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主席強調指出,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習近平文化思想一個重要的原創性貢獻,就是提出文化建設的前提是堅定文化自信。這對當前繁榮發展強軍文化,尤其是結合戰爭形態演變推進具有我軍特色的聯合文化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長期以來,一些官兵對我軍聯合文化建設自信不足,突出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認為我軍沒有聯合作戰實戰經歷和經驗,聯合文化建設缺乏實踐基礎;二是論及聯合文化建設,言必稱美軍,盲目地照搬照套美軍和其他西方國家軍隊聯合文化建設模式。沒有文化自信或者文化自信不強,我軍聯合文化建設就會失去動力和勇氣。推進我軍聯合文化建設,必須首先充分認識我軍聯合文化建設的比較優勢。
一、黨的創新理論指導是我軍聯合文化建設的理論優勢
文化的先進性根本在于其指導思想和理論的先進性與科學性。黨的創新理論是強軍興軍的根本遵循,更是我軍聯合文化建設的根本遵循。
一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為我軍聯合文化建設奠定了科學基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具有科學的真理性和嚴謹的體系性。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中國共產黨人將其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的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規定了我軍聯合文化建設,本質上是區別于西方資本主義國家軍隊的聯合文化,決不能照搬照抄。我軍聯合文化建設必須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強軍思想,以實現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把人民軍隊建成世界一流軍隊為根本價值取向,以提升我軍聯合作戰能力、打贏信息化智能化戰爭為核心,全面協調發展,穩步持續提升。
二是一脈相承的科學理論為我軍聯合文化建設指明了方向道路。在我黨我軍建設發展的艱辛歷程中,為了苦苦探索軍隊發展方向,有過爭論有過挫折,同時也給后人留下了極其寶貴的精神財富。1929年為肅清紅軍第四軍黨內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想,《古田會議決議》明確了我軍的性質宗旨和任務,闡明了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的重要性和正確途徑;1944年《關于軍隊政治工作問題》深刻論述了我軍政治工作的地位作用,指明了軍隊建設的方向就是政治工作的方向,提出了“團結自己,戰勝敵人”的總方針,突出強調了實事求是和密切聯系群眾的優良作風等等。習近平強軍思想進一步繼承和總結了這些光輝的思想和科學的理論,對于指導我軍聯合文化建設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必須堅持人民軍隊的性質宗旨和使命任務不能變;必須發揮政治工作生命線的地位作用;必須破除“形式主義、平均主義、空喊主義、孤立主義”,大力倡導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的根本作風和方法。
三是與時俱進的創新理論為我軍聯合文化建設增添了生機活力。實踐發展永無止境,認識真理永無止境,理論創新永無止境。黨的創新理論是隨著實踐發展不斷豐富和完善的科學體系,始終保持蓬勃生機和活力。我軍聯合文化作為一種新興的軍事文化,在發展的過程中毫無疑問會遇到阻礙聯合的“因子”,諸如固步自封的“圍墻文化”、重陸地輕海空的“陸疆文化”等等。除此之外,還可能會遇到不可預測的矛盾和困難。只有在黨的創新理論這樣與時俱進、不斷完善的理論體系指導下,才能既調動廣大官兵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又匯聚各方面的有利因素,既進行動態指導,又實現反饋調節,形成強大合力具體研究,逐個擊破,促成聯合。
