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漢語詞典》中對“生意”一詞的解釋有兩條:一是“富有生命力的氣象”,二是“指商業經營”或“指職業”。其實,“生意”一詞本是指生物有生命,即具有生機之意。把做買賣稱為“做生意”,最早見于《世說新語·言語》:“庚稚恭為荊州,以毛扇上武帝。”作者引晉人傅咸《羽扇賦·序》作注:“昔吳人直截鳥翼而搖之,風不減方圓二扇,而功無加,然中國莫有生意者。滅吳之后,翕然貴之,無人不用。”這句話的意思是:三國東吳時期,曾有人用剪刀剪下鳥翼,扇起來風力不減,但當時沒有“生意”,直到滅吳之后,才獲得大家的認可和使用。這里的“生意”一詞是指物品能夠引起人的興趣,才會被人買去。后來,人們便將做買賣稱為“做生意”,意思是賣東西時首先要讓人感興趣,買賣才具有生機,把做買賣稱作“生意”,即祈盼買賣興隆、生機勃勃之意。
(摘自《百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