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張與小黃是同一所學校的同學。某一天,小張看到一篇微信筆記,內容與小黃有關。筆記中的相關言論粗俗,直指小黃發在朋友圈中的照片為盜圖,系其故意打造生活精致人設。
由于小張素來看小黃不滿,便在朋友圈邀請大家“吃瓜”。有同學“聞訊而來”,小張遂將涉案微信筆記以及其此前保存的幾段視頻,其中包括一段不雅視頻發給了“吃瓜群眾”,并影射不雅視頻中的女子為小黃。
在“吃瓜群眾”詢問這些資料是否可以外傳時,小張表示“隨便發”。之后,涉案筆記以及涉案視頻又在小范圍內進行了再度傳播。
隨后,小黃將小張告上北京互聯網法院,請求法院判決小張賠禮道歉并賠償精神損害撫慰金10000元以及律師費5000元。
法院審理后認為:網絡傳播具有便利、廣泛、快捷的特點,小張向他人轉發含有大量貶損小黃言論的筆記、群聊記錄以及 “不雅視頻”,極易在其和小黃所在的共同學生群體中擴散,使他人對小黃產生負面認識并造成其個人在特定環境中的社會評價降低。因此,小張的行為構成對小黃名譽權侵權。其次,小張向他人轉發包含小黃朋友圈內容筆記的行為侵犯了小黃的隱私權。
最終,一審法院綜合考慮小張的過錯程度、侵權持續時間、結果影響范圍等,判處小張父母向小黃賠償精神損害撫慰金3000元以及律師費等合理支出2000元。此外,一審法院還判決小張在其微信朋友圈向小黃公開賠禮道歉,且致歉聲明需連續公開保留至少24小時。
(據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