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遠
[摘 要] 錫劇,最早起源于常州、無錫一帶農村的蘇南民歌,從抒情、敘事的山歌逐步發展到帶有人物、故事情節的完整的敘事山歌,又與道情、唱春等相融合,再逐步演變成說唱形式的早期“灘簧”,并陸續開始由少數藝人進入蘇州、無錫、常州等地進行演出,進城至今不過80多年的時間,但已經經歷了對子戲、小同場、大同場、幕表戲等階段,由最初的說唱藝術逐步演變成為劇場藝術,并成為極具吳文化豐厚底蘊、地域特色鮮明和水鄉韻味濃郁的江蘇代表性劇種之一,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享有“太湖一枝梅”的美譽。錫劇藝術現已列入國家級和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
錫胡,即錫劇“主胡”,是錫劇藝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也是錫劇樂隊除司鼓(指揮)以外的三大件(主胡,揚琴,琵琶)之首。錫胡具有音色軟糯,近似人聲,以及豐富的情感表現力的特點,本文從錫胡的樣式結構、基本發音對音色表現的影響,不同曲牌的技法處理,以及演奏者本身的藝術修養對戲曲音樂表現的影響等方面入手,論述了錫胡演奏中需要注意的一些基本問題和完善要領。
[關鍵詞] 錫胡;音色處理;演奏技法;戲曲音樂表現
[中圖分類號] J632.29? ?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2233(2024)05-0095-03
作為各類戲曲樂隊中不同的領奏樂器之一,錫胡可以算作“胡琴”的一項分支,錫胡演奏中的許多技法是與二胡相通的,它的音樂表現隨著劇情的跌宕起伏,同樣也應當如泣如訴,感人肺腑,因此作為演奏者,想要引領觀眾充分地代入劇情,投入情緒,音色的把控就顯得尤為重要。以下我將通過幾個方面來論述影響錫胡音色的基本要素及演奏要領。
一、影響錫胡音色的基本要素
音色有許多的定義。音色(timber)這個單詞源于法語,在古法語中,它指的是不同樂器所發出的聲音。而李重光在《音樂理論基礎》一書中則指出:“音色由于發音體的性質、形狀及其泛音的多少等而不同”。[2]不過在這里,筆者想特指的是音樂的色彩,也就是主觀聽覺感官上對聲音的“審美”。在錫胡演奏中如何恰當地運用并表現出合理的音色,是演奏者需要熟悉并不斷探究的重要課題之一。錫胡的發音可以歸為以下三類。
(一)原始音色
原始音色指錫胡本身因為不同的構造,不同的定弦,以及不同的琴弦上手演奏時所產生的音色,不會因為演奏者的不同而受到過多的影響。
首先錫胡的制作結構就與傳統二胡有直觀的不同,主要體現在琴桶的外形上。不同于二胡“獨奏”為主的性質,錫胡在錫劇表演藝術中以伴奏為主,主要承托舞臺上演員們的唱腔,錫劇唱腔有著高亢嘹亮的特點,發聲定調較通常流行歌曲要高,為了更好地貼近演員的音色,錫胡的琴桶主要設計為扁橢圓形和圓形,且不帶音窗,這使得即使相同定弦的情況下,錫胡的音色就要比傳統二胡聽起來更為高昂明亮,并更富有穿透力。
