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麗
煙臺市煙臺山醫院東院影像科,煙臺 264000
Email: 13953560869@163.com
磁共振成像(MRI)檢查過程中需要患者進入狹小密閉的空間,檢查時間較長,注意事項較多,而且里面光線暗淡,噪音較大,給患者造成一定的心理壓力,若患者存在幽閉恐懼癥,在檢查過程中容易過度焦慮、煩躁,甚至出現心悸、胸悶、惡心等癥狀,無法配合完成檢查,并造成身心傷害[1]。為了使幽閉恐懼癥患者順利完成MRI檢查,需在檢查全程幫助患者穩定情緒,消除和減輕患者對封閉空間的恐懼情緒。常規護理雖然會對患者進行安撫和健康宣教,但缺乏針對性、全面性,較多患者未能得到安撫[2]。醫護全程陪同護理可給予患者充分的關懷和安慰,而且能夠及時了解患者的需求,給予針對性的護理,減輕患者的抵觸情緒[3-4]。音樂療法作為自然療法,可依據患者實際需求,用適宜的音樂調動患者的思想和情感,使患者愉悅、平和。為此,本研究將音樂療法和醫護全程陪同應用于幽閉恐懼癥患者MRI檢查中,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選取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煙臺市煙臺山醫院東院收治的行MRI檢查的幽閉恐懼癥患者84例進行隨機對照試驗,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2例。對照組男24例,女18例,年齡20~75(42.63±4.75)歲;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8例,中專及高中18例,大專及以上16例。觀察組男26例,女16例,年齡21~77(42.18±4.62)歲;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10例,中專及高中17例,大專及以上15例。兩組基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本研究取得煙臺市煙臺山醫院東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納入標準:符合MRI檢查適應證;符合《加拿大精神病學學會“驚恐障礙伴或不伴廣場恐懼”臨床診療指南》中的幽閉恐懼癥診斷標準;患者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認知功能障礙及聽力障礙患者;心、肺、腎等功能受損的患者;存在MRI檢查禁忌證的患者;對比劑過敏的患者;妊娠或哺乳期婦女。
2.1.對照組 實施常規護理干預:向患者講解檢查注意事項,如禁食禁飲時間、去除佩戴的首飾、金屬物品等,明確檢查的位置、目的,測量心率、血壓是否穩定,指導患者正確擺放體位和控制呼吸。
2.2.觀察組 在上述護理基礎上,實施音樂療法結合醫護全程陪同干預,具體如下。⑴心理干預:通過幽閉恐懼癥問卷、心理量表調查、分析患者的幽閉恐懼癥嚴重程度及心理特征;通過檢查前宣教、心理安撫等方式轉移患者的注意力,避免患者過度緊張;指導患者掌握自我情緒的調節方法,如冥想、肌肉松弛等,利于患者在檢查過程中保持穩定的生命體征及情緒狀態。⑵認知干預:對患者進行MRI檢查的系統性健康宣教,講解MRI檢查的優勢及必要性,以簡單易懂的語言解答患者的疑慮,使患者了解MRI檢查空間較為密閉,也具有噪聲,而通過檢查前準備、檢查時配合等可確保檢查的安全性,而且密切配合可縮短檢查時間;依據患者的檢查部位講解體位和檢查過程的注意事項,如頭顱掃描需保持頭部不能移動,眼球掃描需要眼球固定,腹部掃描需聽從醫生口令進行屏氣,以獲得特殊屏氣圖像。⑶環境干預:MRI檢查室需保持光線柔和、明亮,物品擺放整齊,室內通風良好,溫濕度適宜,并準備好棉墊及毛毯,確保環境的舒適度,減輕患者的不安情緒;告知患者檢查過程中應閉眼,或利用反光鏡看瓷體外的環境,緩解幽閉的感覺,佩戴專用耳機降低噪聲,并告知患者若出現不適感,應直接講話,與醫護人員取得聯系。⑷音樂療法:向患者講解音樂療法對平復情緒的作用,檢查前利用舒適、平緩的音樂使患者放松身心;聽音樂前,需在舒適的座椅上自我調節,待生命體征和心理狀態穩定后,讓患者戴上耳機,播放舒緩音樂,如《二泉映月》《搖籃曲》等,音量為50分貝,播放時間為25 min,引導患者在音樂中回憶、想象,跟隨音樂深呼吸,放松肌肉。⑸暴露療法,先指導患者進行深呼吸、冥想、肌肉放松等平復情緒,再采用暴露療法;借助MRI圖像和檢查過程的環境描述,引導患者想象檢查過程光線暗、封閉的環境,建立耐受力,并獲得患者及家屬同意,參觀MRI檢查室的環境,真實感受MRI機器,在平復情緒后,想象檢查過程,若出現恐慌情緒及相關癥狀,引導患者深呼吸放松,將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⑹正念干預:宣教正念減壓療法相關知識,指導患者進行正念減壓療法;協助患者取仰臥位,讓患者閉上雙眼、深呼吸后保持穩定節律呼吸,以溫和的語言引導患者將注意力集中在身體各個部位,從腳趾開始,一個部位、一個部位地感受,循序漸進直至頭頂。患者進入檢查室后,指導患者回顧正念療法,放松身體。⑺檢查陪伴:檢查過程需與患者保持通話,詢問患者是否出現不適,并對患者的配合行為給予高度贊揚;對于出現不適感受的患者,安撫其情緒,并引導患者想象愉悅的事情,進行深呼吸、冥想等,及時告知患者掃描進程,告知患者掃描很快結束,利于患者耐受,順利完成掃描。檢查完成后及時告知患者,給予安撫和鼓勵,對MRI造影者需休息并留觀30 min,確保無不良反應。
