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清波 楊勝坤 王哲

摘 要:紅木家具因其獨特的性質和昂貴的價值在我國家具市場的流通領域備受矚目。為探討流通的標準化規范,本文首先總結了我國現有的紅木家具產業情況和標準內容,然后通過對產業的調研和相關行業標準及規范的研究,總結標準和規范應聚焦的內容。最后針對提出的問題,給出對應的建議和解決策略。
關鍵詞:紅木家具,流通,規范化,標準差異
DOI編碼:10.3969/j.issn.1002-5944.2024.05.028
0 引 言
紅木家具以其珍貴的選材,大氣典雅的設計,古樸淡雅的品味等特點成為中高端家具產品中的典型代表。我國古典紅木家具發展歷史久遠,在明代進入輝煌時期,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隨后,在不同的時代和地域中不斷發展和演變,衍生出了多種不同的家具體系。每個時期每個地域的不同風格,都有其形成的歷史文化淵源,這些風格各具獨特的美學特征,并且因原材料的珍貴和極其復雜奢華的做工,具有了巨大的收藏價值。自2008年以來,紅木家具市場保有量逐漸擴大。從一線、二線甚至三四線城市來看,紅木家具的流通包括但不限于原材料市場、家具商場及專業賣場,獨立店鋪以及紅木家具愛好者的線下流通,其規模也非常可觀。但該領域流通過程中的問題頻出,缺少統一和標準化的規范文件或技術標準。
目前針對紅木家具的研究,研究人員分別從標準解讀[1]、家具結構設計[2-3]、營銷策略[4-5]和產業現狀[6 -7]等方面開展了不同的研究和調查。針對紅木家具主要的紅木材料做進一步研究。例如黃鵬桂等[8]利用構建的卷積神經網絡模型對7種紅木開展識別,從而判斷紅木的種類。余磊等[9]使用氣相色譜-質譜法對不同來源的大果紫檀紅木樣品進行揮發性化學成分的檢測。李全城[10]通過設定不同的銑削參數來對大果紫檀紅木的加工特性開展研究。以上集中于紅木材質本身的研究,能夠為紅木家具的流通標準化提供材質特性技術上的支撐,開展紅木家具流通標準化的基礎是存在的,但基于這樣的支撐。該項工作仍推進緩慢,至今尚無統一的標準出臺或規范性文件的落地。所以本文首先梳理紅木家具產業情況及其標準內容,然后研究紅木家具流通領域標準化涉及內容,最后針對紅木家具流通標準化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及建議。
1 紅木家具產業情況及其標準內容
1.1 紅木家具產業情況
我國紅木家具生產經銷企業數量在二十一世紀以來集中增長,目前已經形成河北大城、浙江東陽、福建仙游和廣東中山等為主的大型產業集散地。根據相關統計,截至2022年,我國紅木家具產業有上萬家,總產值2千億元左右,從業人員近80萬人。得益于產業集群的優勢,廣東、福建、浙江和山東企業數量、產值都較高。同時,頭部生產企業生產規模較大,以江北某大型紅木家具生產企業為例,企業占地面積460畝,企業人數達到了1千人左右,建有2.6萬平方米的4A級景區紅木博物館,近兩年企業營收一直在4~6個億左右,并且擁有自主研發團隊,能夠采用高技術水平的五軸聯動機床設備構建流水線來進行生產。所以紅木家具產業已經擺脫了傳統作坊式為主的形式,形成了一定的產業規模,并逐漸進入地方年鑒或林草年鑒統計的口徑中。
1.2 紅木家具標準體系內容
紅木家具歸根結底來講還是木家具,但因其紅木的材質及卯榫工藝等而具有特殊性。所以在歸納紅木家具標準時,本章節先歸納兩個獨立的方面:一是木家具的標準,二是紅木的標準。然后再羅列紅木家具的標準。相關標準如表1所示。
