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業
小學統編版道德與法治的教材內容與生活緊密相關,它通過漫畫、故事等形式,闡述了生活化的道德與法治。基于教材這個特點,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適當地創設一些生活情境,將教材內容與生活實際相結合,讓學生在實踐中感悟知識。本文以小學統編版道德與法治五年級上冊第四課“選舉產生班委會”為例,通過創新課堂教學方式,創設生活情境,來談談如何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上進行場景化應用教學。
一、布置親子活動
在教學“選舉產生班委會”這一內容前,我先給學生布置了一項親子活動任務,即教材“活動園:我選誰?”活動。該活動要求學生與家長一起對擔任班長所需的重要條件進行排序。我安排了十個選項,包括九個備選項和一個自由添加項。其中備選項中有“學習成績好”和“與自己的關系好”兩個選項。有些學生可能會刻意選擇這兩個選項,甚至將其列為首選。將這項任務布置為親子活動,可以防止學生故意選擇干擾性的選項。同時在家長的參與下,學生能夠正確地評估信息,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二、以辯論打開學生思維
在親子活動中,因為家長的參與,學生的答案可能會出現同質化的情況。因此在分享環節,我特意讓思維活躍的學生分享了一些另類的觀點。例如有些學生表達了“我覺得選班長的事情交給班主任就可以了,和我們沒關系”“我有選班長的權利,但我選擇放棄”等觀點。這些觀點引發了全班激烈的討論,有些個性較為獨立的學生表示自己的權利不容剝奪,有些學生則表示有權不用,過期作廢。課堂上學生妙語連珠,在緊張的辯論中逐漸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提升了逆向思維和發散思維。
三、開展班委會選舉活動
選舉前的辯論活動可以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包括公平競爭、誠實守信、認真負責等,它有利于增強學生的公民意識和道德素養。同時,它也讓學生了解了如何合理使用自己的權利,有助于他們成為負責任的選民。在本次班委會選舉中,學生非常積極,有的提供了建議,有的搜集了競選口號,還有的親自制作了選票和宣傳標語。在選舉中,從發布競選公告到公開唱票和公示結果,全部由學生自主完成。規范化和公開公正的流程能夠培養他們的民主決策意識,讓他們深刻體會到選舉的意義。通過這次參與,學生的思考能力、協調能力、動手能力和全局把控能力都有所提高。
四、組織班紀班規宣誓儀式
在教育和培養學生的過程中,儀式感具有重要的作用。通過宣誓儀式,可以增強學生的參與感、認同感和責任感。對此,我仿照六年級上冊“憲法是根本法”中一個與憲法宣誓相關的主題活動,以憲法宣誓誓詞為藍本,編寫了班級的規章制度誓詞。在班委會選舉結果出來之后,我用電腦屏幕展示宣誓誓詞,組織全體當選班委會的成員舉起右拳,莊嚴宣誓。通過班紀班規宣誓儀式,可以讓班級價值觀和文化內涵深入學生心中,使班級成為一個有特色、有活力的集體,為學生提供更好的成長環境。
總而言之,班委員會選舉活動的開展是道德與法治課堂場景化應用的具體體現。這種教學方式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他們加深對道德與法治課程內容的理解,提高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