⑴檢查完成后由研究人員評價患者的檢查配合度[5]。良好為掃描期間平穩,過程順利,無自主神經癥狀;較好為順利完成檢查,但過程中出現輕度自主神經癥狀;無為不能完成檢查。配合度=(良好例數+較好例數)/總例數×100%。⑵檢查完成后由研究人員評價掃描圖像質量[6]。優為圖像清晰,信息齊全,密度適當,層次分明,無偽影;良為圖像清晰,信息齊全,密度適當,層次分明,伴小幅度偽影;可為圖像較清晰,信息齊全,密度適當,伴偽影;差為圖像不清晰,變形失真,伴明顯偽影,無法作為診斷參考。優良率=(優例數+良例數)/總例數×100%。⑶測定入院時、檢查前30 min、檢查后30 min患者心率、血壓:心率采用心電圖測定,收縮壓、舒張壓采用水銀血壓計測量。⑷比較入院時、檢查前30 min、檢查后30 min患者恐懼程度及心理狀態:采用恐懼癥自評量表評估恐懼程度,0~10分,分數越高越嚴重;采取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及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評價,各20項,分別以50分、53分為臨界值,分數越高越嚴重。⑸觀察檢查期間及檢查后患者不良事件發生情況,包含狂躁、心悸、呼吸困難、面色慘白等。
使用SPSS 24.0處理數據。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檢查配合度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行磁共振成像檢查的幽閉恐懼癥患者檢查配合度比較[例(%)]
觀察組圖像質量優良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行磁共振成像檢查的幽閉恐懼癥患者圖像質量比較[例(%)]
入院時,兩組血壓及心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檢查前30 min及檢查后30 min,對照組收縮壓、舒張壓、心率明顯升高,觀察組無明顯變化,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兩組行磁共振成像檢查的幽閉恐懼癥患者入院時、檢查前30 min、檢查后30 min血壓及心率比較(±s)

表3 兩組行磁共振成像檢查的幽閉恐懼癥患者入院時、檢查前30 min、檢查后30 min血壓及心率比較(±s)
注: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干預;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觀察組采用音樂療法聯合醫護全程陪同干預。1 mmHg=0.133 kPa
組別觀察組對照組t值P值例數42 42收縮壓(mmHg)入院時112.45±10.09 112.60±10.25 0.067 0.946檢查前30 min 113.45±10.18 124.07±13.33 4.103<0.001檢查后30 min 112.75±10.06 120.18±12.51 2.999 0.003舒張壓(mmHg)入院時75.62±7.22 75.49±7.18 0.082 0.934檢查前30 min 76.43±8.02 85.84±9.07 5.036<0.001檢查后30 min 76.03±8.04 82.28±8.44 3.474<0.001心率(次/min)入院時75.18±6.68 75.43±6.71 0.171 0.864檢查前30 min 78.13±7.32 85.54±7.94 4.446<0.001檢查后30 min 76.89±6.88 83.39±7.52 4.132<0.001
入院時,兩組恐懼程度及心理狀態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檢查前30 min及檢查后30 min,對照組恐懼程度、焦慮程度、抑郁程度明顯升高,觀察組無明顯變化,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4。
