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娜 雷清梅 石盛文 顏紅波 歐麗珊 何鈺熙 關玉仙
1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神經外科,廣州 510260;2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內鏡中心,廣州 510260
隨著我國人口日益老齡化,老年臨終患者的照護問題日益突出,亟待解決。姑息護理和臨終關懷應運而生,姑息護理是伴隨著臨終關懷發展起來的一種全新護理模塊,通過對患者評估,疾病預防,并且極大限度控制疼痛和軀體的一些癥狀[1-2]。臨終關懷是指醫護人員、社會團體、志愿者等通過對當代醫學無法治愈的重癥病危患者及其家屬提供關心、照顧和護理等服務,最大程度減輕其傷痛,維護其尊嚴,并提高患者生活質量[3-5]。姑息護理和臨終關懷是我國未來醫療事業發展的一大方向,而護理本科實習生(以下簡稱護生)作為臨床工作的儲備軍和護理事業的中堅力量,應更加掌握姑息護理和臨終關懷的專業知識及技能,樹立正確的認知態度和關懷態度,保證其服務質量[6-8]。本次研究調查廣州市護理專業本科生姑息護理認知及臨終關懷態度現狀并進行相關分析,為護生教學培訓提供參考依據。
于2021年6月至2022年4月對廣州市3所三甲醫院(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廣東藥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205名護生進行便利抽樣調查。納入標準:通過全國高等教育考試錄取的全日制護理專業本科大學生;實習時間超過3個月且至少輪轉2個科室;在該市醫院進行臨床實習。剔除標準:問卷填寫不完整;因事假等原因無法完成問卷填寫;未在該市進行實習;不愿意配合問卷填寫;有嚴重心理或精神問題的學生。
⑴調查工具。①自制一般資料調查表。包括調查對象性別、年齡、生源地、對照顧臨終患者的感受、對姑息護理和臨終關懷的理解、對臨終患者護理的了解以及對其家屬的態度等。②中文版姑息護理知識問卷(PCQN)。該問卷由Ross等[9]學者共同研發,由鄒敏[10]翻譯為中文版問卷,共12道題目,Cronbach's a系數為0.765。所有題目均為正向記分題,包括對臨終患者鎮痛藥的使用和對患者病情的告知。該問卷分值范圍為12~60分,分數越高說明調查對象護理患者的態度越好。③中文版佛羅梅爾特臨終關懷態度量表(FATCOD-B)[11]。原量表為30道題目[12],經過翻譯處理后刪除1道題目,現有29道題,該量表采用Likert 5分法計分,從“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分為5個程度。本問卷中第二部分前29道題為臨終關懷態度量表,該問卷分值范圍為29~145分,得分越高說明被調查對象的臨終關懷態度積極性就越高。⑵資料收集。由研究者向調查對象介紹研究目的,解釋問卷條目,征得同意后,由調查對象獨立填寫問卷。通過問卷星方式制作問卷,使用二維碼鏈接方式統一發放,調查對象通過微信掃碼進行問卷填寫與提交。⑶質量控制。問卷設置匿名填寫,時間為10~15 min,本次調查共發出230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205份,有效回收率為89.13%。
采用SPSS 24.0統計軟件,計數資料采用例(%)表示,行χ2檢驗,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單因素分析采用t檢驗或方差分析;姑息護理認知與臨床關懷態度相關性采用Pearson相關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本次調查研究共收回205份有效問卷,經過數據分析顯示男82人,女123人;年齡普遍分布在22~23歲;實習生中生源地來自城市127人,而來自農村78人;非獨生子女109人,獨生子女96人;護理專業不是自己自愿專業124人;護生中有113人不了解姑息護理這一理念,僅有92人知道姑息護理,他們通過網絡、講座、雜志、教材等方式了解。關于臨終關懷和姑息護理區別的調查結果顯示,63.4%的護生不了解姑息護理和臨終關懷的區別,43.4%的護生表示了解姑息護理的內涵;有86人在以往的實習和生活中照顧過終末期不可治愈的患者或者家屬;在醫院實習過程中有108人沒有護理過臨終患者,占總人數的52.7%;而實習生在患者或者家屬面前公開討論死亡這個話題的僅有81人,占總人數的39.5%。詳見表1。

表1 205名護理專業本科實習生一般資料分析
姑息護理問卷得分為(36.62±3.98)分,3個維度得分:專業職責和角色為(18.75±2.50)分、姑息護理有效性為(12.62±1.83)分、護患溝通為(5.25±1.22)分。臨終關懷問卷得分為(99.38±8.93)分,各維度得分詳見表2。
表2 205名護理專業本科實習生臨終關懷護理問卷得分情況(分,±s)

表2 205名護理專業本科實習生臨終關懷護理問卷得分情況(分,±s)
維度名稱對應題目序號均值±標準差針對臨終關懷患者的利益態度針對臨終關懷患者的關懷態度針對家屬支持必要性的態度與臨終患者交流的態度針對患者家屬的關懷態度針對照顧臨終患者出現恐懼不安心理的態度18、20、22、23、24、26 1、2、5、6、7、12 11、16、17、19、28 3、8、10、25、29 4、15、21、27 9、13、14 20.05±2.64 19.85±2.68 18.41±2.30 17.49±2.51 14.00±1.75 9.58±1.97
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生的姑息護理認知與臨終關懷態度呈正相關(r=0.282,P<0.01),各維度相關分析詳見表3。

