辟了多樣、暢通、有序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實踐路徑,是廣大人民匯集力量、凝聚智慧、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方式和途徑[17],是解決新時代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際問題,回答中國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的科學方法和正確答案。
(二)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現實邏輯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1]一方面,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要使我國十四億多人口整體邁向現代化,規模超過現有發達國家人口總和;同時我國面臨著不平衡不充分的國內發展問題與多重挑戰和各種危機交織疊加的國際局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艱巨性和復雜性前所未有。因此,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也絕不是一馬平川、朝夕之間就能到達的,需要黨帶領全體中國人民用無數勤勞的雙手去實現,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國人接力奮斗去到達。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使中國共產黨擁有了十四億多中國人民這個最廣泛、最深厚的社會基礎和力量源泉,也使十四億多中國人民擁有了中國共產黨這個最堅強、最可靠的領導力量,黨同億萬人民團結成“一塊堅硬的鋼鐵”,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匯全體人民之共識、集全體人民之智慧、聚全體人民之力量,不斷依靠頑強斗爭打開事業發展新天地。
另一方面,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在社會成員中占據絕大多數的人民群眾是人類社會賴以存在和發展的物質資料的主要生產者,是社會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主要創造者。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并不是某一群人、某一個地區或者某一個民族的單獨目標或個體任務,而是全體中國人民的一致愿望、集體追求和共同職責,需要全體中華兒女的團結奮斗、共同努力。在此過程中,全過程人民民主保障廣大人民群眾依法通過全面、廣泛、暢通、有序的民主渠道和包括投票選舉、資政建言、公眾監督等多樣的民主方式參與現代化建設實踐,并堅持新發展理念以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和社會公平正義等問題,真正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切實保障人民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實踐中享有牢固的主體地位、多樣的參與途徑、公平的分配方式。
三、以全過程人民民主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現實路徑
以全過程人民民主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需從實踐運行層面進行系統化的路徑構造,在弄懂“何以必要”基礎上寫好“何以可能”的后半篇文章,可從人民主體地位、人民參與途徑、人民共享成果等多個維度進行體系化的路徑探析。
(一)全過程人民民主鞏固中國式現代化中的人民主體地位
人民群眾自發或被動的勞動創造是產生歷史、改變當下、走向未來的動力基礎,人民在這個過程中處于絕對的主體地位。馬克思指出,無產階級運動應當是為廣大工人階級和絕大多數人民群眾謀利益的團結力量運動,并創造性提出民主的本質特征就是人民當家作主[18]。馬克思在總結西方代議制民主利弊的基礎上提出民主選舉、民主管理等民主實踐環節,并強調民主決策的重要性,進而形成一種兼具代議民主與直接民主雙重屬性的民主理論,為全過程人民民主提供了重要理論支撐。但受時代限制,他未曾提出更加系統的民主制度體系和實踐體系,也未進行全環節的民主實踐。
我國全過程人民民主脫胎于馬克思主義民主理論,并在中華大地上不斷理論創新和實踐探索。全過程人民民主強調以“全過程”為著力點和落腳點,致力于全鏈條完善人民民主理論和制度體系,全方位拓展人民有序政治參與渠道,全覆蓋保障人民廣泛享有民主權利,逐漸構建起多元化、立體式、分層次的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形成了基層群眾自治制度、基層立法聯系點等在內的中國特色民主形式并使其在國家和社會治理中發揮積極作用,確保人民依法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實現了過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相統一。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使全過程人民民主成為中國共產黨集中統一領導下的高效率民主、負責任民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保障下的有序民主、有效民主。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之魂,只有堅持黨的領導才能確保將人民當家作主具體地、現實地體現到黨治國理政的政策措施與黨和國家機關各個方面各個層級工作上[16]261;全面依法治國的根本目的就是依法保證人民當家作主、保障人民合法權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能夠通過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等確保人民在法治軌道上有序、充分行使各項民主權利,實現了程序民主和實質民主相統一。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堅持貫徹選舉權普遍與選舉權平等原則,切實保障選舉過程中人人平等、地區平等、民族平等、同票同權;堅持直接選舉和間接選舉相結合,確保選民依法選舉產生人大代表,充分彰顯選舉的廣泛性、真實性;支持和保證人民通過人民代表大會行使國家權力,支持和保證人大及其常委會在人民的監督下依法行使立法權、監督權、決定權、任免權,支持和保證各級人大代表集中反映各地各行各業人民的利益訴求與意見建議,確保人民在國家治理各方面各環節依法直接或間接行使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實現了直接民主和間接民主相統一。堅持構建并完善全面、廣泛、有機銜接的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使人民既可以通過以投票為基本方式的選舉民主間接參與國家和社會生活的管理與決策,也可以通過以商量為主要形式的協商民主直接參與國家公共事務管理和公共政策制定過程,在重大決策之前親自參與討論、充分協商,表達自身合理訴求,盡可能就共同性問題取得一致意見[16]260。如此,全過程人民民主通過選舉民主實現多數人的權利以保障公共利益,通過協商民主保障少數人的權益以協調公共利益與個人利益的沖突,使公共政策達成合法性與合理性的辯證統一,實現了人民民主和國家意志相統一。
中國共產黨人用馬克思主義之“矢”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之“的”,將馬克思主義人民主體論和民主理論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把人民當家作主作為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和核心,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通過全鏈條、全方位、全覆蓋的民主制度設計鞏固人民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主體地位,確保中國式現代化“一切為了人民”。
