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茜 汪佳 蔣煬


近日,有多位市民向《當代黨員》全媒體記者反映,重慶一些路段人行道、車行道交通信號燈設置不合理:有的路段,行人步行速度稍慢,便無法在綠燈時間內通過馬路;有的路段,車行道為紅燈,人行道綠燈卻遲遲不亮,行人和車輛都只能苦苦等待;有的路段,雖然只有短短700米路程,卻設置了三個車行道紅綠燈,開車回家要堵上近1個小時……記者實地探訪發現,市民反映的一些路段交通信號燈設置不合理的情況確實存在,人車搶道、車輛擁堵等情況也屢屢發生。
人行綠燈配時短,有人險被車撞上
“每次路過都提心吊膽,害怕被車撞到。”近日,市民李先生反映,重慶市渝中區潘家溝街與和平路交會路口紅綠燈設置不合理,人行綠燈通行時間較短,容易出現人車混雜的情況,存在安全隱患。
5月15日,記者在現場看到,該路段位于潘家溝街與和平路的連接處,呈一個“T”字形。地面設置了5條人行橫道,其中有3條人行橫道的路程較短,另外2條人行橫道呈對角分布,路程較長。在臨近鉑藍地大廈、日月光廣場處,這5條人行橫道分別設置了2組人行紅綠燈。
這2組人行綠燈通行時間為18秒,其中鉑藍地大廈往日月光廣場方向、往渝中區政府方向,日月光廣場往渝中區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較場口分會方向,由于路程較短,行人過這3處人行橫道的時間夠用。但在過2條對角馬路的人行橫道時,就沒那么順利了。
當綠燈亮起時,年輕人只有在加快速度的情況下才能剛好在18秒內通過,腿腳不便的老人或小孩走到道路中間時,信號燈就已變為紅燈,他們只能穿梭在車流中。在記者探訪時,驚險的一幕發生了。一名約70歲的老人通行到一半時,紅燈亮起,被行駛來的車輛擋住了去路。老人本能地往后退了一步,險些摔倒在地。
“上下班高峰期這里更危險。”附近居民張女士給記者講述了一段經歷。一天下午6點,她準備過馬路前往渝中區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較場口分會方向,為了節約時間,便選擇了對角人行橫道通行。然而,她行到路程的三分之二時,紅燈亮起,與一輛摩托車擦身而過,她躲避不及,倒在了地上。就在此時,一輛越野車也駛了過來,差點將她撞上。
“希望能把人行綠燈通行時間延長一些,滿足行人對角通行的時間需求。”張女士建議。
還有市民反映,在不遠處的軌道交通1號線/2號線較場口站4號出口處的人行橫道也存在綠燈時間較短的情況。
記者來到現場看到,此處緊鄰十八梯傳統風貌區,又是軌道交通出口處,附近還有一所小學校。此時雖不是在上下班高峰期,但行人、車輛往來頻繁。離人行橫道綠燈亮起還有10來秒,馬路兩邊已經有10來名等待通行的路人。人行橫道綠燈時間只有16秒,紅燈時間則為74秒。
人行道綠燈亮時,記者以平時走路的速度過馬路,離馬路對面還有幾步時綠燈已開始閃爍,只能三步并作兩步跑過去,回頭發現一些年紀大的人被紅燈攔在了馬路上,進退兩難。
“這里人流量比較大,年輕人還好,走路快,但是老年人和上學的孩子們過馬路就沒那么快了。”在臨街開店的馬先生說,此處也曾發生過車輛撞到行人的事件,“希望合理設置綠燈時間,讓行人通行更加安全。”
人行車行紅燈同時亮,有人無奈闖紅燈
市民反映,重慶市九龍坡區“黃楊路立交橋”公交站附近的紅綠燈時間設置也不合理。
記者在現場看到,往謝家灣方向的“黃楊路立交橋”公交站前面,是一個大型的十字路口。行人要想從“黃楊路立交橋”公交站到馬路對面的和園小區A區、奧園康城A區、麗水菁苑等小區,必須要通過兩處設有紅綠燈的人行橫道,這兩處人行橫道的綠燈都是同時亮起,只有15秒。在這個路口,當左轉、直行、右轉三條車道都是紅燈時,人行橫道也是紅燈。其中,車行道紅燈約50秒,但前面30多秒人行橫道都是紅燈,只有最后15秒是綠燈,要想在一個人行綠燈時間內通過同側的兩條人行橫道是不可能的,只有再等下一輪綠燈亮起才能通過下一條人行橫道。
“人行和車行的信號燈同時都是紅燈,路面通行就有‘空窗期,導致通行效率低,特別是遇到早晚高峰,更是影響通行。”家住奧園康城A區的市民吳先生告訴記者,很多行人為了趕時間,冒險“闖紅燈”,險象環生。
這里的人行綠燈時間是否夠用?記者現場體驗,以正常速度行走過馬路,如果綠燈亮起立刻通行,15秒的時間勉強能夠通過一條人行橫道。但對于一些老年人和帶小孩的人來說,則不太方便。其中一名女士推著嬰兒車過馬路,剛走到一半,紅燈就亮了,無奈只好闖紅燈。
黃楊路立交所在的南北大道是連接九龍坡區與渝中區、沙坪壩區、江北區等地的城市重要主干道,路上車流量大,車速較快。家住附近的一些市民呼吁,能否在謝家灣方向車行道都是紅燈的時候,將該側人行橫道設置為綠燈,這將很大程度上降低行人的等待時間,也能減少安全隱患。
700米道路設3處信號燈,有人回家堵近1小時
同樣紅綠燈設置不合理帶來的問題,還出現在重慶市渝北區中央公園南段的博翠大道。
5月15日19點,正值下班高峰期,記者在現場看到,中央公園南段的博翠大道來往車輛行駛緩慢。手機地圖顯示,緊挨博翠大道的華潤公園九里小區至中交中央公園小區的路段,已變成紅色,地圖提示道路擁堵,成為中央公園為數不多的堵點之一。
借著堵車的空檔,記者采訪了私家車車主王女士。此時的王女士有些著急,她家住中交中央公園小區,眼看著離回家只有“幾步之遙”,卻只能堵在路上,“博翠大道經常堵車,特別是上下班高峰期,我現在已經堵了快1個小時了”。
博翠大道為雙向八車道,西起已建成的沙井灣立交與金山大道連接道,止于綠夢隧道。這條連接中心城區、悅來片區至中央公園的重要骨干通道,在2023年2月建成通車。
為何才通車一年的博翠大道經常堵車?
“有很大部分原因是紅綠燈惹的禍。”家住萬科森林公園小區的周先生分析。
記者在現場觀察到,中央公園南段的博翠大道設有3處紅綠燈,每個紅綠燈等待時長為1分鐘以上,短短700米的路程,正常情況下,車輛需要5到10分鐘才能通過。
“紅綠燈數量較多,而且時間設置也不夠合理,導致車行緩慢,造成道路擁堵,影響大家日常出行。”周先生表示,怕堵在家門口,現在只能錯峰出行。
精細治理,久久為功。重慶作為一座超大城市,紅綠燈是常見的公共設施,時刻影響著居民的日常出行。紅綠燈信號配時優化作為一項常態化交通治理工作,關乎著每一條路口的通行能力和安全運行水平。當前,重慶正以數字化變革推動邁向現代化,優化紅綠燈信號配時,讓交通變得更“聰明”,正是我們打造“智慧城市”需要注重的一個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