兩種不同桶形的錫胡在音色上的差別也是風格迥異的,具體如何選擇應當基于演員平時習慣的定調出發,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明亮。比如,各地大部分錫劇院團的演員們定調習慣于“A-E”,因此多以使用扁橢圓形琴桶的錫胡為主,扁橢圓形琴桶錫胡的音色特點是軟糯甜美,風格相對柔和。而江蘇省錫劇團的演員們則習慣于定調“降b-F”,他們的唱腔特點是激昂嘹亮,因此他們院團就采用了圓形琴桶構造的錫胡,圓桶形的錫胡發聲特點就是音色更為嘹亮廣闊,穿透力更強,甚至有一些趨近于高胡的音色。這就是在錫胡的選擇上要根據實際情況,結合演員發聲特色所需要客觀考慮的原因,而不能純粹根據自己的主觀去選擇,錫胡演奏的目的終究是要為演員們服務的,只有更貼近演員的音色,在演奏拖腔的時候才能與演員們保持密切的聯系,使伴奏音樂與唱腔充分地融合,避免脫離感。
在選定錫胡以后,琴弦對原始音色的影響也不容忽視。市面上有所謂專門的錫胡琴弦,其特點是較普通二胡琴弦更細,目的是令發聲更明亮。但是在實際演奏中我們還需要考慮到其他任何可能影響到演奏效果的因素。比如,錫胡本身音色過于尖銳,甚至刺耳,失去了應有的美感,我們便可以考慮使用普通的二胡琴弦,通過更粗的琴弦,可以減少振動的頻率,以此抵消高音區高頻造成的噪音。再比如,有的錫胡因為制作水平的原因,在使用錫胡琴弦,甚至二胡琴弦的時候,定弦完會有琴弦偏軟的情況,直接導致演奏時候音準的誤差變大,特別是需要在二把位演奏的時候,音準極難控制,這時我們可以考慮更換比二胡弦更粗的板胡琴弦,以確保琴弦具有一定的張力。
(二)演奏(表現)音色
演奏音色是在樂器原始音色的基礎上,通過演奏者的演奏技術和情感融合所“表現”出來的深一層次的音色,是更容易受主觀因素影響的音色,也是唯一可以通過演奏者本身學習去提高掌控的音色。演奏音色受以下幾個主要方面的影響:
1.演奏時弓毛與琴弦的貼弦角度與力度
演奏時要盡量保持弓毛與琴弦的貼弦角度始終為90度(直角),同時注意手腕不要用力向下去壓弓桿,要自然放松地握持,這時候弓毛就會呈現出扁平的狀態,類似西洋樂提琴琴弓上的弓毛狀態——只有保持這樣的狀態才能最大限度地令弓毛充分地接觸到琴弦,弓毛與琴弦的接觸面積越大,運弓時傳達到琴弦上的力度也就越均勻,才能產生更純凈、清晰的音色。
推拉弓時,手腕的重心是不斷變化的,隨著弓毛與琴弦接觸力點的不斷變化,要有意識地不斷調整握弓時的力度,要保證弓毛對琴弦的壓力始終都是一致,避免產生同一運弓區間,音色忽明忽暗的問題,也就是所謂的音色不純。尤其是在內弦演奏時,需要注意手指對弓毛的施加壓力的變化,拉弓時弓毛與琴弦的著力點逐漸向琴弓的弓尖段靠近,這時,中指與無名指就要逐漸加力,才能使音色保持明亮,反之,推弓時,弓毛與琴弦的著力點逐漸向琴弓的弓根段靠近,這時,中指與無名指就要逐漸釋放力量。
2.運弓長短變化的影響
運弓長短的變化將直接影響到對不同人物唱腔所抒發的情緒的表現。在大型題材的錫劇劇目演出中,劇情往往跌宕起伏,演員的情緒也是隨之不斷變化的。在音樂上,隨著人物情緒的變化,音樂的節奏也需要始終緊跟不斷。比如在演奏抒情的大段唱腔的時候,我們要盡可能地運用慢長弓、滿弓去演奏,使音樂能夠緊貼人物敘事,將演奏也變成一種敘述,配合演員將故事娓娓道來。在演奏情節緊張或歡快活潑的唱段時,比如行路板、說頭板時,我們就需要控制運弓的距離,借鑒并運用二胡里的短快弓技術,使音樂表現抑揚頓挫,清晰、有力。
3.揉弦的影響
在二胡的演奏技術里,揉弦是十分重要的演奏技術之一,可細分為滾揉、壓揉和滑揉等。在錫胡演奏中,我們最為常用的是滾揉和壓揉的技術。滾揉通過按弦時手指上下翻動的頻率改變音色,比如激動或緊張時滾揉的幅度要大,使音色表現出等效的情緒;而在處理人物表現悲傷或沮喪時,我們就要放慢滾揉的頻率,以表達如泣如訴的情緒。
