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欣媛
記得清代詩人張潮曾在《幽夢影》中對人生有過如此感慨:“能閑世人之所忙者,方能忙世人之所閑。”的確,我們心靈的空間是有限的,若被目的地填滿,便再難裝下途中曼妙的風景。一些過程的美好,極有可能就因此錯過,難有機會再次感受。因此,當我們有能力時,要在心里留一些空間給目的以外的事物。
誠然,生活中有很多必要的目的,可如果我們一旦以這種僅看重結果的心態對待所有事務,最后我們將被自己的目光所束縛。畢竟這樣的選擇,讓我們主動放棄那些所謂的“非必要”之事,只一心想要到達目的地,卻忽略了其他的美景。這樣的生活看似高效率,實則少了能夠充實我們靈魂的血肉。紀伯倫有句話說得相當漂亮,恰好可以印證這一道理:“當你到達山頂,你才開始爬山。”
雖然我們不得不承認:爬山時留意沿途,可能會減慢登頂的速度。但我們也因此不得不認可:哪怕放慢了速度,只要我們持之以恒,總是能達到山頂。如果我們不把登頂當作登山唯一的樂趣,那在途中感受自然,也是一個絕佳的享受人生的機會。漫畫家幾米把自己患癌癥前創作的形象描述為“賺錢的工具”,得病后,他開始把許多平凡的小事看得重要,覺得畫里的“小人”才真正地屬于自己,而他的作品也從此別具力量。當我們明白攀登人生這座山的樂趣,不在于最基本的生存或是對物質無止盡的追求,就會開始留意身邊的小事。然而這樣的想法,其實沒有必要留到命運對自己敲響警鐘之時,我們既然已早早明曉這份道理,或許就應在當下駐足,聽見蟬鳴的同響同息,發覺課本其實遠有考試之外的美麗之處。
而當我們漸漸淡化奔赴山頂的目的,心便從此廣闊起來。或許看著看著也會覺得山頂只是一部分,而且并非必不可少。日本動物飼養員兼繪本家阿部弘士正是因為在過往的工作、旅途中留出空間感受身邊事物本身的美好,他才能夠在辭去動物園的工作后畫出靈動的畫,在回望人生中寫下《動物園的生死告白》這樣簡單卻動人的作品。由此觀之,我們應該在自己的心里留下充實我們靈魂的點滴記憶。這樣,在我們往后的日子里回首,才有東西可以值得我們盡情回味。這個世界有那么多人在奮力向前,然后當一切都塵埃落定的時候才發現,那些使自己的人生感到充實的,其實往往不是一個所謂圓滿的結果,而是在這個奮斗的不斷向上努力拼搏的過程中我們留下的記憶的碎片,而這些看似微小的事物,才實實在在地留下了珍貴的記憶,組成了我們獨一無二的生活。
只可惜面對倍增的社會壓力,許多人一味地去追求所謂世俗成功的結果。可他們忘記了,如果一味地追求成果,最后失去的將會是一顆善于感受生活的心。好在這個社會上,還是有許多人不忘初心,返璞歸真,就好像農民工“川哥”淳樸的工地生活吸引了眾多目光,他的視頻,提醒著我們留意當下的美好。
原來心田如果用山峰裝飾,只能是光禿的,可一旦種上沿途的花草樹木,便不再貧瘠。所以不要等到達山頂才開始爬山,那樣終歸遲了一點。不如從此刻,從當下就開始爬山,同時,也不要忘記留一朵花于我們的心田。
(指導教師:張 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