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農文旅”融合發展是鄉村振興背景下鄉鎮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在梳理邵陽市板橋鄉“農文旅”發展現狀的基礎上,對板橋鄉“農文旅”融合發展的條件進行SWOT分析,并提出了促進“農文旅”融合發展的規劃策略,即引入復合型專業規劃人才,建立專家團隊;以發展目標為導向,明確“農”“文”“旅”的角色定位;精心策劃“農文旅”項目,設計精品旅游線路;因地制宜構建板橋鄉“農文旅”融合發展模式,以期助力鄉村振興。
關鍵詞:鄉村振興; “農文旅”融合發展; 規劃策略
中圖分類號:TU984.181文獻標志碼:A
0引言
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鼓勵各地拓展農業多種功能、挖掘鄉村多元價值,重點發展農產品加工、鄉村休閑旅游、農村電商等產業,推進現代農業產業園和農業產業強鎮建設,培育優勢特色產業集群,繼續支持創建一批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實施鄉村休閑旅游提升計劃[1]。
“農文旅”融合是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和要求,是農村經濟的重要支撐,也是城市消費需求的熱點[2]。農文旅融合發展是以農業產業為基礎,休閑旅游為形態,風土文化為靈魂,挖掘鄉村的深層價值,整合產業資源,盤活鄉村經濟的一種新業態新經濟模式。以“農文旅”的深度融合促進鄉村振興,突破傳統的以工業化、城鎮化單向驅動鄉村的發展理念,是中國特色鄉村振興道路的必然選擇。
1邵陽市板橋鄉“農”“文”“旅”產業發展現狀
1.1板橋鄉區域資源發展現狀
近年,邵陽市大力推進三個“百千萬”工程,實施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百萬畝特色產業發展等,邵陽市農業園區已取得長足發展。2015年大祥區獲批國家科技部第七批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園區堅持高起點規劃,于去年完成了園區核心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的編制,核心區總面積22 km2,重點建設一園兩區,即檀江農業科技服務與推廣區,板橋生態種養示范區及農業創業園,計劃投資35億元,現已啟動園區主干路網、園區科技平臺、園區管理中心及配套基礎設施的建設。
1.2板橋鄉“農旅”產業發展現狀
板橋鄉因“水果之鄉”而著稱。水果基地面積達333 hm2,盛產西瓜、草莓、金秋梨等,品種繁多,質量上乘,市場供不應求。近年來,板橋鄉充分發揮臨河近城、交通便利、農業資源豐富的優勢,重點發展特色產業,確定了“農業穩鄉、項目立鄉、招商活鄉、工業強鄉、 科技興鄉”的發展戰略,新建了33 hm2的農作物良種繁育基地、66 hm2蔬菜基地以及160 hm2精品水果基地,現代農業初具雛形。突出發展鄉村旅游,重點包裝打造彩塘生態區、益宏衡態生態林、九貝荷香鱉生態園、龍頭召佰精品水果采摘區等。
1.3板橋鄉“文旅”產業發展現狀
板橋鄉境內有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比如召伯文化遺址、清真寺遺址、古漢墓遺址等。還有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比如盤倉文化、雕刻、編織印染等手工藝文化。總體而言,旅游產業已成為板橋鄉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新興產業,具備了較好的發展基礎,發展潛力十分巨大。但在快速發展過程中,旅游產業也面臨著產業要素不完善、旅游業態較單一、跨區域協作力度不夠等問題。
