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廣燕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下簡稱“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音樂作為其中的一塊藝術瑰寶,為人類提供了無盡的靈感源泉和文化資源。將傳統文化滲透在小學音樂教學中,不僅有助于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還有利于傳承民族文化,提升學生的文化自信。
本文就如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展開探討,讓音樂課堂真正成為傳承傳統文化的重要平臺,培養具有高度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的新時代學生。
一、在創作背景中理解傳統文化價值
音樂是一種跨越時空的藝術形式,它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和民族精神。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通過介紹音樂的創作背景、歷史文化等,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其內涵與價值。
以教學歌曲《游子吟》為例,這首歌的創作背景與其背后的傳統文化之間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系。教師可以先為學生介紹《游子吟》的創作背景,幫助學生理解歌曲中所表達的母子情及所傳達的傳統家庭觀念。然后,教師可以介紹《游子吟》的歷史文化背景。這首歌反映了古代中國的風俗人情和道德觀念,母子情、家庭觀、感恩之心等都是傳統文化的核心內容。通過學習這首歌曲,學生可以更深刻地了解傳統文化的精髓,激發進一步學習的興趣。
可見,學生基于對音樂創作背景的了解,能夠深刻理解其中所蘊含的傳統文化價值,更好地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
二、在音樂熏陶中感受傳統文化韻味
音樂課堂不僅是教授音樂知識的地方,更是引導學生體驗傳統文化的重要場所。通過創設良好的課堂教學環境,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音樂學習中深入理解和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從而激發他們對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
以教學歌曲《打秋千》為例,首先,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這首歌曲的創作背景,讓學生知道《打秋千》是一首具有濃郁民族特色的歌曲,源于我國西南地區的民俗活動,帶領學生初步感受歌曲所蘊含的傳統文化韻味。其次,教師可以播放歌曲,讓學生在歌曲的旋律中進一步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然后,教師可以進一步拓展歌曲所涉及的傳統文化知識,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最后,教師可以請學生嘗試用自己的方式將歌曲中所蘊含的感情和情境表達出來。
基于以上教學內容,學生不僅對傳統文化有了深刻了解,也提高了對音樂的理解和欣賞能力,在歌曲的熏陶中更好地認識和傳承傳統文化。
三、在音樂欣賞中感知傳統文化內涵
中國傳統音樂源遠流長,包含了豐富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風情。在音樂欣賞的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還可以深入感知傳統文化的魅力。
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具體教學內容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傳統音樂作品,組織學生進行欣賞。以教學歌曲《如今家鄉山連山》為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感受歌曲的旋律、節奏、音色等音樂元素,同時介紹歌曲的創作背景和文化內涵,讓學生深刻了解這首歌曲所傳達的情感價值觀。
教師具體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步驟幫助學生感知歌曲中的傳統文化內涵:一是介紹歌曲背后的傳統文化知識,例如歷史背景、文化傳統、民俗習慣等,幫助學生了解傳統文化。二是感受音樂中的傳統文化元素,例如旋律、節奏、音色等,讓學生了解傳統音樂的特色和風格。三是領悟傳統文化所傳達的價值觀,例如道德觀念、人文精神、民族情感等。通過以上教學,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傳統音樂的豐富文化內涵,提高音樂審美能力和音樂素養。
四、在主題活動中彰顯傳統文化魅力
音樂教學可以通過設立特定的主題,深度融合傳統文化,讓學生們在活動中切身感受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
首先,教師可以策劃“傳統音樂文化之旅”主題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接觸古典音樂、民歌、戲曲等中國傳統音樂形式。通過欣賞、學習和表演,學生可以深入了解隱藏在音樂背后的歷史故事和文化內涵。其次,教師可以策劃“傳統樂器展示”主題活動,讓學生在活動現場體驗古箏、二胡、笛子等傳統樂器演奏,穿越時空,感受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當琴弦振動,旋律響起,學生仿佛與古人進行了一場心靈對話。這樣的音樂主題活動不僅能使學生更加深入地體會傳統文化的魅力,還能激發他們學習音樂的熱情。
五、在地方音樂中滲透傳統文化知識
地方音樂文化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反映出當地居民的生活、習俗、信仰等方方面面。教師可將地方音樂融入音樂教學,以豐富音樂課程內容,加深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識與了解,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文化背景,樹立文化自信。
為了實現這一教學目標,教師應篩選適合課堂并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地方音樂,例如民歌、戲曲等,同時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水平進行改編,整合教學內容,確保內容適宜,具有教育價值。
綜上所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也是當代青少年學生應該繼承和發揚的重要精神財富。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傳統文化的滲透,帶領學生了解傳統文化,感受傳統文化魅力,增強他們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提高其音樂審美能力和文化素養,讓傳統文化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煥發出更加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