二、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是我軍聯合文化建設的政治優勢
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是我軍的建軍之本、強軍之魂,也是我軍聯合文化建設的政治優勢。
一是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是我軍聯合文化建設的思想保證。在一定物質基礎上,思想掌控一切,思想改變一切。1927年,毛澤東在江西永新縣三灣村進行了舉世聞名的“三灣改編”,創造性地確立了“黨指揮槍”“支部建在連上”等嶄新的治軍方針,成功解決了如何把以農民及舊軍人為主要成分的革命軍隊建成一支無產階級新型人民軍隊的問題。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啟示就是:在軍隊改革轉型發展過程中,只有在黨的絕對領導之下,才能真正統一思想、統一意志。我軍聯合文化建設最重要的就是樹立聯合的價值理念和形成聯合的思維方式。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能夠在思想上牢牢掌控部隊、掌控全局,有效保證各軍兵種、全體官兵快速高效地統一形成關于聯合作戰的理性認同、價值追求和情感趨向。
二是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是我軍聯合文化建設的政治保證。《古田會議決議》確立了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根本原則和制度,明確了黨委對部隊建設和作戰的絕對領導權,為保證軍隊的集中統一提供了最根本的政治保證。從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到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我軍在黨的堅強領導下浴血奮戰、不斷強大,經受住了各種政治考驗,完成了中國軍隊的現代化戰略轉型,塑造出一支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宗旨,信念堅定、組織嚴密、軍事過硬、英勇善戰的新型武裝力量。我軍成長壯大的歷史充分表明,有了黨的絕對領導,我軍才建立和形成了一整套人民軍隊獨有的建軍原則和強有力的政治工作,形成、保持和發揚了一系列優良傳統,因而也才有了其他軍隊所沒有的政治優勢。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黨對軍隊絕對領導仍然是克敵制勝的根本法寶,是構建聯合作戰體系的靈魂,也是聯合文化建設的根本政治保證。
三是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是我軍聯合文化建設的組織保證。歷史縱向對比看,我黨領導下的人民軍隊與占山為王、拉幫結派、一盤散沙的舊中國軍隊形成鮮明對照。不論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武裝割據、抗日戰爭時期的游擊戰爭,還是解放戰爭時期的大兵團作戰、新中國成立后諸軍兵種整體建設和運用,我軍始終保持著高度集中的統一組織、統一行動。現實橫向對比看,美軍構建聯合文化的主攻方向是克服軍種本位,給軍種“削權”。而我軍在黨的堅強領導和統一組織下,各軍種自成立以來,堅決聽黨指揮,絕對忠誠于黨,不斷成長壯大。我軍以陸軍為基礎建設其他軍種的獨特模式,使合成軍隊體制從一建立就扎根在統一領導、統一組織的基礎之上,為我軍聯合文化建設奠定了基本的組織基礎。
三、中華優秀傳統軍事文化是我軍聯合文化建設的先天優勢
在軍事領域的競爭和較量中,文化的堅守是最終的堅守,文化的優勢是本質的優勢。我國五千多年文明歷史長河中沉淀的優秀軍事文化,更為我軍聯合文化建設提供了先天養分。
