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孫犁的作品有著深遠的影響。其開創的清新質樸的文風為“荷花淀派”的創立打下了基礎。對于文學創作以及文學評論具有重要意義。
《荷花淀》是孫犁的成名作,具有重要影響力。不僅在當時產生了重大影響,而且在新時期同樣具有重要探索價值。2019年,《荷花淀》一文入選部編版選擇性必修中冊高中語文教材,更加廣泛地被大眾學習。這一現象也證明了孫犁的作品具有跨時代意義。
孫犁在《荷花淀》中立足日常生活圖景,為讀者構建了一個“桃花源式”的鄉村世界,從自然上看,風景秀麗,人與自然萬物共同生長在天地之間;從人文上看,荷花淀中人物身上所帶有的新風貌也為我們展現了一個至善至美的人情世界。而在新時期,其背后所蘊含的生態觀念與人文理念對當下發展有了新的時代意義。在新時期視域下對孫犁作品進行再解讀,可使大眾對我國現當代文學概況及未來的文學創作產生新的認識。
二、孫犁《荷花淀》中生態觀再解讀
(一)孫犁自然之美語言解析
孫犁的文章以獨樹一幟的文學風格,浪漫主義寫法和抒情性的文字而著稱。在《荷花淀》一文中,其清新雋永的語言風格得到貫徹。如“她們奔著那不知道有幾畝的荷花淀去,那一望無邊際的密密麻麻的大荷葉,迎著陽光舒展開,就像銅墻鐵壁一樣。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來,是監視白洋淀的哨兵吧!”這句話將人與自然巧妙地結合起來。語言清新自然,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勾勒出荷花淀里荷花荷葉錯落有致地生長著的自然情景。于此情境之中“人與自然”這個永恒的課題得到了較好融合,使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夠感受到白洋淀地區優美的自然風物,感受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萬事萬物共同在這廣袤的世界里建立密切的聯系,體會到孫犁筆下的“詩意美”。
《荷花淀》一文中,自然景物的書寫占了較大篇幅。文章開篇便描繪了白洋淀的優美風貌:荷花荷葉競相盛放,月色柔緩,人們在這悠悠月色下歸家。人們愛著這自然,生活也同自然緊緊相連。在《荷花淀》的自然生態書寫之中,孫犁選擇了幾個典型的意象:葦子,船只,荷花,荷葉,月光。這幾個主要的自然意象成為連接全文的重要脈絡,將荷花淀塑造成一個“桃花源式”的鄉村世界,用清新雋永的語言,體現了其“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美學理念,唱響了孫犁獨樹一幟的“水鄉牧歌”。
(二)孫犁天人合一生態觀再探索
生態價值觀是處理人與生態的關系的價值觀。其核心是人與自然和諧共處、人與生態為平等關系。生態價值觀影響著生態抒寫,我國自古以來所提倡的生態觀念即是“天人合一”,而這一觀念體現在《荷花淀》之中即表現為萬事萬物在這廣袤的天地間構筑起聯系。
故事的開篇,水生嫂在悠悠的月光下編著最好的白洋淀席,席子是用白洋淀里面的蘆葦編出來的。而在故事的發展過程中,她們也會隨手拿起水中的菱角,在迷宮一般的荷花淀里躲避敵人,配合著她們的丈夫打贏一場游擊戰。白洋淀里的人們生活在淀旁,依靠著淀的給養,亦與這淀惺惺相惜。在這天地之間,人與自然,與社會,構成了平等的關系。這里的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離不開自然,而自然也要與人緊緊依靠,這恰恰是天人合一生態價值觀念在孫犁作品之中的體現。與此同時,人對自然的倚靠和下意識地保護,亦是一種可持續發展的生態觀念。
