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背景
隨著社會的發展,汽車數量逐漸增多,尾氣排放對環境的污染也越來越嚴重。人們經常依靠感官判斷空氣質量的優劣,認為城區馬路邊的空氣質量不好,山上樹林里的空氣質量好。但這種判斷不夠精確,因此我們需要用科學的方法,使用傳感器來監測環境質量,獲取相關數據后進行對比分析,從而驗證我們的判斷。
本項目是一個對比實驗,需要學生通過傳感器監測城區馬路邊和山上樹林里的環境質量,并把監測到的數據上傳到物聯網平臺,用于后期進行數據對比分析。
項目規劃的監測點安排:首先監測城區馬路邊的環境質量,然后監測山上樹林里的環境質量,最后監測山腳下馬路邊的環境質量。
教學目標
1.通過實驗得到數據,熟練掌握實驗數據的存儲和下載。
2.學會基于物聯網平臺對可視化面板進行設計和應用。
3.能夠對下載的實驗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并繪制匯總圖表。
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將傳感器數據發送到MQTT服務器。
教學難點:測試并調試實驗步驟,解決測試中出現的各種問題。
教學準備
一、實驗器材準備(每組器材清單)
行空板×1;Gravity相關組件:SCI采集模塊×1,I2C氧氣濃度傳感器(0~25%Vol)×1,ENS160空氣質量傳感器×1,SHT31-F數字溫濕度傳感器×1;按鍵模塊×1;移動實驗電源×1。
二、軟件準備
Mind+最新版本(V1.8.0及以上版本)。
教學過程
一、項目導入
師: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聽到人們說“山上的空氣真好”。那么,我們如何判斷山上樹林里的環境質量更優呢?如何實現精準監測得出山上樹林里環境質量好的結論呢?
學生分組討論。
師:今天我們就來做一個環境質量監測的項目。本項目有三個要點,一是確定環境質量監測地點,即選取哪幾個地點的環境質量進行對比;二是確定我們需要獲取哪些與環境質量相關的數據;三是確定需要使用哪些傳感器獲取實驗所需數據。
二、項目規劃和設計
學生在項目規劃和設計時需要明確以下四點:實驗的目的及實驗要達成的目標,實驗流程規劃,實驗器材清單(器材清單已經下發給學生),程序規劃。
學生根據以上四點,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實驗項目規劃和設計并執行,在實驗過程中師生進行交流討論。
三、項目實驗裝置的搭建和程序編寫
1.搭建環境監測實驗裝置
學生需要將手上的各類傳感器接入行空板,由于IIC接口不夠用,改換SCI采集模塊,把I2C氧氣濃度傳感器和ENS160空氣質量傳感器接入SCI采集模塊。具體接線示意圖如圖1所示。
2.編寫程序
本項目主要包括物聯網平臺設置、行空板編程和可視化面板設計。
物聯網平臺設置 學生將電腦與行空板連接,在瀏覽器中輸入10.1.2.3,進入行空板管理頁面,再進入SIoT管理后臺,建立六個實驗主題。
行空板編程 行空板的程序主要分初始化MQTT、數據顯示更新和數據發送三個部分。首先,學生需要先添加相關的擴展模塊,包括MQTT、SCI采集模塊(包含I2C氧氣濃度傳感器和ENS160空氣質量傳感器數據)、SHT31-F數字溫濕度傳感器,初始化MQTT部分程序截圖如圖2所示。
然后,學生編寫循環執行程序,更新屏幕顯示內容,編寫好后運行測試,檢測數據是否正確。循環執行部分程序截圖如圖3所示。
最后,學生需要在循環執行程序中加入判斷語句,實現當按下按鈕后,MQTT發送傳感器數據到指定的主題,并存入數據庫。需要注意的是,除了使用按鈕觸發程序,也可以采用程序定時發送的方法。程序編寫完成后,學生運行程序測試,并打開SIoT管理后臺,查看主題數據是否在更新。實驗數據發送部分程序截圖如圖4所示。
可視化面板設計 可視化面板可以使數據顯示更直觀、更清晰、效果更好。學生可通過Mind+軟件的可視化面板功能,根據需求設計一個可視化面板,如圖5所示。
學生完成以上編程和測試后,斷開行空板與電腦的連接,采用實驗電源供電,并配備一個元件盒模擬環境監測進行數據收集。
四、數據采集
學生制作完成環境監測實驗裝置后,就可以采集數據了。
我們首先選取一個城區馬路邊監測點,該監測點最好與樹林有一定距離。學生到達城區馬路邊監測點后,需要找一個安全且靠近機動車道的位置,如公交站牌處,進行數據收集。收集完成后,學生重復操作,監測山上樹林里及山腳下馬路邊環境數據。城區馬路邊、山上樹林里、山腳下馬路邊環境監測數據分別如圖6、圖7、圖8所示。
五、實驗數據分析
數據全部收集完畢后,學生回到學校下載數據并分析數據。學生登錄行空板后臺,下載SIoT數據,對數據進行匯總整理,并繪制折線圖來觀察數據變化。關于空氣質量的數據對應等級參考,學生可以查閱教師提前發放的資料文檔。
六、實驗結論
通過數據折線圖和對應等級參考我們可以看出:山上樹林里的溫度、濕度及氧氣濃度最高,空氣質量最優;山腳下馬路邊和城區馬路邊溫度呈遞增趨勢,濕度呈遞減趨勢,二者氧氣濃度相差不大,但均低于山上樹林里。
由于實驗當天空氣質量非常好,而且風力較大,所以,雖然對比之下,山上樹林里空氣質量優于城區馬路邊空氣質量,但是總體差距不大。這也說明當前城市環境建設工作做得非常好,我們要繼續做到低碳環保,倡導綠色出行。
呂啟剛
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小學教育集團昌東校區信息科技教師,之江匯教育廣場省級講師團講師,舟山市“科技與教學融合應用聯盟”優秀講師。從事創客教學多年,開發的多門創客拓展性課程在省、市級評比中獲獎,輔導學生參加電腦制作比賽、機器人比賽和科技節比賽,并取得出色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