表1中,木家具標準的數量遠多于紅木類和紅木家具類。因木家具可采用人造板等材料,所以增加了有毒有害物質的單獨檢驗。同時除了國家標準,木家具行業標準的數量多和專業性檢驗的覆蓋面也較廣。相對來說,紅木類的標準則主要集中在材種的辨識等方面,例如GB/T 18107—2017《紅木》規定了紅木樹種判定的依據,以木材解剖學為方向,參照國內外的木材標本和資料,將紅木樹種細分為五屬八類二十九個樹種,包括花梨木類、烏木類、香枝木類、條紋烏木類、黑酸枝木類、雞翅木類、紫檀木類和紅酸枝木類八類,隸屬于崖豆屬、決明屬、柿屬、紫檀屬和黃檀屬。該標準詳細規定了紅木的定義、分類、要求、試驗方法和判定,為紅木及其制品的生產、經營和貿易提供了規范和依據。
紅木家具的標準則唯一性很強,GB 28010—2011《紅木家具通用技術條件》規定了紅木家具的術語和定義、試驗方法和檢驗規則等內容。這些規定旨在保證紅木家具產品的質量、安全和可靠性。
與國內相比,由于紅木家具是我國傳統文化影響下的特色產品,所以國外相關標準較少。但《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和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都對紅木進行了詳細的定義和保護。CITES將其管轄的物種分為三級,分別列入三個附錄中,并采取不同的管理辦法。其中附錄I列出的受到或可能受到貿易影響而有滅絕危險的物種,附錄II列出包括所有雖未瀕臨滅絕,但如對其貿易不嚴格管理,就可能變成有滅絕危險的物種,附錄III列出的需要締約國合作控制,以防止或限制其開發利用的物種。而GB/T 18107—2017《紅木》中的所有樹種均入選了附錄I、II、III,還有一些未進入國標的,但也作為珍貴的、瀕危的樹種也入選了此附錄。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是全球動植物物種保護現狀最全面的名錄,也被認為是生物多樣性狀況最具權威的指標。所有評估物種中,8390種為植物,這其中包括了GB/T 18107—2017《紅木》中的樹種及其他世界上珍貴的、瀕危的樹種。所以國外的標準主要是將其列為保護的清單和進出口的名錄。
2 紅木家具流通領域標準化問題及分析
伴隨著紅木原材料價格的不斷上漲,紅木家具的投資價值也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認可,所以紅木家具的流通也逐具規模。然而紅木家具沒有成熟的二手市場,一直是整個產業鏈最薄弱的環節之一。同時,國內紅木家具價值的評估體系尚未完全建立,對促進流通的價格因素形成障礙。并且相同領域的流通標準對其借鑒意義尚未提煉。所以紅木家具的流通問題應運而生,為了直面并解決這些問題,本節從三個方面進行問題的歸納及分析。
2.1 國內紅木家具流通渠道剖析
國內紅木家具流通的主要渠道有三個方面。一是紅木企業加價回購本品牌紅木家具,二是紅木企業通過代賣寄售等服務幫助消費者售出紅木家具,三是紅木消費者、愛好者通過線下或線上平臺進行交換或交易。
(1)紅木企業加價回購本品牌紅木家具,這種情況在目前的紅木家具市場中個別存在。基于對本品牌的紅木家具,商家或者企業自身可以進行準確估值估價,所以可以回購本品牌的紅木家具。對于其他品牌的紅木家具沒有依據進行價值估算,則不進行回收。
(2)紅木企業通過代賣寄售等服務幫助消費者售出紅木家具,這種流通渠道普遍存在。商家推出免費寄賣的形式,通過抽取一定的傭金來促進紅木家具的流通。其中流通的關鍵堵點是消費者對自己紅木家具估值過高,很難促進流通。
(3)我國紅木家具的消費者和愛好者在線下集中交易,通過直觀地鑒別家具實物來進行流通。但消費者之間常存在一定的分歧而無法達成一致,其原因包括但不限于家具的材質、器型、做工等,即紅木家具的型、材、藝、韻。