表3 205名護理專業本科實習生姑息護理認知與臨終關懷態度的相關性分析
劉瑛等[13]認為姑息護理和臨終關懷在護理理念上是有共同點的,以團隊形式,把患者及家屬作為整體照護的單元,提供“四全”照護,即全人、全家、全程和全隊的照護理念,優化生命末端質量,減輕患者各種痛苦。而兩者不同點主要為:⑴服務對象不同。臨終關懷服務對象為預計壽命不超過6個月的癌癥患者,對臨終關懷的實施嚴重滯后,姑息護理則是以癌癥患者及其家屬為主要服務對象,在疾病診斷早期開始實施,可尊重患者自主選擇權、生命健康權。⑵護理宗旨不同。臨終關懷是禁止一切刻意延長生命的治療手段,讓大眾難以接受,而姑息護理是通過預防、評估和有效控制疼痛及其身體癥狀,對患者心理、社會、精神等方面問題給予有效支持,提高患者和家屬的生活質量。⑶兩者結局不同。臨終關懷結局為死亡,而姑息護理可分為死亡和生存兩種結局,前者給予臨終關懷,后者給予延續性、康復性的護理[14]。從姑息護理問卷來看,本次問卷得分為(36.62±3.98)分,其中專業職責和角色(18.75±2.50)分。姑息護理不是一定要給患者增加無意義、讓患者更加疼痛的治療,而是讓護士通過自己的專業知識和臨床工作經驗把患者病情控制在穩定、相對平和的狀態下。從臨終關懷問卷來看,本次問卷得分為(99.38±8.93)分,其中針對照顧臨終患者出現恐懼不安心理的態度這一維度得分最低,為(9.58±1.97)分。臨終關懷不僅是醫療行業新型的治療理念,也是我們社會飛速發展留下的產物,體現人們不再一味滿足物質需要,也要注重心理上、精神上的需要,護士能做的就是讓患者在自己剩余時間里生活質量有所提高,獲得他人尊重。但護生在臨床實習時間較短,在科室面對臨終患者無從下手,面對情緒不穩定的臨終患者護生甚者不敢為其進行護理操作。本研究結果顯示,姑息護理認知與臨終關懷態度呈正相關(r=0.282,P<0.01)。侯振華等[14]指出姑息護理始于臨終關懷運動。注重提高患者生存質量,改善患者心理、生理和精神癥狀,并對家屬提供相應護理服務,在臨床實踐中將臨終關懷整合納入姑息護理終末階段。
本研究結果顯示,姑息護理的有效性得分為(12.62±1.83)分。姑息護理是貫穿整個患者治療過程中的一種護理手段,它不僅僅是通過一些醫療手段來治療患者的疾病,而是通過專家團隊在治療疾病的同時來提高患者及家屬的生活質量。而針對家屬支持必要性的態度這一維度得分為(18.41±2.30)分。對于臨終患者來說家屬意見對患者治療的進行有著一定影響,同時臨終患者心理上都會有很大情緒波動,因此,家屬的陪伴就顯得尤為重要。一些臨終患者認為自己沒有治療價值而放棄治療或者不配合醫護人員治療,醫護工作者有了家屬支持,對后續為患者治療的效果會有所提升。臨終關懷是醫護人員職業道德的體現,醫護人員要時時刻刻把患者放在首位,為患者實現自己最后的生命價值[15]。護生是護理領域里作為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力量,在臨床實習中,面對情緒不穩定的臨終患者時,護生不僅需要具備正確的臨終關懷態度,更需要掌握相關知識和技能操作[16]。60.5%的護生學習護理不是自己的自愿專業,導致學生在臨床實習過程中因為對這一專業不感興趣而不去接觸復雜病情的患者。華威等[17]研究認為護生較為年輕,處理消極情緒能力較薄弱,避諱與臨終患者接觸,也避諱談及死亡相關話題,護生會感覺自己被暴露于死亡中,感覺焦慮不安,以逃避方式來避免由此而產生的壓力和消極情緒。
綜上所述,該市護生對待臨終患者的態度是積極向上的,通過合理的護理方式讓臨終患者在最后生命中生存的更有價值,但是對姑息護理的認知程度還不夠。我國臨終關懷和姑息護理起步雖然較晚,根據現存的問題建議相關院校可以在本科教育中開展姑息護理和臨終關懷的理論課程和實踐課程,提高本科學生的關懷護理能力,從而提高護生在面對臨終患者護理時保持思路清晰的頭腦來護理患者,讓他們成為未來醫療衛生事業的先鋒部隊。同時,可以借助互聯網、新媒體等媒介來宣傳有關姑息護理和臨終關懷的相關理念,讓人們能夠以一種正確的方式面對臨終這一話題。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均表明不存在利益沖突
作者貢獻聲明改娜:醞釀和設計試驗,實施研究,分析/解釋數據,對文章的知識性內容作批評性審閱,論文成文,支持性貢獻;雷清梅:醞釀和設計試驗,實施研究,統計分析,支持性貢獻;石盛文:實施研究,采集數據,起草文章,分析/解釋數據;顏紅波:對文章的知識性內容作批評性審閱,行政、技術或材料支持,指導;歐麗珊:行政、技術或材料支持,指導;何鈺熙:對文章的知識性內容作批評性審閱;關玉仙:采集數據,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