壓揉是通過手指按弦時力度的變化,不斷改變琴弦的張力來達到改變音色的效果,這一技法本身就來源于傳統的戲曲,在劇情達到高潮,需要情緒全面抒發的時候,我們就可以運用壓揉的技術來充分表達。
4.滑音的影響
錫劇作為江蘇的代表性劇種之一,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和濃郁的水鄉韻味。它以充滿鄉土氣息的吳儂軟語、抒情優美的聲腔旋律以及質樸細膩的表演加以江南絲竹的伴奏形式,形成了“小橋流水”的獨特風格,因此作為江南絲竹里不可或缺的演奏技術之一,滑音的運用在錫胡演奏中是占有絕對的比重的。在演員的唱腔中,合理的使用滑音,能夠起到銜接樂句的效果,使樂句的轉換不顯呆板。
在演奏一些過門的時候,是“難得”可以讓錫胡演奏者“嶄露頭角”的機會,這時候,恰當地運用墊指滑音,不僅能夠凸顯江南絲竹風格的底蘊,還能將錫胡本身音色溫婉擬人的特點充分地表現出來。
(三)雜音
雜音,即“不需要”的聲音,也叫噪音。與樂音相反,是令人反感厭惡的音色。雜音的發生經常是出其不意的,尤其當演奏者全情投入的時候,稍不注意就會產生,而我們能做的,只能是盡可能去避免。
雜音的產生大概分為兩種,一是來自錫胡本身,琴碼位置的不同,濾音墊材質、大小的不同,琴弦的使用壽命到期都有可能會產生雜音。所以,我們首先要通過調整琴碼、濾音墊的位置,找出錫胡的最佳音色(每把錫胡都不一樣)。其次,要有定期更換琴弦的習慣,一副琴弦使用久了,張力就會變小,振動就會不充分。另外,梅雨季節若保管不當,琴弦很容易生銹,也會影響到音色,容易產生雜音。
第二種情況來自演奏者的人為因素,比如演奏者對曲譜的不熟悉,涉及快速的唱腔段落演奏時不免產生心理和肢體的緊張,也就容易演奏出雜音。還有就是,演奏者本身的業務水平不過關,缺乏扎實的基本功訓練,右手運弓時貼弦的角度、力度以及速度都控制不好,就會更容易演奏出雜音來。這時,想要避免雜音的問題,只有強化基本功的訓練,尤其是右手運弓的訓練,堅持練習慢長弓,直到能夠游刃有余地控制好運弓的角度、力度和速度。
二、錫胡的基本演奏要領
(一)明確錫胡的本職
作為戲曲樂隊的“伴奏樂器”,演奏者一定要明確自己在演奏中的地位與本職工作。不同于獨奏性為主的二胡,錫胡演奏者的本職是要為舞臺上的演員服務的,是綠葉的角色,一個稱職的錫胡演奏者并不是能在演奏的過程中充分地展示自己的獨奏技術,這是臺上需要表現的,錫胡演奏是幕后工作,演奏者應當始終以演員為核心,配合承托好演員的唱腔,銜接好唱段的起承轉合,幫助臺上的演員展現出最好的狀態。當遇到演員狀態不佳的時候,演奏者應當適時加大演奏的力度,去掩蓋演員的紕漏才是職責所在。
同時,錫胡演奏員作為錫劇樂隊的領奏,要起到輔佐司鼓(指揮),傳遞信息,引領其他演奏員的作用。比如在唱段的開場,演奏時要緊跟司鼓,明確地帶領其他樂器進入;在散板轉節奏的檔口,要篤定,即便其他樂器滯后,主胡一定要跟上,確保演員能夠順利演唱下去。
(二)演奏不同曲牌時處理方式的具體分析
錫劇曲牌豐富多樣,不同曲牌可以分別表現出不同的故事情節和人物情緒。因為各個曲牌的節奏不同,演奏上的處理也不同,根據速度大致可以分為慢、中、快三類。
較慢的曲牌如“慢簧調”,其特點速度緩慢,唱腔婉轉,細膩。多出現于抒情、敘述、回憶等情景。例如錫劇經典《雙推磨》中,何宜度“豆漿味道甜津津……”唱段,演奏時運弓速度不宜過快,手腕要松,左右換弓時要有意識地控制好力度,避免換弓的痕跡,影響唱腔的連貫性。左手技巧方面,可以適時運用一些滑音,特別是墊指滑音,使唱腔聽起來更為婉轉細膩。