孫犁以天人合一的生態觀念為思想支撐,為讀者構建了“烏托邦”式的鄉村世界。同時,其生態美學觀念也為讀者帶來清新自然之感。《荷花淀》一文中寫道“她有時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銀白世界。水面籠起一層薄薄透明的霧,風吹過來,帶著新鮮的荷葉荷花香。”寫出了恬靜而又美好的鄉村世界。孫犁以“美”為基點,用獨特的自然鄉村視角和本土化的自然哲學思辨思考,為我們構筑了一個純凈的自然鄉村世界。
在新時期,隨著社會對生態問題的逐漸重視,社會對生態文學的關注度也逐漸提升。在這一背景下,大眾對沈從文、廢名等作家的作品中所表現的生態價值理念的研究也有了新的推進,孫犁對自然的書寫承自廢名、沈從文等人,用清麗自然的語言展現鄉村中的人與景,人與景在天地中交融,最美好的景色養育了最善良可親的人。
在當下,生態文學在中小學教材之中的占比有限,而其中本土作家的生態文學作品受眾更呈現窄化趨勢。孫犁《荷花淀》入選高中部編教材,會使得讀者閱讀年齡群下移,讀者對于孫犁鄉村生態書寫的思考度加深,體現新的時代意義,為當下的生態文學以及其他作品中的自然生態書寫提供了有借鑒意義的新思路。
三、孫犁在《荷花淀》中的人性之美探索
(一)孫犁對于新女性之美的塑造
《荷花淀》中塑造了一批在戰爭中有著家國情懷,有能力,有進步思想,識大體的新女性形象。其中,水生嫂為最典型的新女性人物形象。從水生嫂身上,讀者可以窺見孫犁對于鄉村人性之美的探索以及新女性之美的人物形象塑造。
首先,水生嫂身上具有新的進步女性思想。在得知水生將奔赴前線打仗之時,水生嫂沒有阻攔,而是明白適時的“舍小我為大我,舍小家為大家”,主動提出讓水生放心,自己可以很好地照顧好家里,主動擔負起照顧家人的職責。水生嫂明時局,了解民族大義高于兒女之情的道理,她是積極接受新思想的人,她明確保家衛國的重要性,與丈夫一起構筑起保家衛國的防線,具有當時時代背景下的超前進步性,體現了女性的進步思想以及人性之美。
與此同時,以水生嫂為代表的一系列女性人物形象身上,也有著超前的女性思想。她們和水生嫂一樣,在面對外敵入侵之際,毅然扛起照顧家里的職責,送丈夫上戰場。在此基礎上,她們也有強烈的衛國意識與獨立意識,在當時的新思想引領下,敢于推翻傳統的“女子不能上戰場”“女子只能在家相夫教子”的傳統觀點,毅然在民族危難的背景之下,在家國需要的情形之下,她們拿起了槍,幫著村里的游擊隊打游擊,在抗擊敵人的戰場上貢獻出自己的力量。“誰比誰落后多少呢!”荷花淀中的女子有著強烈的進步意識,在面對國家危難之時,毅然參與到保家衛國的事業中。
《荷花淀》中的女子是樂觀勤勞,要求進步的,她們愛家庭、愛生活、愛祖國,她們用實際行動在荷花淀這片淳樸大地上,書寫了美好勇毅的成長詩篇。對女性群像的塑造體現了孫犁鄉村書寫下人物的先進性與進步性,符合時代風貌,以水生嫂為代表的一系列女性形象身上所體現的美好品質,在今天依舊有重要的意義。
(二)《荷花淀》中的鮮活生命力與人性之美
《荷花淀》中的人物是鮮活可感的,具有很強的生命力。雖是革命生活題材小說,但其中有很強的可知可感的生活氣息。孫犁并未塑造“高大全”式的英雄人物,而是塑造了貼近生活實際的具有進步思想的年輕人。
在前線的水生會思念家中的親人,水生嫂雖然嘴上說著讓水生放心打仗,但自己卻仍舊不自覺紅了眼眶等情節,都體現了即便是英雄一般的人物,心中仍舊有著柔軟的一面。水生和水生嫂的相處,無論是拌嘴還是日常生活中的瑣碎對話,都體現了夫妻間似嗔實喜,似怨實愛的小兒女心態,增添了許多生活氣息,具有強烈的畫面感和可感知力。雖然《荷花淀》這篇文章中人物的姓名形象是模糊的,虛化的,但在他們的語言,動作,細節描寫中,我們能想象出來每一個鮮活的、豐滿的人物模樣。這對于今日寫作中的人物塑造仍然有很強的影響力,沒有過多的修飾性語言,僅僅運用白描的手法,就勾勒出一幅極有生活氣息的鄉村生活人物畫卷。孫犁的人物塑造為“荷花淀派”后續的創作,乃至今天的非虛構寫作都奠定了重要基礎,具有跨時代意義。
