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宗趙光義(976年即位后改名趙炅)即位之前,便在自己封地里非常留心醫術方藥。經多年辛苦收集,竟“藏有名方千余首,皆有驗”。976年,趙光義執政,親自下詔在京師置香藥交易院,促進了中外名貴藥材的交流,并由此而產生了許多以“香藥”為主的中成藥。
宋真宗趙恒是宋太宗第三子,他受到過父皇的言傳身教,也有較高的醫藥學素養。
據《本草綱目》卷34“蘇合香”項記載,宋真宗曾因太尉王欽若氣弱多病,面賜藥酒一瓶,令空腹飲之,云“可以和氣血,辟外邪”。王太尉飲后“大覺寬健,次日稱謝”。宋真宗說:“此蘇合香酒也,極能調和五臟,卻腹中諸疾。”并且他還在朝上向大臣們詳述該酒的制備方法,自此,“臣宦之家皆仿為之,遂此方盛于時”。此酒功效在于散寒通竅,溫經通脈。制備方法也比較簡便:取蘇合香丸50克,放入1000克米酒中,用文火稍煮,使藥丸完全溶化后即可。
《宋史》中記載:大臣王旦患病,宋真宗曾“御手調藥,并以薯蕷粥為賜”。薯蕷即山藥,有補中益氣、調理脾胃的作用。當時龍圖閣(北宋初年開封宮城中所建的一座館閣,存放皇帝御書御畫、皇家重要文獻及寶瑞等物)學士杜鎬突得重病,宋真宗親自“調藥飲之”,說明宋真宗對藥物調制是很熟悉的。
當時的太醫院院長趙自化撰寫《四時養頤錄》,宋真宗閱后,改書名為《調膳攝生圖》,還寫了序言,使藥膳和飲食療法得以盛行。
宋真宗又親自選出兩本有關養生保健的專著——《四時攝生論》和《集驗方》,命令雕版印行,頒發天下,期盼人人都能受益。據《宋史·真宗本紀》記載:在酷暑之際,宋真宗曾令“京城役工減日課之半”,從而保障勞動者的健康。
宋真宗豐富的衛生保健方面的實踐,無疑促進了當時藥學的發展。
(摘自《老年文匯報》 常敏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