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蔡女士在某直播間花費1599元購買了情侶寫真拍攝套餐,套餐中標明包含造型、服裝等。蔡女士在拍攝后要求商家提供底片,商家卻以“合同中并未標注底片全送,且有其他底片全送的套餐”為由不予贈送。
“底片”究竟歸誰所有?
對此,北京市中聞律師事務所孟凡杰律師表示,拍攝機構為消費者提供拍照服務,消費者支付報酬,雙方達成服務合同,屬于民法典第七百七十條規定的承攬合同。根據民法典第七百八十條規定“承攬人完成工作的,應當向定作人交付工作成果,并提交必要的技術資料和有關質量證明”,拍攝機構交付的工作成果應當包括照片和底片。那么雙方沒有特別約定的情況下,“底片”的所有權應屬于消費者。
如果拍攝機構在事前約定“底片歸拍攝機構所有或另行支付費用的”,消費者可根據民法典第四百九十六條的相關規定,主張格式條款不成為合同的內容,從而要求返還“底片”的所有權。
“但是,如果在拍攝前,照相館向消費者詳細介紹拍攝的價格、拍攝的數量、后期底片的數量、‘底片的權屬、‘底片是否收費等問題,進而作出是否拍攝的決定。在雙方約定明確的情況下,根據‘意思自治原則,照相館對‘底片收費(這種收費應在合理的范疇內)的行為并不違法。”孟凡杰說。
(摘自《法治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