一是豐厚傳統軍事思想為我軍聯合文化建設薈萃了智慧結晶。我國傳統軍事思想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歷次戰爭的經驗總結和智慧結晶,在世界軍事思想發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在古代軍事史上,產生了《六韜》《三略》《孫子》《吳子》等許多軍事典籍著作,這些著作深刻總結了戰爭的起因、性質和作用,全面闡述了戰爭與政治、戰爭與經濟、戰爭與主觀指導、將帥修養與治軍、戰略戰術與后勤保障等方面內在本質和相互聯系,提出了一系列光輝的軍事思想,閃耀著古代軍事思想的智慧光芒。這些傳統軍事思想在文化基因上具有同源性、在本質上具有一致性、在內容上具有傳承性,是我軍聯合文化建設的重要思想來源和組成部分,必須充分利用和發揮好這種先天優勢。
二是優秀傳統軍事文化為我軍聯合文化建設滋養了肥沃養分。我軍聯合文化植根于中國傳統軍事文化這片沃土,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歷史既是一部生存史、戰爭史,也是一部文明史、文化史。我軍歷來有尚武不輕文、文武并重的優良傳統,這得益于文化的巨大吸引力和向心力。分分合合的天下大勢造就了霍去病、岳飛、辛棄疾、戚繼光等杰出軍事家,產生了《出師表》《從軍行》《塞下曲》《滿江紅》等酣暢淋漓的軍事文學作品,這些風格獨特的豪放派、邊塞詩和大量涌現的軍事謀略,形成了傳統軍事文化的鮮明風格。這些特有的文化傳統、精神積淀和獨特價值觀念,是滋養聯合文化的肥沃土壤,是為現代條件下我軍聯合文化建設輸送養料的發達“歷史根系”。這樣的傳統“文化共同體”在文化層面上為培養聯合作戰的思維模式,使諸作戰單元牢固樹立聯合意識成為可能。因此,充分挖掘傳統軍事文化的強大優勢,必將推動我軍聯合文化建設向縱深發展,進而引領聯合作戰能力不斷躍升。
三是悠久傳統軍事實踐為我軍聯合文化建設提供了豐富經驗。縱觀中華民族軍事史,武王代天伐紂、強秦橫掃六國,三國割據演義、五代十國紛爭,元代西進遠征、清軍南下入關,抗日抵御外侮爭取民族獨立、大兵團作戰建立新中國等等,無一不是波瀾壯闊、意義重大的軍事實踐。比如,在淮海戰役中,面對蔣介石的80萬“精銳之師”,我軍投入兵力雖只有60余萬人,但動員起來的支前群眾高達543萬人,相當于1名戰士背后有9名支前群眾。人民軍隊之所以能創造這樣的奇跡,就是因為毛澤東關于人民戰爭的軍事思想中處處閃耀著“聯合”的戰略思維,處處蘊含著“聯合”的核心文化。中國歷史上不計其數的軍事斗爭實踐中,都蘊含著豐富的聯合文化思想,可供當今信息化智能化條件下我軍聯合文化建設參考借鑒。
四、外軍經驗教訓是我軍聯合文化建設的后發優勢
外軍特別是美軍十分重視對聯合文化的培育,并且在這一領域進行了理論和實踐的深入探索,促進了聯合作戰能力的大幅躍升。我軍聯合文化要在現有基礎上實現高質量發展,就必須大力研究和揚棄外軍聯合文化發展的突出優勢、培育路徑和存在不足,站在理論和實踐的前沿,認真審視我軍聯合文化建設,以期形成“起點站位高、頂層設計好、彎路失誤少、我軍特色強”的“后發先至”優勢。
一是外軍已有經驗成果可以使我軍站在更高起點上建設聯合文化。外國軍事專家認為,軍事革命初期的10到15年,主要應進行聯合文化的塑造。美軍也是通過不斷的軍事實踐探索和創新,才形成了相對健全的聯合文化體系,并且在聯合作戰中發揮了巨大效能。因此,應該以美軍聯合文化為借鑒,充分吸取已有的聯合文化經驗成果,以教育灌輸和意識培養促進聯合文化發展,創新建設我軍特色的各種聯合作戰條令、聯合訓練文件、諸軍種聯合構想以及聯合軍事職業教育等等,使我軍聯合文化建設站在更高起點上引領聯合作戰的發展。
二是外軍教訓挫折可以使我軍在聯合文化的頂層設計上少走彎路。美軍聯合文化的出現是出于打破各軍種“煙囪式”的發展瓶頸。美軍聯合文化建立之初,對于“為什么聯、聯什么、怎么聯、朝什么方向聯”存在很大的分歧和模糊認識,耗費了大量的時間、機遇和人力、物力、財力。我軍在聯合文化建設上應針對美軍曾經走過的這些彎路、經歷的挫折,進行深刻分析,總結教訓,大力發揚自身優勢,從頂層設計和實踐路徑上避免出現大失誤、走大彎路。
三是在中國特色軍事變革深入發展中建設我軍聯合文化。聯合文化的發展不是空穴來風,它既根植于傳統文化土壤,又得益于中國特色軍事變革實踐。聯合文化建設不是一項獨立的任務,不能游離于戰斗力生成這個根本,在軍事變革的總方向之外,沒有所謂聯合文化的獨立發展方向,國防和軍隊建設的方向就是我軍聯合文化發展的方向。必須緊跟世界新軍事革命加速發展的潮流,推動中國特色軍事變革深入發展。聯合文化要緊緊把握軍事變革脈搏,把聯合文化建設與戰斗力建設相融合,做到仗怎么打、文化建設就怎么搞,體現時代特色、實踐特色、我軍特色。
【作者:國防大學政治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