表4 兩組行磁共振成像檢查的幽閉恐懼癥患者入院時、檢查前30 min、檢查后30 min恐懼程度及心理狀態比較(分,±s)

表4 兩組行磁共振成像檢查的幽閉恐懼癥患者入院時、檢查前30 min、檢查后30 min恐懼程度及心理狀態比較(分,±s)
注: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干預;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觀察組采用音樂療法聯合醫護全程陪同干預
組別觀察組對照組t值P值例數42 42恐懼程度入院時3.32±0.52 3.38±0.57 0.503 0.615檢查前30 min 4.15±1.08 7.22±1.84 9.325<0.001檢查后30 min 3.51±0.56 5.12±1.12 8.332<0.001焦慮程度入院時45.52±5.58 45.62±5.62 0.081 0.935檢查前30 min 46.63±6.11 53.63±7.25 4.784<0.001檢查后30 min 45.81±6.07 50.05±6.22 3.161 0.002抑郁程度入院時46.63±6.03 46.81±6.18 0.135 0.892檢查前30 min 48.81±7.15 56.69±8.07 4.736<0.001檢查后30 min 47.22±6.43 53.42±6.57 4.370<0.001
觀察組不良事件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5。

表5 兩組行磁共振成像檢查的幽閉恐懼癥患者不良事件發生率比較[例(%)]
隨著我國醫療事業的快速發展,MRI以多平面、多參數成像、軟組織分辨力高、無X線輻射等特征,可檢出病灶細節,相較其他影像學方法具有較多優勢,在多種疾病診治中受到重視。幽閉恐懼癥是指對封閉空間的過度緊張與恐懼的神經癥[7]。由于MRI需要患者進入較為封閉的檢查室,再進入狹窄昏暗的機器中,完成相關位置的掃描,而且掃描過程需要患者保持身體穩定,存在一定限制,機器在掃描時產生較大的噪音,導致幽閉恐懼癥患者在檢查前便產生諸多抵觸情緒和恐懼狀態,檢查過程中在環境刺激下,容易發生明顯自主神經癥狀,即使順利完成檢查,患者也可能在檢查后出現不安情緒。因此,需確保患者以安全、穩定的狀態完成MRI檢查[8-9]。幽閉恐懼癥患者多缺乏安全感。由醫師、護士組成護理小組對患者進行連續性、全面性護理,并采取音樂療法、暴露療法、正念療法等幫助患者增強耐受力,有利于MRI檢查順利進行,提高圖像質量[10-11]。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檢查配合度、圖像質量優良率均高于對照組,提示音樂療法結合醫護全程陪同可使患者以穩定的狀態完成檢查,獲得高質量的成像,利于臨床診治,與李笑琴等[12]的研究結果相近。護理小組成員需接受MRI檢查流程、全程陪同及音樂療法的教育培訓,認識到幽閉恐懼癥患者全程陪同干預的重要性,掌握處理患者突發情況的應對措施,能夠結合患者個體化情況進行分析,明確護理問題及患者需求,制定針對性、科學性的護理方案,符合患者的個性化需求,利于患者配合完成檢查,提高圖像質量[13]。檢查前30 min及檢查后30 min,對照組生命體征、恐懼、心理狀態評分明顯升高,而觀察組無明顯變化,提示音樂療法結合醫護全程陪同可幫助患者保持穩定的生命體征和心理狀態,減少對檢查的影響,與劉洋等[14]的研究結果相近。醫護人員應理解幽閉恐懼癥患者對MRI密閉空間的抵觸情緒,檢查前幫助患者平復情緒,引導患者認識和熟悉醫護人員,了解醫護人員的資歷,建立信任感,并以專業的態度、溫和的語言與患者溝通交流,了解患者幽閉恐懼癥的原因和經歷,告知患者MRI檢查的原理和安全性,并列舉其他成功檢查的幽閉恐懼癥患者,幫助患者樹立信心[15-16]。為了讓患者充分理解MRI檢查、幽閉恐懼癥、音樂療法等相關知識,應以專業規范且簡單易懂的語言進行宣教,可利用圖文手冊、演示視頻等進行講解,使患者能夠正確認識MRI檢查的作用及檢查時需配合的動作,了解音樂療法及其他干預措施對緩解幽閉恐懼癥的作用,使其建立積極的心態,提高其檢查信心[17-18]。觀察組不良事件發生率低于對照組,提示音樂療法結合醫護全程陪同可防范不良事件的發生,提高安全性。幽閉恐懼癥患者對環境較為敏感,應主動幫助患者熟悉環境,告知患者候診時間,讓患者做好心理準備,檢查前、檢查中及檢查后全程陪伴患者,檢查前給予患者心理安撫、健康宣教,檢查中及時溝通,檢查后留觀陪護,安撫患者情緒的同時,可及時發現患者異常,及時處理,保證檢查安全性[19-20]。
綜上所述,音樂療法結合醫護全程陪同可提高幽閉恐懼癥患者MRI檢查配合度及圖像質量,使患者檢查過程中心率、血壓保持穩定,無恐懼、焦慮、抑郁等狀態,減少不良事件的發生[21],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