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世界文物大國,文物資源豐富多樣。2023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漢中市博物館時作出重要指示,“要守護好中華文脈,并讓文物活起來”。
為強化文物保護利用,平度在山東省率先通過文物認養的方式,實現了文物的保護資金多元投入和專人看護管理,做到了歷史文化傳承和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雙贏,真正讓文物“活”起來了。
創新驅動,開展文物建筑認養試點
文物承載燦爛文明,傳承歷史文化,維系民族精神,是增強文化自信的重要資源,是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深厚滋養。要在確保文物安全的前提下,拓展文物的合理適度利用,發揮文物精神內涵的影響作用,讓文物永久留存,飛入尋常百姓家,激活歷史記憶,使古老文物在當代煥發新的活力。
依據中辦、國辦《關于加強文物保護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見》和山東省委辦、省府辦《關于加強文物保護利用改革的實施方案》中關于“探索支持社會力量參與不可移動文物使用和運營管理”等相關規定,平度探索制訂了文物建筑認養工作方案,經上級文旅部門和平度市政府常務會批準通過后,將青島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彭壽莘故居作為文物建筑認養的首批試點單位,同時印發了《平度市文物建筑認養管理辦法》,對社會力量認養文物建筑范圍、認養程序、被認養文物用途以及認養主體的資質、權利、義務等方面進行了詳細規定。
按照認養程序,平度市確定了青島浩源藥業有限公司為彭壽莘故居的認養單位,簽訂了認養協議,明確其認養主體的權利和義務。青島浩源藥業投資10萬元對故居內部進行基礎裝修、環境整治,開辟文化展廳,安排專人進行看護管理,并免費對外開放,供市民了解彭壽莘在抗日戰爭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所作出的卓越貢獻,進一步激發愛國情懷;同時,青島浩源藥業在彭壽莘故居舉辦魏碑書法文化展、“傾聽春天”小型音樂會、“春山可望”書畫小品展等活動,進一步激發文化活力。
整體運營,助力文物保護市場開發
為進一步擴大改革成果,平度在成功運營彭壽莘故居的基礎上,先后完成千佛閣認養、城隍廟委托管理、菜園彭家樓認養三處文物建筑的社會力量保護。其中,千佛閣由青島安平里文化旅游開發有限公司認養,該公司投資100余萬元,對千佛閣屋頂、地面、墻體等進行了全面修繕;后期,千佛閣將作為周邊大型文旅綜合體項目的核心,與項目整體運營管理,免費對外開放,將成為平度新的文化旅游地標。城隍廟委托給擅長文創產品開發的青島勇華聯琪文化傳媒集團有限公司整體打造、運營管理,公司投入資金100余萬元,對城隍廟周邊配房、院落環境等進行了維修、綠化、美化,開辟了古代契約、魯繡、箸籠·奇石、錫器·陶器四個常設主題展館及民俗長廊。菜園彭家樓由山東省現代畫院認養,投資修繕,后期將安排專人看護管理、運營維護,規劃打造成為山東現代畫院青島研創中心,通過文化交流、藝術研創、參觀旅游、傳統技藝傳承和文創產品研發等形式為市民提供多樣化多層次的文化服務。
讓文物“活”起來,必須要深入挖掘文物本身的故事、文物所屬歷史階段的故事,深刻理解文物中蘊含的哲學思想、人文精神、價值理念和道德規范,準確提煉并展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標識,更好體現文物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審美價值、科技價值、時代價值,使其發揮更大的影響功能。
青島勇華聯琪文化傳媒依托城隍廟及平度歷史文化素材,設計研發千佛閣精雕彩盤、狀元筆、王舍人碑拓片側頁等“平度禮道”文創產品十余種,并設置文創展廳,對外展銷。同時,結合重大節慶活動,進一步研發新的文創產品,比如,在中國共產黨101華誕之際,為紀念傳承中國共產黨早期革命活動家楊明齋、革命烈士劉謙初的革命事跡,推出“講述平度故事,傳播家鄉文明”系列紅色文創產品。在常設展覽的基礎上,青島勇華聯琪文化傳媒還與學校和培訓機構合作,不定期舉辦各種非遺傳承、研學體驗活動。比如,2022年舉辦正月十五鬧元宵、非遺扎染研學、暑期民俗體驗夏令營等活動,2023年舉辦三月三非遺文化廟會、春日里的“紙鳶小達人”風箏DIY(自己動手制作)、母親節DIY節日禮物等活動,在文物保護傳承的基礎上,真正讓文物“活”起來。
共同參與,激發文物保護社會活力
針對級別較低、集體產權的廟宇類建筑,財政資金支持難度大,且文物所有人財力有限,面對文物急需維修、資金短缺和看護管理難的現狀,平度先后召集文物所在鎮(街道)、村委以及熱心村民等,共同探討研究文物保護維修的可行性方案,最終確定由文物部門進行技術指導及監管、鎮級政府尋找社會投資、村委發動村民籌資并安排人員做好后期房屋看護管理等工作,路徑明確、多方發力。
在文物部門委托有資質的單位編制具體維修方案后,相關鎮(街道)村委籌資50余萬元,委托有資質的施工單位按照方案進行施工,文物部門與監理單位共同做好工程監管,確保工程質量。目前,已完成后戈莊觀音廟、老佛爺廟、穆家觀音廟三處平度市(縣)級文物的保護維修。
文物修繕一新的同時,文物所在村莊還對附近環境衛生、道路等進行整治修整,并在文物附近打造休閑娛樂場所供村民免費使用。文物保護既帶動了村莊基礎設施的完善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的豐富多彩,又激發群眾自覺參與文物保護的熱情,帶動村容村貌的提升,切實推動鄉村文化振興,助力鄉村文化和旅游事業高質量發展。
