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楠楠 郭華,2 張潔 鮑蘊琦
1西安市第五醫院風濕免疫科,西安 710082;2西安市中心醫院骨科,西安 710003
類風濕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風濕免疫科臨床常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之一,若未獲得及時有效的診治,隨著病情的持續惡化,會嚴重影響患者身心健康[1]。甲氨蝶呤與來氟米特均是臨床上治療RA的有效藥物,但二者作用機制存在明顯的差異,由此推測,二者聯合應用可能具有一定的互補作用,進而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復。另有研究表明,殼多糖酶3樣蛋白1(chitinase 3-like protein 1,CHI3L1)屬于幾丁質酶蛋白家族重要成員之一,介導了機體炎癥反應以及細胞增殖、分化等過程,可能在RA發生、發展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2]。可溶性基質裂解素2(soluble suppression of tumorigenicity 2,sST2)屬于白細胞介素-33(interleukin-33,IL-33)重要受體,可實現對IL-33/ST2信號通路的調控,進而介導RA發生、發展過程[3]。IL-32屬于新型炎癥因子,已被證實在骨代謝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4]。筆者查閱文獻發現,目前,有關小劑量來氟米特配合甲氨蝶呤治療RA患者的研究并不少見,但關于上述用藥方案對老年首發RA患者血清CHI3L1、sST2、IL-32水平影響的研究鮮有報道。鑒于此,本文通過研究小劑量來氟米特配合甲氨蝶呤對老年首發RA患者骨代謝指標及血清CHI3L1、sST2、IL-32水平的影響,以期為上述治療方案在RA中的應用提供理論依據,現報道如下。
選取西安市第五醫院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120例老年首發RA患者進行隨機對照試驗。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配合組和參考組,各60例。配合組男37例,女23例,年齡61~87(70.22±5.29)歲,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BMI)17~31(22.87±1.55)kg/m2,病程6個月~10(4.76±0.85)年。參考組男38例,女22例,年齡61~88(70.31±5.34)歲,BMI 17~31(22.94±1.58)kg/m2,病程6個月~11(4.82±0.87)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納入標準:⑴所有受試者均與《2018中國類風濕關節炎診療指南》中制定的診斷標準相符[5];⑵有關節壓痛與關節腫脹等臨床表現;⑶年齡>60歲;⑷均為首次發病。排除標準:⑴合并重大感染、免疫性疾病或惡性腫瘤;⑵神志異常;⑶心、肝、肺等臟器發生嚴重病變;⑷對相關藥物過敏;⑸既往有乙醇和/或藥物濫用史。
本研究經西安市第五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2024-01)。患者均已簽署知情同意書。
參考組口服甲氨蝶呤片(上海上藥信誼藥廠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31020644,規格2.5 mg)治療,初始劑量為7.5 mg/次,1次/周,按照受試者耐受性及治療效果逐漸調整劑量,最大劑量≤15.0 mg/次。配合組則于參考組的基礎上口服來氟米特片(河北萬歲藥業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20080054,規格10 mg),劑量為10 mg/次,1次/d。兩組均持續治療90 d。
⑴治療后,對療效進行評估。療效判定標準如下。①顯效:關節活動功能趨于正常,關節疼痛、腫脹等癥狀基本消失,受環境刺激無復發;②好轉:關節活動功能有所改善,關節疼痛、腫脹等癥狀有所緩解,受環境刺激偶有復發;③無效:關節活動功能以及疼痛、腫脹等癥狀均無緩解,受環境刺激易復發。總有效率=(總例數-無效例數)/總例數×100%。⑵臨床癥狀改善情況:觀察指標包括關節壓痛數目、關節腫脹數目、晨僵時長及雙手握力等。⑶骨代謝指標:治療前及治療90 d后,抽取患者晨起空腹靜脈血3 ml,3 500 r/min離心10 min(離心半徑10 cm)后吸取血清置于-80 ℃環境下備用。采用Cobas型全自動電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及配套試劑盒(均購自德國羅氏公司)檢測骨鈣素(bone gla protein,BGP)、骨保護素(osteoprotectin,OPG)及總Ⅰ型膠原氨基端延長肽(total type I collagen amino terminal extension peptide,T-PⅠNP)水平。⑷血清CHI3L1、sST2、IL-32水平:治療前及治療90 d后,抽取患者晨起空腹靜脈血3 ml,3 500 r/mi離心10 min(離心半徑10 cm)后吸取血清置于-80 ℃環境下備用。采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檢測CHI3L1、sST2、IL-32水平,有關操作按試劑盒(江蘇科維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生產)說明書完成。⑸不良反應:胃腸道反應、皮膚過敏、惡心嘔吐及口腔潰瘍。
采用SPSS 24.0軟件處理數據。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s)描述,組內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描述,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配合組總有效率高于參考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老年首發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療效對比[例(%)]
配合組關節壓痛數目、關節腫脹數目均少于參考組,晨僵時長短于參考組,雙手握力高于參考組(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老年首發類風濕關節炎患者臨床癥狀對比(±s)

表2 兩組老年首發類風濕關節炎患者臨床癥狀對比(±s)
注:參考組采用甲氨蝶呤治療,配合組采用小劑量來氟米特配合甲氨蝶呤治療,均治療90 d
雙手握力(kPa)組別例數關節壓痛數目(個)關節腫脹數目(個)晨僵時長(min)14.03±2.55 11.28±2.09 6.461<0.001配合組參考組t值P值60 60 5.23±1.05 7.45±1.36 10.008<0.001 4.18±0.66 6.39±0.82 16.263<0.001 34.58±4.68 50.40±8.21 12.967<0.001
治療后,兩組骨代謝指標水平均高于治療前,且配合組均高于參考組(均P<0.05),見表3。
表3 兩組老年首發類風濕關節炎患者骨代謝指標水平對比(±s)

