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娜
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環節,細節描寫則是作文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刻畫人物性格、反映事物本質特征、表達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在小學高年級作文教學中滲透運用細節描寫的方法,可以培養學生細致觀察生活的習慣,提高學生認真捕捉生活中典型細節和精彩情節的能力。
一、小學高年級作文中細節描寫的重要性
細節描寫是指通過詳盡而生動的文字表達方式,將事物的特征、情景、感受等細微之處描述出來。作者通過詳細描述事物的外貌、性質、特點等,不僅能增加作文的真實感,還能增強其藝術性。例如寫一篇關于小動物的作文,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描寫小貓背上的細毛和彎彎的尾巴、小狗濕濕的鼻子和靈活的尾巴等細節,更加清晰地展現出小動物的可愛和淘氣。細節描寫還可以起到渲染氛圍的作用,增加作文的表現力和感染力。例如寫一篇描述春天的作文,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描寫怒放的花朵、溫柔的春風,渲染出春天的美好與希望,使得作文更具感染力。
總之,在小學高年級作文教學中滲透運用細節描寫的方法,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感知能力和表達能力,從而全面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
二、小學高年級作文中細節描寫的指導策略
1.在生活中捕捉細節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生活就是文章的“米”,是細節描寫素材的源泉。在日常生活中,學生往往對身邊的事物缺少留心觀察的習慣,不清楚事物的特點,更不會注意到其中的細節。因此,教師可引導學生認真觀察教室里每個人的表情、動作等,從中捕捉到最能反映人物個性特征的細節。學生會帶著好奇心有意識地觀察身邊的每個人,并從不同角度進行思考、分析,最終呈現出的作文就會具體、生動且富有情感。
2.在閱讀中感悟細節
閱讀是積累作文素材的有效途徑。語文教材中的課文都是精心篩選出來的,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閱讀課文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來感受文中的細節描寫,領悟文中所蘊含的豐富情感。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閱讀優秀范文讓學生感受身邊的例子,更真切地領悟到如何在作文中運用細節描寫。例如在教學《白楊》一課時,筆者讓學生在通讀課文后思考:作者是怎樣描寫出白楊頑強不屈的精神的?學生發現,作者通過描寫白楊的生長環境、外形特征等細節,一步步展現出楊樹頑強不屈的精神,升華了主旨。這樣,學生自然就明白了細節描寫的方法和作用。
3.在作文中寫出細節
教師在指導學生寫作文時,既要引導其對作文整體設計框架進行把控,還要要求其注意細節的描寫。例如一位學生作文的結尾這樣寫道:“我的爸爸雖然很平凡,但他是我心中最好的爸爸。他每天都早早起床給我做早飯。爸爸很愛看書,每當我放學回家,總能看到一個手捧書本的身影……”看似普通的結尾,但其中“手捧書本的身影”這一細節描寫,足以見得學生在生活中細心觀察了爸爸的舉止,讓人心頭一暖。
作文修改能力也是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需要養成的基本能力之一。俗話說“玉不琢,不成器”,要想讓玉器更精美,就要反復加工雕琢。寫文章也應如此,“文章不厭百回改”,好文章也是靠改出來的。評改作文的形式有很多種,如師生合作評改、學生之間互改、學生自改等。為了讓前文學生的作文更加充實、完善,教師在批閱的過程中作了批注:如果你能夠在做早飯這一事件上增加時間、天氣、早餐種類以及爸爸粗糙的雙手等細節描寫,或許更能讓讀者感受到“我心中最好的爸爸”這一內涵。教師的一次點撥、一點提示,或許能夠激發學生觀察的興趣、創作的欲望,也可能是一篇優秀作文的起點。
4.在教學中注重細節
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描寫細節時,要讓學生注意細節之間的銜接性、邏輯性和關聯性,讓讀者能夠順暢地理解、體會文章想要表達的內容和情感。教師可以結合生活中的實例進行講解,也可以給學生提供一些針對性的策略或格式,讓學生臨摹用、學會用,在運用中感受細節描寫的表現力和感染力,進而能夠愿意用、創新用。例如仿寫是細節描寫的策略之一。《紅樹林》是一篇典型的細節描寫文章,教師布置了選取其中任意一段進行仿寫的作業。學生們的作文金句頻出,質量較高。有的學生寫道:“他走到門旁,貓著腰,挨著門邊,扶著門框,探出頭,向四周快速地瞅了瞅。突然,他轉過身,快速跑到講臺前,大聲叫道:‘老師來啦!老師來啦!頓時,教室里的同學緊張起來,斜擺在桌上的書也顧不得放正,心中就像老鼠見到貓一樣忐忑。”還有的學生寫道:“春天的風是輕柔的,像媽媽的手撫摸著你的臉。山青了,水綠了,湖水明鏡似的閃著光。湖邊的垂柳長出了新葉,碧綠的枝條在風中搖擺,山坡上的桃花、梨花開放了,幾只蝴蝶翩翩起舞,鴨子跳進湖里,在水中互相追逐、嬉戲。綠色的麥苗飽吸春天的雨露正在茁壯成長。”
三、結束語
可見,細節描寫在小學高年級作文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是提升學生作文質量以及自身語文核心素養的重要一環。因此,教師在小學高年級作文教學中要著重指導學生運用細節描寫的策略,幫助學生創作出更加具體生動,富有感情、內涵和創造性的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