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程馬拉松變“伴程馬拉松”
4月14日,某地舉辦半程馬拉松賽,中國選手何某奪冠。但直播畫面顯示,最后100米時,后面3位選手就像陪跑者,沒有任何想沖刺的意思,讓何某第一個沖過終點,第二名成績僅僅落后1秒鐘。
這哪里是什么半程馬拉松,分明就是“伴程馬拉松”。事出反常必有妖,有媒體披露這樣一條線索:某運動品牌是該半程馬拉松賽事的合作伙伴,而“冠軍”正是該運動品牌的簽約運動員。有此等關系,出現此等怪事,就不難理解了。企業品牌與體育賽事結緣本是皆大歡喜的事情。但如此無底線讓步不僅褻瀆體育精神,還加劇體育腐敗、污染社會風氣,這種比賽不辦也好。
千人宴變“千人厭”
近日,海南保亭縣有游客吐槽花費128元體驗當地“三月三”的千人宴,結果上的全是花生毛豆,并拍攝短視頻發布在網上。隨后,當地發布通報稱,網傳情況基本屬實,涉事公司將對參與活動的游客給予全額退款。
千人宴變“千人厭”,這樣的做法算不算虛假宣傳、消費欺詐?文化搭臺、經濟唱戲這本身沒錯,欣賞民俗文化活動之余購購物、買點土特產也是旅途一樂,但這樣吃相難看的操作有點本末倒置,讓原本好好的“搭臺”最后變成了“拆臺”,最終傷害到了旅游品牌和整體形象,也太不會算賬了。
人工智能變“作業神器”
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又有新“業務”了。記者發現,“AI+作業”已進入中學課堂。不少高中生表示,“高一時很多文科作業都直接扔給AI了”“班上有超過一半的同學都會用AI來幫自己寫作文”“有的同學甚至連檢討書都用AI來寫”。
張之洞有言,人材之成出于學。這個“學”,必然包含作業在內。對學生而言,完成作業可鞏固所學、獲得訓練、提高能力,哪怕是技術含量不高的抄寫,也自有其意義。倘若AI“橫插一杠”,學生樂于照搬、“借鑒”,作業的功能將大打折扣,長此以往,慣性思維形成,后果不堪設想,必須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