表3 兩組老年首發類風濕關節炎患者骨代謝指標水平對比(±s)
注:參考組采用甲氨蝶呤治療,配合組采用小劑量來氟米特配合甲氨蝶呤治療,均治療90 d。BGP為骨鈣素,OPG為骨保護素,T-PⅠNP為總Ⅰ型膠原氨基端延長肽。與治療前相比,aP<0.05
組別配合組參考組t值P值例數60 60 BGP(ng/L)治療前18.02±3.61 18.09±3.55 0.107 0.915治療后27.48±5.02a 24.16±4.19a 3.933<0.001 OPG(ng/L)治療前3.80±0.59 3.82±0.61 0.183 0.856治療后5.02±0.74a 4.45±0.66a 4.453<0.001 T-PⅠNP(μg/L)治療前25.89±6.20 26.10±6.25 0.185 0.854治療后43.17±8.59a 36.92±7.33a 4.287<0.001
治療后,兩組血清CHI3L1、sST2、IL-32水平均低于治療前,且配合組均低于參考組(均P<0.05),見表4。
表4 兩組老年首發類風濕關節炎患者血清CHI3L1、sST2、IL-32水平對比(±s)

表4 兩組老年首發類風濕關節炎患者血清CHI3L1、sST2、IL-32水平對比(±s)
注:參考組采用甲氨蝶呤治療,配合組采用小劑量來氟米特配合甲氨蝶呤治療,均治療90 d。CHI3L1為殼多糖酶3樣蛋白1,sST2為可溶性基質裂解素2,IL-32為白細胞介素-32。與治療前相比,aP<0.05
組別配合組參考組t值P值例數60 60 CHI3L1(μg/L)治療前124.82±13.96 125.12±14.06 0.117 0.907治療后50.82±6.12a 78.45±8.39a 20.609<0.001 sST2(μg/L)治療前38.84±6.27 39.02±6.31 0.157 0.876治療后28.45±4.11a 33.05±5.24a 5.350<0.001 IL-32(ng/L)治療前20.48±3.55 20.61±3.52 0.201 0.841治療后14.32±2.01a 16.85±2.77a 5.726<0.001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老年首發類風濕關節炎患者不良反應對比[例(%)]
RA是一種病因未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發生于各個年齡段,尤其是中老年人發病率較高[6]。滑膜組織異常增生以及炎癥因子浸潤是RA患者主要臨床表現[7]。目前,臨床上并無RA特異性療法。因此,如何有效延緩病情發展成為該病治療的重點。甲氨蝶呤具有良好的免疫調節與抗炎作用,是全球范圍內多個權威指南推薦的治療RA的一線藥物[8]。但是,單獨使用甲氨蝶呤可能引發胃腸道不適等不良反應,難以獲得較為理想的效果。來氟米特是免疫調控藥物之一,具有毒性小以及抗細胞增殖作用強等特點,已被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視作治療RA的首選口服藥物[9]。
本研究結果顯示:配合組總有效率高于參考組;配合組關節壓痛數目、關節腫脹數目均少于參考組,晨僵時長短于參考組,雙手握力高于參考組,與李艷琴和孫強[10]的研究報道相吻合,提示配合組用藥方案治療老年首發RA患者效果較為理想,可改善患者臨床癥狀。這可能是因為甲氨蝶呤具有細胞毒性,同時可發揮良好的免疫、炎癥調控作用,對二氫葉酸與還原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進而調控T淋巴細胞的凋亡,有利于關節炎癥反應的緩解。來氟米特是特異性免疫調控藥物之一,主要是通過影響滑膜中巨噬細胞活性來調節炎癥遞質的合成、釋放,抑制骨吸收,進而達到控制病情的目的。兩藥聯合應用可發揮協同作用,提升治療效果。此外,治療后,兩組各項骨代謝指標水平均高于治療前,且配合組均高于參考組,表明配合組用藥方案可有效改善老年首發RA患者骨代謝[11]。來氟米特進入人體后可在肝臟以及腸壁中轉化為AL771726,從而對二氫葉酸還原酶活性產生負向調控作用,抑制嘧啶合成,進而使T細胞與B細胞形成減少,降低機體內免疫球蛋白水平,間接影響炎癥因子信號通路,實現對炎癥反應的調控,改善骨代謝指標[12]。另外,CHI3L1可刺激巨噬細胞活化,并且對基質金屬蛋白酶9以及趨化因子配體2等具有調控作用,誘導多種促炎因子釋放,加重RA患者病情[13]。IL-33/ST2信號通路異常在RA的發生、發展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而sST2是ST2亞型之一。因此,sST2表達水平可有效反映RA患者疾病嚴重程度[14]。IL-32可通過調控免疫成分等途徑,刺激大量炎癥因子以及趨化因子的合成、釋放,進而使得炎癥反應級聯放大,促進骨吸收,可為RA患者疾病活動度的評估提供客觀依據[15]。本研究結果發現:治療后,兩組血清CHI3L1、sST2、IL-32水平均低于治療前,且配合組均低于參考組,再次說明配合組用藥方案治療老年首發RA患者的有效性。
綜上所述,甲氨蝶呤聯合小劑量來氟米特治療老年首發RA患者可提高臨床療效,改善患者骨代謝指標及血清CHI3L1、sST2、IL-32水平,值得推廣應用。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
作者貢獻聲明蓋楠楠:醞釀和設計試驗,實施研究,采集數據;郭華:獲取研究經費,行政、技術或材料支持,指導;張潔:分析/解釋數據,統計分析;鮑蘊琦:起草文章,對文章的知識性內容作批評性審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