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尚晁 鄧家宇

3月20日,隨著重慶市綦江區“古墓被盜”系列案第二批27名嫌疑人被移送起訴,張潔最近常常緊縮的眉頭終于舒展開來。
2023年4月以來,張潔帶領團隊收集、查證、固定各種電子物證,雖然度過了無數個不眠之夜,但戰果喜人,功夫沒有白費——這起案件共移送起訴42人,包括盜墓嫌疑人15人、其他嫌疑人27人。
張潔是綦江區公安局刑事偵查支隊技術大隊教導員。作為一名刑事技術警察,她游走在每一件刑事案件背后,讓犯罪分子留下的蛛絲馬跡無所遁形。一枚指紋、一個鞋印、一根頭發、一個網址,這些沉默的證據在她眼里都會“說話”。
1992年出生,2013年從警,“十年磨一劍”——2023年,張潔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一定要對鄉親們有個交代”
“張潔,好消息!你們6年前那個盜竊案提交的指紋比對中了!”2021年的一天中午,電話里傳來的聲音,讓張潔瞬間亢奮。她丟下手里的餐盤,“噔噔”地從食堂跑回辦公室打開電腦。
“比對結果沒問題!”興奮之余,張潔不禁陷入回憶——
2015年3月16日,綦江區古南街道春光村,一戶做小生意的農民家中被盜。
“警察同志,求求你們一定要幫幫我啊!那可是7萬多元的現金,還有不少金首飾,是我們半輩子的積蓄……”看著趕到現場的民警們,農戶哭天喊地。
當時犯罪嫌疑人的作案手法并不高明,雖然做了一些遮面的偽裝,但在作案時并未穿戴鞋套、手套。經過仔細勘驗,張潔在現場找到了完整的指紋和腳印。
不過,彼時農村監控攝像頭并不像現在這般普及,沒有拍到犯罪嫌疑人的身影,村民也紛紛表示并未看到過可疑人員,一切的期盼都落在了指紋比對上面。
但犯罪嫌疑人從未采錄過指紋,比對沒中。電話里,來詢問的村民的語氣從期盼變為絕望,張潔心里說不出的愧疚。
“又是他!”2016年的一天,張潔因為一樁盜竊案來到另一個村莊時,現場再次采集到了相同的指紋。
2015年至2018年,張潔陸續經手了幾起相似的案件,通過現場采集到的指紋對比串并案件發現,該犯罪嫌疑人已經在綦江及周邊區縣偏僻農村前后作案20余起,作案金額從幾千元到十幾萬元不等。
案件串并后,張潔很是懊惱,一次次地看著滿臉失望的村民,她心里憋了一肚子火。
近年來,雖然“天眼”系統建設愈加完善,公安部門打擊盜竊違法犯罪力度不斷加強,但嫌疑人再未犯案。直至2021年,事情終于迎來轉機。
原來,這名犯下多起鄉村盜竊案的犯罪嫌疑人于2021年來到派出所辦理身份證明,在采錄指紋時,系統自動比對中了當年張潔上傳的指紋數據,發出提醒。
不久后,鄉村大盜終于落網,在民警的審問下坦白了罪行。
“終于抓到了他,這下可以給村民們一個交代了!”張潔感慨地說。
“那聲沒叫出口的‘小偷”
選擇成為一名刑偵警察,源自張潔在高二時的一次經歷——她從家附近的一家超市出來時,目睹了一起盜竊案的發生。
“當時那個小偷正在用一把鑷子夾一個女生兜里的錢包?!倍嗄赀^去,張潔對那一幕依然記憶猶新。
“我該怎么辦?該叫出聲嗎?”從未經歷過這種場景的張潔,一瞬間腦子里閃過了無數個念頭。直至小偷摸走錢包揚長而去,她仍舊呆立在原地,不敢出聲。
在那之后,張潔立下志向:“我以后要當個警察,在別人需要時挺身而出。”高考時,她不顧父母反對,堅持報考了四川警察學院。2013年,張潔來到綦江區公安局,正式成為一名人民警察。
齊劉海、馬尾辮、小個子,這是張潔剛到隊里的形象,但接到任務后,這個小個子女生卻從不含糊。
“打通鎮發現一具女尸,需要馬上出現場。”2020年2月4日下午2點,接到出警任務后,張潔和同事立即出發趕赴現場。
事發現場位于綦江大山里的一個鄉鎮,他們開車一個多小時從綦江城區到打通鎮,然后又負重在山路上行走了一個多小時,再順著山路而下,貼著河邊慢慢前行。
等一行人到達現場時,天已經黑透了。
在陣陣寒風里,張潔和同事進行了長達兩個多小時的現場勘查和初步尸表檢驗,排除了刑事案件的可能后,又順利查清死者身份并聯系到了其家屬。
從警以來,張潔共出勘現場800余次,利用指紋、DNA、鞋印等協助破案430余件,先后破獲系列盜竊案、系列攀爬案、系列盜竊車內物品案等案件。夜晚出勘、連軸工作、跌落受傷,都是她工作的常態。
每當有人問張潔累不累,她都會笑著回答道:“入了刑警這一行,這些都不算什么!”