1.4板橋鄉“農文旅”發展趨勢
從國家到邵陽的各項最新政策研究中,可以看出四大趨勢:“政策+資金”,政策加資金助推鄉村旅游與休閑農業可持續發展。 “農業+休閑”,著力將鄉村旅游建設成為美麗鄉村的重要載體,助力建設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中國。“鄉村+產業”,連片開發,推進一、二、三產業與鄉村建設融合發展。“鄉村+康養”,注重康養產業發展,依托農村優美的環境,淳樸的民風打造新時代健康養生圣地。
2板橋鄉“農文旅”融合發展的SWOT分析
S——優勢:板橋鄉處于邵陽市城郊,與中心城區相距8 km,具有區位優勢。且有較為成熟的龍頭企業,人才資源充沛,有一定的資金來源。現狀產業逐步發展,有一定的發展基礎。區域文化豐富,內部文化悠久且保存完整。具備“農文旅”融合發展的基礎。
W——劣勢:村莊建設和企業整合缺乏政府引導,產業單一,已有產業缺乏品牌建設和產品創新,農業基礎設施有待完善,道路交通條件有待改善;文化遺址缺乏妥善保存和維護,未得到合理的開發利用,發揮其價值。
O——機遇:根據邵陽市市場需求調查,旅游需求從觀光向觀光、休閑、度假等復合型需求轉變,家庭出游、自助出游、個性化、體驗性等成為旅游市場發展潮流。疫情時期,鄉村成為了近中程旅游觀光、休閑度假、自駕車旅游、商務休閑度假等的首選之地,生態休閑類、文化體驗類、科普研學教育類、療養度假型等鄉村旅游成為了時代主流。同時邵陽市創建全國歷史文化名城,為鄉村旅游發展迎來了新契機。
T——挑戰:農村金融供給不足,涉農貸款增長緩慢,金融服務品種少,建設資金短缺是關鍵問題。農產品標準化生產程度不高,品牌意識淡薄。生活垃圾和污水、農藥化學物質及廢棄物等污染嚴重,基礎設施落后等問題亟需解決。
3板橋鄉“農文旅”融合發展規劃策略
3.1引入復合型專業規劃人才,建立專家團隊
板橋鄉在“農文旅”融合發展過程中,需要懂得農業、文化、旅游、環境保護、經濟等多方面知識的復合型人才,只有專業的人才,通過深入調研與分析研究,才能立足板橋鄉的資源稟賦,通過整合優勢產業資源、優化空間布局、拓展農業旅游功能、創優品牌形象全面提升“農文旅”產業融合。并借助專家團隊的幫功,高起點﹑高水平、高標準協調各區域農業、旅游和文化產業融合發展,完善“農文旅”融合發展示范園區規劃[3]。
3.2以發展目標為導向,明確“農”“文”“旅”的角色定位
通過對板橋鄉進行SWOT分析,明確其發展目標,進一步明確板橋鄉“農”“文”“旅”在融合發展中所扮演的主次角色。板橋鄉應以文化為支撐發展旅游業,發掘召伯文化遺產;以自身優越的魚產業,蔬果產業等為基礎,突出窯址文化,結合農耕文化等元素,發展現代農業,推廣品牌建設,塑造高品質的度假休閑、生態康養、文化體驗基地,實現“農業+文化+旅游”的完美融合。
3.3精心策劃“農文旅”項目,設計精品旅游線路
以農業為核心,注入“農文旅”十大要素,包括農事體驗、景觀觀光、嘉年華、健康養生、兒童教育、有機大集、特色餐飲、田園民宿、特色產業和實景演藝,形成“農業+全(多)要素”的商業模式,打造全產融合,不斷豐富和滿足消費體驗。并通過設計精品旅游線路,以點形成線,以線帶動面,最終實現全域“農文旅”融合發展。
3.4因地制宜構建板橋鄉“農文旅”融合發展模式