目前來看,國內紅木家具流通渠道采用線下相互交易比較普遍。但也僅存在于明清式的古典紅木家具,或者認為具有一定收藏價值的紅木家具,比如黃花梨、小葉紫檀和大紅酸枝。但是這一類紅木家具存在的問題較多,比如材質問題,尤其是黃花梨、小葉紫檀和大紅酸枝最容易摻假使假。然后就是器型問題,很多家具是比著中國古典家具圖譜里面做出來的,但是往往神似型不似。再者就是年代問題,很多家具都是做舊仿古出來的,并不是真正的具有收藏價值的古典家具。
2.2 國內紅木家具評估價值體系
盡管國內紅木家具流通渠道暢通,但流通規模不大的核心問題是沒有成熟的二手紅木家具價值評估體系。流通雙方對價格的認定有差距,賣高買低的形式使雙方難以達成一致。目前,國內常見的流通過程一般是先對家具進行評估,然后進行交易。其中在評估過程中,主要參考具備相應資質檢驗機構出具的家具材質檢測報告。但這僅僅是對材質進行了確認,而紅木家具的其他價值無法界定,物價部門也無法結合當時當地的實際情況進行精準的綜合評估。同時,紅木家具的其他價值含量在價格中也占據了較大的體現。這包含了木材的來源和家具的制作工藝等方面。就木材的來源來看,紅木國標五屬八類二十九種,只有相當一小部分的木材產自我國,大部分木材都產自東南亞、非洲及拉丁美洲,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木材受管制,以進口的形式進入國內,且木材原材的交易大部分都是以國際木材交易市場的定價和現時木材到港的時價綜合確定的,所以木材從源頭上的價格就影響了后期成品家具的價格。從家具的制作工藝來看,一件紅木家具從出材率、組裝、雕刻、打磨等一系列的工序下來,可以說每一道工序都影響了他最終成品的價格。
所以,建立一個以木材來源、家具工藝和歷史價值為主線的紅木家具評估價值體系是一種可行的方案。并且可以預見,隨著價值評估體系的成熟和完善,二手紅木家具的交易量有望得到顯著提升。
2.3 其他行業流通領域標準
流通領域標準是針對商品流通過程中的相關事項制定的標準。這些標準通常涵蓋商品流通的規模、渠道和環節等方面,旨在實現流通業的科學發展和轉型。流通領域標準化建設是流通業發展的技術基礎,對于確保流通過程的高效、安全和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
在果品蔬菜行業流通領域標準中,需要采購方與基地對接,實行訂單采購。商品在通風預冷的環境下運輸并流入批發市場,由批發商或零售商標明果品的產地、價格等信息進行交易。目前來看果品蔬菜流通的渠道為線下交易較為常見,流通領域標準較為成熟完善。例如,SB—T 11027—2013《干果類果品流通規范》嚴格規范了干果類果品的行業流通領域標準。健康醫療數據合規流通領域標準洞察數據安全流通領域發展的最新需求,規定了健康醫療數據合規流通的總體原則、管理體系、流通框架、流通過程及流通監管的要求,內容涵蓋醫療數據合規流通的全鏈條環節。一般來說,健康醫療數據流通的渠道偏向于線上合規流通、高效應用和共享。例如,T/GDNS 002—2023《健康醫療數據合規流通標準》對健康醫療數據流通的具體細節作出明確要求。
因此,通過制定和遵守相應的行業流通領域標準,可大幅降低流通環節的風險和成本,促進行業的健康發展。
3 對策建議與展望
縱觀紅木家具產業發展的十多年,紅木家具的保有量逐漸增加,流通需求不斷提升,但與此同時也出現了一系列問題。目前國內紅木家具市場供大于求,紅木家具的品質良莠不齊,市場競爭混雜,消費者對購買紅木家具持有謹慎態度,更加注重產品品質。優質的家具仍然有市場,但精品級別的家具越來越稀缺。大部分生產廠家主要生產銷售常規產品,以滿足消費者購買力保持在可承受的范圍內,但即便是這樣的商品,仍然存在各種問題,尤其是被視為古典家具代表的黃花梨、紫檀和大紅酸枝等材質。針對這些問題,可通過制定紅木家具評價標準來協調發展紅木家具的二次流通問題;利用現代數字技術開發一套關于紅木家具的價值評估系統;對紅木材料進行DNA圖譜識別等無損鑒定技術進行專業化的鑒別檢測。