“讓新型網絡犯罪無處遁形”
“一條短信通知你中了大獎、一條鏈接讓賬戶余額不翼而飛、一段虛假感情讓你人財兩空……”
2021年,在電信網絡詐騙最猖獗的年份,張潔曾接手了這樣一起案件:一名受害者遭遇電信網絡詐騙陷入絕望,從重慶乘車至廣西自殺。
“受害者的手機被寄了回來,我們在上面找到了一個涉詐App?!睆垵嵒貞?,雖然在大家的努力下,最終循線追蹤鎖定了這伙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嫌疑人的窩點,將其一舉端掉,但消逝的生命已無法挽回。
在窩點進行現場勘查時,張潔也遇到了不少麻煩,很多計算機技術上的難題令她一籌莫展,只能求助同行。
“傳統勘驗技術已經跟不上時代的發展,我們要變得更強。”這次經歷讓張潔認識到,在瞬息萬變的信息社會,只有不斷蛻變、不斷升級自己,才能打擊不斷翻新的犯罪行為。為此,她主動請纓,成為綦江區公安局“智慧新刑技”轉型試點的第一人,一頭扎進了涉網新型犯罪的鉆研學習。
軟件、網址、代碼……新型刑事技術的學習,對于“門外漢”張潔來說真的太難了。看著培訓時新加入刑偵隊伍的計算機專業人才聽得津津有味、不時點頭,張潔很是著急,深切感受到自己基礎知識不足帶來的不便。
基礎不行,就得付出更多的努力。培訓時碰到不懂的,她就虛心向同事請教學習;工作空余時間,她翻看專業書籍,在網絡上尋找相關培訓課件,并將其與自己經手過的案例結合進行分析,常常在單位學到深夜才離開。
在這個過程中,以前案件中有些“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東西逐漸變得清晰起來。
“服務器取證是最難的一步,服務器的電腦操作系統都是Linux系統,大多數沒有桌面,只有指令代碼,進行任何操作都要輸入指令才可以?!睆垵嵳f,要學好這個,就要記住很多復雜的系統指令。
記不住怎么辦?
張潔把從書中、課上學來的系統指令全部保存在電腦軟件里,以便忘記后可以隨時翻看。這些年,她已經保存了上萬條系統指令。同時,為了將理論知識更好地運用于實踐,她還把每個經手案件都制作成思維導圖,形成了通過網址找服務器、調證、還原網絡、找到嫌疑人IP地址、定位窩點等一套清晰流程。
近年來,張潔指導勘查涉網新型犯罪案件840余件,解析惡意程序及惡意網站450余個,參與研判分析案件110余件,參與各類窩點勘查20余起。
“成績和榮譽屬于過去,最重要的是要無愧于初心?!睆垵嵳f,她將不斷升級自己,讓更多犯罪分子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