在《荷花淀》一文中,孫犁對日常生活情境也進行了較多書寫。蘆葦席是白洋淀地區的特色,因而當地的女人都會編蘆葦席,無論是收割蘆葦后在場院里做活,還是水生嫂與丈夫休息聊天時手上依舊沒停的編席子的動作,以及在聽到丈夫要去大部隊時被席子割破了手,都展現了濃厚的鄉土風情與人文氣息,具有強烈的畫面感,為我們展示了白洋淀地區大眾最真實的生活狀態,具有強烈的生活氣息。在生活化場景之中,故事徐徐展開,為讀者構建了一幅美麗的鄉村生活畫卷。
同時,在《荷花淀》中,孫犁也為我們構建了一個“桃花源式”的至善至美的人情世界,具有獨特的人性之美。在殘酷的烽火之中,荷花淀里的人們一邊勇敢地和敵人作斗爭,一邊在美麗純樸的蘆花蕩中彼此理解和守護,他們身上體現出了廣大民眾美好的品質和生命韌性,他們有著善良、堅毅的韌性,他們具有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無論是主要人物塑造還是群像書寫都體現了最質樸的人性之美,為我們展現了理想化的鄉村世界。
在新時期再次窺探孫犁鄉村視角下的人性之美書寫,能夠對研究新時期相關作家的文本書寫以及文學評論有著一定意義。為當下的非虛構寫作研究,以及當代農村題材人物形象書寫與塑造奠定了基礎。而《荷花淀》入選中學語文教材,更進一步擴大了孫犁作品的閱讀基礎,能讓更多讀者體會到孫犁筆下的人情之美、人性之美,為當下對于孫犁的專題研究提供了進一步支持。
四、結語
在孫犁筆下,荷花淀成為一方凈土。荷花淀是一個純凈美好的水鄉世界,那里的荷花層層疊疊,蘆葦蕩一重連著一重,寧靜而又祥和。在荷花淀里生活的人們,與荷花淀融為一體。與此同時,這片最祥和安寧的土地上養出了一批最善良、最有人性美的村民。荷花淀中的村民擁有大我意識,在家國危難時團結起來,一致對抗外敵。同時,荷花淀中的人物具有十足的生命力,孫犁并沒有塑造“高大全”式的英雄人物,他筆下《荷花淀》中的人物既有家國大義,又有兒女情長,善良淳樸,就與這純潔無瑕的荷花淀一般。孫犁還在其中創作了一批以水生嫂為代表的先進女性形象,展現了鄉村新女性的進步性,為讀者構建了一幅和諧自然的鄉村圖景,展現了美好與寧靜的白洋淀水鄉。
孫犁的諸多作品,無論是在現代文學領域產生重大影響的《白洋淀紀事》,還是進入當代后所創作的《風云初記》《鐵木前傳》,都對現當代文學的創作和評論產生了重大影響。進入新時期,其作品《荷花淀》入選高中部編版語文教材,更體現了其作品在當代依舊有較高的文學價值以及文學研究意義,為其鄉村視角的再解讀提供了重要的文本基礎和群眾基礎,促進了對于孫犁作品的進一步解讀,更好挖掘出其作品在當下的新的文本價值和時代意義。
參考文獻:
[1]丁帆,李興陽.論孫犁與“荷花淀派”的鄉土抒寫[J].江漢論壇,2007(01):128-132.
[2]李東敬.《荷花淀》女性美的塑造[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22(33):87-88.
[3]宋雨軒.探《荷花淀》之人性美[J].教育藝術,2022(12):49.
[4]楊昊,王寧.論孫犁小說中的抗戰與鄉土[J].河北學刊,2022,42(04):126-133.
[5]梁國祥.戰地“荷花”分外香——讀孫犁的小說《荷花淀》[J].新世紀智能,2022(92):36-38.
(作者簡介:施奕丞,女,本科在讀,遼寧師范大學文學院,研究方向:中國現當代文學)
(責任編輯 王瑞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