源浚者流長,根深者葉茂。推動文物活化利用,努力釋放文物承載的文化力量,讓人民更好地觸摸過往、感知歷史,從延續民族文化的血脈中開拓前進,不斷推動中華文明煥發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這就是廣大文物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
資料鏈接:
平度重點文旅資源推介
平度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捌蕉取弊鳛榭h名,距今已2200多年,曾是齊國在膠東半島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田單大擺火牛陣”的歷史典故就發生于此。
平度文物古跡眾多,境內有文物保護單位69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處(天柱山摩崖石刻、即墨故城及六曲山墓群、東岳石遺址、大澤山石刻及智藏寺墓塔林),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0處,青島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3處,平度市級文物保護單位42處。博物館館藏文物15733件/套,圖書館館藏古籍6700余卷,是山東省名副其實的文物大市。
天柱山摩崖石刻
天柱山位于大澤山主峰之西,屬大澤山脈。山勢突兀,拔地而起,似擎天之柱。天柱山摩崖石刻是我國書法藝術的一座寶庫,在我國書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山上現存刻石主要有北魏“鄭文公上碑”“東堪石室銘”“上游下息”“此天柱之山”,漢“中平三年”刻石,北齊“天柱山頌”等,山上的刻石大多為北魏光州刺史鄭道昭主持刊造?!班嵨墓媳比Q“魏故中書令秘書監鄭文公之碑”,位于天柱山之陽,碑身是一塊天然碑狀石稍加琢磨而成,高350厘米、寬150厘米,正書,共計881字,結字寬博,筆力雄健,生動地體現了北魏年間書法由隸到楷的大變革風貌。1988年,天柱山摩崖石刻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即墨故城遺址
即墨故城遺址位于平度市東南30公里古峴鎮大朱毛村一帶。因春秋時齊大夫朱毛曾居于此,故俗稱“朱毛城”;又因西漢時,膠東國康王劉寄曾設都于此,所以又名“康王城”。即墨故城始建于東周,戰國為齊之名城,因齊將田單曾在此利用火牛陣大破燕軍而聞名于世。自東周建城至西漢約500余年間,即墨故城一直是膠東半島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六曲山墓群是即墨故城遺址的重要組成部分,位于即墨故城北部3.5公里,分布在古峴鎮、云山鎮、白沙河街道的10多個村的30余座山頭,絕大部分為漢代墓,少數屬東周墓葬,為山東省罕見的古墓群,據說西漢康王劉寄等六代膠東王均葬于此。2001年,即墨故城遺址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東北山紅色旅游區
東北山紅色旅游區位于平度市東北部舊店鎮,轄中共平度第一次代表大會會址、中共平度第一個支部舊址和平度舊店紅色史館三處紅色旅游景點。一張張珍貴的歷史照片、一段段見證過去的歷史文字、一件件承載記憶的文物,結合現代聲光電等多媒體技術手段,生動展現了革命先輩的英雄事跡,展示了平度黨組織建立、發展、壯大的歷史軌跡。
大澤山抗日戰爭紀念館
大澤山抗日戰爭紀念館位于大澤山風景區山腳下。大澤山這片紅色熱土,是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膠東軍區的重要根據地。大家耳熟能詳的電影《地雷戰》的原型就是發生在這里,是青島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山東省軍事教育基地。
劉謙初紅色文化園
劉謙初紅色文化園,坐落在平度市田莊鎮東劉莊村,這里是劉謙初烈士的故鄉。紅色文化園占地6600平方米,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主題,是集紅色教育、文化體驗、田園觀光等多功能于一體的紅色教育基地。該文化園依托劉謙初烈士一生的革命足跡,集中展示劉謙初一顆紅心忠勇為黨的革命精神。
安徒生童話樂園
安徒生童話樂園坐落于平度市南部新城,是以安徒生童話經典文學作品為核心內容打造的北方第一個、全國第三個安徒生童話主題樂園。樂園提煉了安徒生童話故事中的拇指姑娘、丑小鴨、海的女兒、堅定的錫兵等經典主題IP形象,結合先進的科技手段,融入互動體驗和表演,讓大家身臨其境,暢游童話王國。
文王山景區
文王山景區位于平度市李園街道辦事處秦皇河以西的文王山、武王山地區。文王山歷史文化悠久,傳說秦始皇東巡路過文王山,隨行文官在文王山休整,武官在武王山休整,文王山和武王山由此得名。景區以林海、花海、運動、休閑、原生態為主題,融觀光旅游、休閑度假、親子運動、賞花采摘、魯東原始生產工具石磨等于一體。
葡萄大觀園
葡萄大觀園位于平度市大澤山鎮東岳石村,南依“始皇拜月”的芝萊山,北鄰岳石文化發祥地,是山東省鮮食葡萄研究所對外展示的載體。園內種植有機葡萄百余種,有書畫文化長廊、葡萄酒體驗、葡萄長廊、百年葡萄樹、葡萄采摘等景觀,有山東省唯一的葡萄博物館,是集葡萄科研、科普宣傳、文化展示、旅游休閑于一體的生態文化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