同時,為促進紅木家具的流通發展,應重視保持原材料進口渠道和數量的穩定,以維持市場穩定性。還應開拓多層次市場,尋找潛在消費者群體;加快企業轉型升級,提高品牌效益;利用互聯網+等技術手段提升紅木家具產業的競爭優勢,助力提升紅木家具產業的質量水平。政府應在紅木家具產業發展中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和建立相應的行業規范,以推動紅木家具產業穩中向好發展。紅木家具企業需加強品牌建設和營銷策略,提升紅木家具在市場上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同時要加大對紅木家具行業從業人員的技術培訓和教育投入,推動傳統工藝技術的傳承和發展,并培養更多具備現代設計理念和制造工藝的專業人才。
4 結 語
在紅木家具產業中,隨著紅木家具保有量的逐漸增加和流通需求的不斷提升,面臨著一系列問題,主要集中在流通渠道不暢、評估體系不完善等問題上。通過對紅木家具產業現狀和標準內容的總結,本文指出了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和建議。首先,建議建立完善的紅木家具評估價值體系,促使二手市場的發展,提升流通量。其次,應借鑒其他行業流通領域標準的經驗,建立規范的紅木家具流通渠道和評估標準,降低流通環節的風險和成本。最后,對政府、企業和消費者提出了一系列推動紅木家具產業發展的建議,旨在全面提升產業的質量水平和市場競爭力。綜合上述對策和建議,紅木家具產業有望實現更加健康、有序的發展,為紅木家具的流通和市場穩定性提供有力支持。
參考文獻
[1]殷亞方,姜笑梅,焦立超,等.新版GB/T 18107《紅木》標準解讀[J].木材工業,2018,32(5):23-26.
[2]黎杰強.陶瓷藝術裝飾元素在紅木家具設計中的應用[J].家具與室內裝飾, 2021(11): 116-119.
[3]宋姍姍. 黃金比例在紅木家具結構設計中的應用初探[J].林產工業,2019,56(12):78-80.
[4]謝清,馮美香,鄧亞娟. 紅木家具企業線上線下營銷策略轉型研究[J].林產工業,2021,58(1):102-104.
[5]單勤琴,滕穎.紅木家具的銷售策略研究[J ].林產工業,2021,58(11):127-129.
[6]許海峰,戴向東,葉嵐,等. 浙江東陽紅木家具產業存在的問題及建議[J].林產工業,2019,46(6):41-44.
[7]陳亮,陳振益,吳明遠. 紅木整裝家居定制現狀及創新策略研究——以江門為例[J].家具與室內裝飾,2021(6):20-23.
[8]黃鵬桂,趙璠,李曉平,等.卷積神經網絡在紅木樹種識別中的應用[J]. 浙江農林大學學報, 2020, 37(6): 1200-1206.
[9]余磊,趙志燊,王興寧,等. 應用全二維氣相色譜-質譜法對紅木中揮發性化學成分的檢測[J].理化檢驗(化學分冊),2019,55(11):1274-1280.
[10]李全城.大果紫檀紅木銑削加工特性研究[J].林產工業,2018,45(12):47-51+ 56.
作者簡介
王清波,本科,工程師,從事產品質量檢驗工作。
(責任編輯:袁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