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繼榮
我曾在暑期吉他班里替朋友客串過半個月的老師。
點名的時候,竟有個拘謹的中年女人答到。她懷抱著吉他,坐在一群青春飛揚的少年中間。少年們纖柔的手指如得寵的精靈,彈撥掃按,輕松灑脫,很快就會彈簡單的曲子了;而她的手枯瘦粗糙,顯得極為僵硬。
起初,我還擔心會有同學笑話她,可大家看上去都特別尊重她,包括那些學生的家長,也對她很客氣,我不禁有些詫異。在課程將要結束的時候,我終于從學生口中知道了她的故事。
五歲那年,她愛上了小朋友家的鋼琴,父親答應,十五歲時一定送她一架鋼琴。她總怕父母會忘記,于是,每個生日都撒著嬌,要他們承諾了再承諾。可快到十五歲了,她卻明白,父母肩上的擔子太沉了。
十五歲那天,點燃蠟燭后,父親與母親對視著,有些欲言又止的尷尬。懂事的她掏出一把口琴,笑著吹起了《生日快樂》。她握著口琴,感覺這就是自己的鋼琴,只不過變小了,很乖地貼在掌心。
初中畢業后,她在一家火鍋城做了服務員。天天忙到深夜,腿和腳都腫了,頭發里全是火鍋的味道。可想到自己能減輕父母的負擔了,還能慢慢攢起買鋼琴的錢,她的心便成了琴鍵,叮叮咚咚地響著些小小的快樂。
婚后,丈夫深愛善解人意的她,也為她的夢想動容。丈夫為她買來許多鋼琴磁帶,只要走進小小的家,就會有她愛的音樂,連小小的兒子,聽見鋼琴曲也會手舞足蹈。看著陶醉的兒子,她的心有一種幸福的痛惜。
兒子上小學了,就在他們喜氣洋洋去選鋼琴時,老家的舅舅打來電話,說他的小女兒得了腿病,沒錢做手術。全家一致同意,將兩代人的夢想移植到那個十六歲的女孩的腿上。這時候,兩家的老人也漸漸成了醫院的常客。他們夫妻都是家中的老大,照顧老人,幫助弟妹,所有的擔子都一股腦地壓過來,日子一直過得忙忙碌碌。
不知不覺間,兒子已上了高中。那是個爭氣的孩子,每學期都拿一等獎學金。
可是,她的手開始莫名其妙地痛,診斷是類風濕性關節炎,指關節已經僵硬變形,吃藥,理療,效果都不太明顯,每天早晨都痛到痙攣。兒子用獎學金為她買了一把吉他,說:“媽,你先試試這個,活動活動手指。等以后,我給你買鋼琴。”于是,她抱著吉他來了。她笑呵呵地說:“從口琴到吉他,我離鋼琴又近了一步。”
接著,兒子以《媽媽的夢想》為題,參加了地區舉辦的中學生演講大賽。講完媽媽的故事后,他深情地說:“媽媽的夢想,就像我幼時疊的紙飛機,被風揉過,被雨泡過,也落滿了歲月的塵埃。可是只要舉起來,哈一口氣用力飛出去,它仍然是一架滿載人生喜悅的飛機,而不是一團面容愁慘的廢紙。”
結業的那天早晨,她也上臺表演。盡管她平時練得很熟了,可此時那些調皮的音符顯然不想聽命于那雙痙攣的手。一首簡單的曲子,她彈得艱難無比,我心里默默想:她的手,一定很痛吧!
同學們在臺下輕輕為她伴唱:“你已歸來,我憂愁消散,讓我忘記,你已漂泊多年,讓我深信,你愛我像從前,多年以前,多年以前……”生硬艱澀的彈奏漸漸變得柔和動人。我端詳著這個四十二歲的學生:她的唇微抿,面容安靜如水,眼睛里有淡淡的光輝。這是我所見過的最執著地愛著音樂的人,是一個值得尊敬的人。
一曲終了,所有少年都自動起立,大家輪流上前擁抱她,就像擁抱自己的母親。我也站起來,向這位大我十九歲的學生,深深地鞠了一躬。
她是個普通人,既懂得抗爭,又懂得妥協;她享受音樂帶來的快樂,卻從不回避生活的責任;她樂觀地活著,什么都不抱怨;她活出了獨立的生命個體特有的精彩,所以沒有人能夠看輕她的夢想。
(選自《文苑·經典美文》,有刪改)
◆思考
1.結合文章內容,簡析標題的含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從修辭角度出發,賞析文中的畫線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在記敘順序方面有什么特點?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