(二)全過程人民民主拓展人民參與中國式現代化實踐途徑
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是民有所盼、政有所為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目標追求。政策有無實效、制度是否合理、干部能否盡職、民生改善如何、現代化進程中還存在哪些突出問題以及應當如何解決,廣大人民群眾是最直接的親歷者,處在實踐一線的人民群眾最有發言權。只有建立完整的民主制度,才能使人民群眾能夠集中反映生活中的共性需求和普遍性問題、痛點難點問題、歷史遺留民生問題;只有通過多樣的民主渠道問需于民,才能了解人民所思所想所盼,把群眾急難愁盼的現實問題、真實需求放在心上、抓在手中、落到實處;只有健全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擴大人民有序政治參與,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才能真正掃清中國式現代化發展障礙。
立足新時代,習近平從構建人類政治文明新形態的高度提出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深刻回答了為何發展人民民主、發展怎樣的人民民主及如何發展人民民主等一系列重大問題,開啟了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新征程。走好新時代“趕考”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將人民民主貫徹落實到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的全過程和各方面,鼓勵廣大人民群眾在國家和社會治理中充分發揮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具體而言,就是要確保廣大人民群眾依法通過民主選舉平等行使法定權利、選擇信任代表,直接或間接對黨和國家重要決策和任命發表意見、對國家大政方針政策提出建議、為解決經濟社會發展問題出謀劃策;通過民主協商做到“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借助提案、會議、座談、論證、聽證、評估、咨詢等豐富的途徑和方式使人民群眾參與國家發展大事、處理社會治理難事、解決日常生活瑣事;通過民主決策傳遞基層呼聲、匯聚群眾力量,依靠“小院議事廳”“屋場懇談會”、線下“圓桌會”和線上“議事群”等與時俱進的基層群眾民主決策內容和形式有效保障民主真實管用;通過民主管理有效實現基層群眾自治組織、企事業單位以及社會組織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和自我監督;通過民主監督不斷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限制,保障權力運行過程中的決策科學、執行堅決、監督有力,保證行政權、監察權、審判權、檢察權始終在法治軌道上運行,確保人民和法律賦予的權力始終用于為人民謀幸福。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就必須堅持中國式現代化切實為了人民、緊緊依靠人民、不斷造福人民,把體現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意愿、維護人民權益、增進人民福祉貫徹落實到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全過程和各方面,將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標準。尊重人民首創精神,激發人民創造力量,是我國改革開放取得巨大成就的重要經驗,也是新時代推動經濟社會創新發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方法。只有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問計于民,拜人民為師、向人民學習,向能者求教、向智者問策,從人民群眾智慧中汲取發展良策,充分釋放人民群眾在社會變革、生產勞動、學習生活等方面的創造活力,才能將億萬人民的智慧有效轉化為促進高質量發展新動能。全過程人民民主作為全鏈條、全方位、全覆蓋的民主,極大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人民參與途徑。
這種以“閉環”制度程序和完整參與實踐保證人民切實行使權利的真實民主超越了西方普通民眾政治參與被限制在投票選舉環節的“缺陷”民主,中國共產黨集中統一領導下的高效民主與西方多黨輪流執政制度下政治博弈所致的低效民主形成鮮明對比。以人民當家作主為本質和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相較于日漸暴露出軟弱性、低效性和虛偽性的西方資本操縱下的“金錢民主”、精英統治下的虛假民主逐漸展現出顯著優勢,有力保障了廣大人民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反映現實問題、表達利益訴求、參與建設實踐、推動有序發展,確保中國式現代化“一切依靠人民”。
(三)全過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共享中國式現代化發展成果
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和核心。實現民主政治的形式是豐富多彩的,不能拘泥于刻板的模式[19]。只有將各種包含民主要素、推動民主實現的制度和實踐緊密結合、有機銜接,使其互為補充、相得益彰,才能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在新時代中國煥發出強大的生命力。全過程人民民主鞏固和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建構了一個具有全體參與性、制度系統性、實踐可行性、環節銜接性、內容豐富性、形式多樣性、層次多元性的民主宏大敘事,將涉及人民當家作主的各方面制度和全環節實踐囊括其中,開創了一種內涵極其豐富的全領域、全層次、全要素的人類政治文明新形態。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持續深化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的改革和建設,充分發揮其遍布基層一線和深入群眾身邊的巨大優勢,主動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做工人階級的熱心人、青年朋友的引路人、婦女同志的知心人,把廣大工人、青年、婦女團結起來、組織起來、動員起來,有效發揮其橋梁紐帶作用;積極發展基層民主,拓寬基層治理渠道,完善基層直接民主制度體系和工作體系,健全黨領導下的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推動實現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助力鄉村振興;健全以職工代表大會為基本形式的企事業單位民主管理制度,著力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健全勞動關系協調機制,積極構建和發展和諧勞動關系,維護廣大職工合法權益,以全過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共享社會發展成果。