中速的曲牌如“簧調流水”,其特點行腔干練,常用于旁唱或幕后唱。主要表達人物內心思考及緊張、激烈的情緒。入《恩仇記》中,女聲“施郎金榜揚名……”唱段。在演奏中速曲牌時,要注意運弓的距離不宜過長,左右換弓時手腕要果斷有力,避免造成拖泥帶水的“粘滯”感,甚至不注意產生節奏放慢的趨勢。
較快速的曲牌如“大陸快板”,其由大陸中速板的基礎上加快節奏而成。常用于表達激動、高亢、興奮的情緒。如《梁祝》中的“三從四德是古訓……”唱段。演奏時,運弓距離要短,手腕換弓時要干凈利落,保持音頭,同時心里節奏要穩,避免演奏節奏愈發加快的趨勢。
另外還有節奏比較特殊的一種曲牌,如“大陸緊拉慢唱”:俗稱為搖板。演唱時節奏多為自由,無板無眼。而伴奏上則有板有眼,常用于激烈的矛盾沖突等場景。如《梁祝》中“賢妹呀,我與你山盟海誓……”唱段。諸如此類唱腔演奏時,主要注意兩個方面,一是音樂伴奏上是有板有眼的,所以節奏要緊跟司鼓,心板要穩;二是演員唱腔無板無眼,唱腔隨時變化,因此要緊盯演員的口型,把握住其呼吸變化,與之同時變化。
(三)藝術修養與音色表現
錫胡作為錫劇樂隊的領奏,肩負著重要的責任,無論是在演奏的技術上,還是對劇目的理解上都應有額外的理解與追求。即使是相同的經典劇目,各個劇團的主胡演奏風格都是大相徑庭的,要想提高自身的綜合演奏能力,就不能囿于自身的專業訓練,有機會應當多去聽一些兄弟院團的演出,參考他人對劇目、情節、人物刻畫的不同理解和唱腔的處理,取長補短,與時俱進。只有經過了對比和思考,才有可能發現自身的不足。敢于承認自身的不足,便是一種難能可貴的藝術修養,才有進步的空間與可能。戲曲音樂是一門復雜的藝術,需要演奏者在具備一定演奏技術的同時,還要能輔佐好臺上的演員,只有對臺上(演員)臺下(其他樂器演奏員)都具備充分的了解,在保證自己演奏不出錯的同時,還能帶領整個樂隊準確地完成劇目演出要求,方才算得上是一名合格的錫胡演奏員。
結? ?語
錫劇藝術的傳統音樂主要由不同風格的曲牌構成,錫胡演奏者作為樂隊的領奏,首先要清楚每個曲牌的特點及各自所要表現的風格,在劇目演奏中,能夠迅速地分辨出唱段基于的曲牌風格,采取相應的演奏手法,正確的音色才能準確地向觀眾表達劇情的跌宕起伏,人物的心理動態。
現如今,錫劇藝術仍在不斷發展和進步,錫劇音樂的創作也逐漸規范化,專業化,無形中對錫劇主胡演奏者的專業要求也隨之不斷提高,演奏者需要在保持業務本身基本功水平的同時,還能不斷完善、提高藝術的鑒賞與理解能力,才能與時俱進,在未來有可能的創新劇目中充分表現,將錫劇藝術推向更高的層次。
參考文獻:
[1] 錫劇簡明讀本[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2:1-5.
[2 ]李重光.音樂理論基礎[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62:1-2.
[3] 孫中.錫劇音樂研究[M].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2004:第一章節.
(責任編輯:莊? ?唯)
[收稿日期] 2023-11-12
[作者簡介] 袁? ?遠(1989—? ),男,國家三級演奏員,蘇州市錫劇團有限公司樂隊主胡。(蘇州? 21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