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
習近平總書記在新時代推動西部大開發座談會上強調,要堅持以高水平保護支撐高質量發展,筑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北碚區將牢記殷殷囑托,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統籌高水平保護、高質量發展、高效能治理,聚焦生態田園都市區、人文科教創新城兩大定位,做好生態人文、科技創新、民營經濟、城鄉融合四篇文章,加快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美麗北碚,為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市域范例作出應有貢獻。
探索生態價值轉化新路徑。構建優美和諧生態空間,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修復,筑牢中心城區重要生態屏障,厚植高質量發展的綠色本底。高質量做好縉云山綜合提升“后半篇”文章,提質構建“一心四片”發展格局,建設中共中央西南局縉云山辦公地舊址紅色研學教育中心,統籌東南西北4個片區,實施環縉云山EOD(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模式)全國試點項目,打造文旅康體產業集群。建設嘉陵江小三峽綠色發展示范帶,提升金剛碑歷史文化街區品質,打造“百年夏壩”城市展廳,建設嘉陵濱江生態長廊。集中連片推動嘉陵江以東片區農文旅融合發展,以江東綠道建設為重點,加快構建“快進慢游”交通體系,實現美麗鄉村“串珠成鏈”。
打造綠色產業發展新高地。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發展新質生產力,深化新舊動能轉換,加快工業化數字化深度融合,提升產業發展“含金量”“含新量”“含綠量”。深入實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專項行動,構建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扎實推動“存量變增量、增量變存量”,建設“專精特新”產業園、中小企業集聚區。強化數字賦能,開展“5G+工業互聯網”試點示范。心無旁騖發展傳感器及儀器儀表產業,前瞻培育航空航天、生命科技等產業。落實“滿天星”行動計劃,推動高校資源融入軟件信息產業發展。構建“1+N”校地合作發展格局,建好用好西南大學科學中心,提升環西南大學創新生態圈孵化能級,打造產學研協同創新樣本。
塑造生態宜居城市新典范。深挖好山好水的生態價值,彰顯名城名人的人文情懷,提升城市宜居宜業宜游水平,營造山水人城和諧共生新風景。推進渝西高鐵、成渝中線高鐵、合(川)璧(山)(江)津高速公路等重點基礎設施建設,開展城市功能完善提升三年行動,爭創國家級城市更新試點示范城市。推動自貿區北碚板塊設立公共型保稅倉,加快東陽陸港物流園建設,全面銜接西部陸海新通道。鞏固城鄉融合示范片區創建成果,壯大生態康養民宿集群,打造中國·重慶(靜觀)花木產業谷,創建巴渝和美鄉村示范鎮、示范村。整合“三千名流匯北碚”資源,推進盧作孚紀念集群片區建設,做靚“百館之城”品牌。
構建生態環境治理新樣板。堅持數字技術與生態環保深度融合,促進生態環境整體智治、高效協同,推動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迭代升級“九治”(治水、治氣、治土、治廢、治塑、治山、治岸、治城、治鄉)體系,打通危險廢物管理等數字監管“最后一公里”。集成水、氣、土和重點企業污染排放監測信息“一張圖”,加速生態環境全要素信息化,構建數字化治理體系。依托“數字·縉云”綜合場景,建設多跨場景,迭代“縉云山森林防火平臺”等特色應用,推動與三級數字化城市運行和治理中心相互貫通、形成實戰能力,奮力打造具有重慶辨識度的生態環保發展整體智治標志性成果。
作者:中共重慶市北碚區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