中國共產黨堅持把尊重和保障人權作為治國理政的重要原則,堅定不移走中國式人權發展道路,帶領十四億多中國人民打贏脫貧攻堅戰,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推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堅持在發展中改善和保障民生,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教育體系、社會保障體系和醫療衛生體系,大幅改善人民生活環境質量,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以全過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共享經濟發展成果。全面發展協商民主,完善協商民主體系,推進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完善人民政協民主監督和委員聯系界別群眾制度,探索建立常態化的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民主協商渠道,構建多元社會力量共同參與的協商平臺和利益整合機制,不斷增強全社會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協商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加強同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的團結合作,深化政治交接,鞏固政治共識,提高各民主黨派參政議政能力,鼓勵其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真言、謀良策、出實招,充分發揮各自優勢,提升政黨協商實效;加強和改進僑務工作,不斷壯大海外僑界愛國友好力量,畫出凝聚海內外中華兒女力量的最大同心圓,以全過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共享政治發展成果。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不斷加強和改進黨的民族工作,堅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并在各項工作中加以體現,保證各民族共同當家作主、參與國家事務管理,保障各族群眾合法權益;堅持我國宗教中國化方向,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支持宗教團體加強自身建設,構建積極健康的宗教關系,把廣大信教群眾團結在黨和政府周圍,以全過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共享文化發展成果。
習近平指出:“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興,始終同人民在一起,為人民利益而奮斗,是我們黨立黨興黨強黨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20]中國共產黨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將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的根本目標,通過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將民主具體體現到治國理政的每一個環節、每一次實踐,確保黨和國家機關在頂層設計中傾聽人民的呼聲,在社會治理中回應群眾期待,以多種形式保障人民共享中國式現代化發展成果,確保中國式現代化“一切造福人民”。
結語
保障人民當家作主、解決人民現實問題、尊重人民首創精神、實現人民根本利益是新時代新征程扎實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任務。全過程人民民主將具有中國特色的民主價值和理念轉化為科學有效的制度安排和具體現實的民主實踐,通過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保障人民主體地位,匯集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并將其“注入”中國式現代化建設進程,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點和優勢充分發揮出來,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站穩人民立場、彰顯民主底蘊貢獻真理力量。
[參考文獻]
[1]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2022-10-26(1).
[2]王晗.全過程人民民主之于中國式現代化的政治文明意蘊[J].中共天津市委黨校學報,2023(3).
[3]王立勝,李昊天.論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J].毛澤東研究,2023(3).
[4]王亞茹.全過程人民民主賦能中國式現代化道路韌性的邏輯理路[J].理論導刊,2023(9).
[5]董樹彬.全過程人民民主對中國民主形象的塑造與提升[J].馬克思主義研究,2022(12).
[6]徐艷玲.考量“中國式現代化”的三維向度[J].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問題,2023(1).
[7]陳雪蓮,呂杰.全過程人民民主與中國式現代化發展道路[J].教學與研究,2023(3).
[8]李笑宇.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全過程人民民主:定位、功能與發展戰略[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3(4).
[9]龐金友,高秀楠.全過程人民民主: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路徑[J].探索,2023(3).
[10]李鋒.全過程人民民主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和實現路徑[J].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23(3).
[11]劉俊顯,張崇旺.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基本內涵、生成邏輯及實踐路徑[J].理論導刊,2023(4).
[12]邱霈恩.中國式現代化與深入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J].理論視野,2022(11).
[13]唐亞林,周昊.走自己的路: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演進、路徑選擇與價值追求[J].理論探討,2022(5).
[14]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875.
[15]羅榮渠.現代化新論:中國的現代化之路[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121.
[16]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4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
[17]王群,李浩然.讓“全過程人民民主”成為一種“教育”——兼論全過程人民民主教育體系的構建[J].教育評論,2023(1).
[18]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43.
[19]習近平.在中央政協工作會議暨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立7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9-09-21(2).
[20]習近平.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J].黨建,2021(4).
責任編輯:張淑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