通過對板橋鄉的深入調研和分析研究,提出適用于板橋鄉的“農文旅”融合發展模式。即以文化為發展引擎,通過對歷史遺址的發掘、文化街區復原和交通線路整合,在保護傳承的基礎上進行開發,賦予板橋鄉獨特的文化內涵;以綜合產品為發展路徑,通過打造以窯址為核心的文化元素,聯合農林產業、水產業發展,激活區內旅游環線上的景區景點,鄉村旅游點及歷史文化遺產等,進一步帶動重要節點村落改造、環境整治以及基礎設施建設,為“農文旅”融合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以產業融合為發展方向,利用旅游業產業集聚、產業融合、產業延伸和品牌效益,帶動農業產業鏈延伸、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構建板橋鄉全域旅游產業格局,全面推進“農文旅”融合發展;以整體效益為最終目標,通過窯址遺址文化引擎驅動、綜合產品打造、產業融合發展,最終實現板橋鄉經濟、生態、社會、文化“四位一體”整體發展效益最大化,確保“農文旅”融合發展的可持續性。以旅游產業為撬動產業,將板橋鄉培育為撬動全市經濟、社會、生態、文化發展,構建旅游為引擎、農業為基礎、文化為靈魂的區域綜合發展模式。
3.5充分利用鄉村扶貧政策,大力發展扶貧旅游產業
基于鄉村農業以及特色旅游資源的鄉村旅游產業,是鄉村扶貧的絕佳產業。國家旅游局發布的《中國旅游發展報告2016》稱,國家旅游局通過多種措施促旅游扶貧,“十三五”期間中國旅游扶貧目標是每年通過旅游業發展實現200萬貧困人口脫貧,到2020年,通過鄉村旅游帶動1 000萬貧困人口脫貧。旅游扶貧可成為板橋鄉新的經濟增長點。依托板橋鄉的特色旅游資源,形成特色旅游產品,構建旅游產業鏈,吸引外部旅游消費市場,帶動貧困人口就地參與旅游經營服務實現脫貧,具有明顯的造血功能。村民充分參與到鄉村旅游開發中去,部分農民成為旅游公司員工,參與傳統農業開發、旅游服務,部分開辦農家樂、出租物業等獲取收益,農民參與面廣、受益面大。
城鄉規劃與環境建設李西: 鄉村振興背景下邵陽市板橋鄉“農文旅”融合發展的現狀及規劃策略研究
旅游扶貧可改善板橋鄉基礎設施條件和村民生活品質。旅游扶貧將使板橋鄉民居改造特色化、基礎設施改造現代化、景觀打造田園化,從村落內外入手,通過綠化、美化、廁所改造、衛生整治等,提升村落內部環境,通過文化植入和景觀打造強化村莊形象,通過原生態田園環境癿保護,營造鄉村氛圍,因而構建板橋鄉良好的村容村貌,提升村民生活品質。
旅游扶貧有利于板橋鄉特色旅游資源的開發和生態環境的保護。鄉村旅游開發強調當地居民的參與,良好的生態環境和特色旅游資源是重要的旅游吸引物,開發的旅游產品必然會給當地居民帶來經濟條件的改善。因此,板橋鄉旅游發展過程是開發特色旅游資源和保護保育生態環境的過程。
旅游扶貧有利于板橋鄉村民思想觀念轉變。鄉村旅游扶貧不僅帶來物質脫貧,更重要是給農民培訓不同的勞動技能和思想觀念。旅游開發使得外界的新觀念新思維和現代化的生活方式迅速滲入板橋鄉,使村內封閉、保守、落后的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迅速被洗禮、沖刷、淘汰、瓦解和替代。
4結束語
“農文旅”融合發展過程中,不僅需要規劃策略的宏觀調控,也需要政府的有效干預和制度保障,并應結合“internet+”,開展多元化活動、數字化賦能農文旅融合等,因地制宜推進全區農文旅融合發展,從而助力鄉村振興[4]。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S].2022.
[2]朱煥煥.“農文旅融合”多輪驅動,促進美麗鄉村建設[J].蔬菜,2020(12) :1-9.
[3]汪本勤,王云鶴,王家祥,等.六安市“農文旅”產業融合發展的現狀及對策研究[J].皖西學院學報,2022(4):46-50.
[4]許亭玉,李鳳.重慶市銅梁區農文旅融合發展存在的問題及路徑[J].鄉村科技.2022(18):46-49.
[基金項目]湖南省教育廳一般項目(項目編號:22C0453)
[作者簡介]李西(1985—),女,碩士,講師,研究方向為城鄉規劃、旅游規劃、人居環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