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春三月,花團錦簇,是為繁;清秋之際,水落石出,是為簡。“座上客常滿,杯中酒不空”,是為“繁”;“君子之交淡如水”,是為簡。“臺下十年功”,是為繁;臺上一分鐘,是為簡。繁與簡,簡與繁,相互對立,又相輔相成,共同構成了這個奇妙的世界。
繁是由簡組成的。二十六個拉丁字母,組成了紛繁復雜的英文,組成了一段文明。赤橙黃綠青藍紫,七種單調的色彩,卻構成了多姿多彩的世界。一個個簡簡單單的細胞卻繁衍出了整個地球的生命。一切繁雜的背后是由若干個簡單構成的,沒有這種種簡單,繁便是虛無的。
繁是簡的過程,簡是繁的結果。一場動人的演出,若沒有先期訓練的繁,哪來最后成功的簡,而最后的簡,又何嘗不是那一連串繁所要達到的。生命演化繁紛復雜,從最初的單細胞到現在的多細胞,從海洋到陸地,從低級到高級,從恐龍的產生到滅亡,從人類的出現到繁衍,這變化繁多、令人費解的過程,歷經了滄海桑田、海陸變遷,而這一切,達爾文將它歸成了一句再簡單不過的話:“適者生存。”進化論成為生命復雜演化過程的總結。不經歷風雨,怎么見彩虹,沒經過復雜怎么得出簡單的結果呢?
繁和簡看似“死對頭”,但卻能相互轉化。春之繁茂之樹,轉眼秋天到,草木凋零,一切又歸為簡單,而來年在春風召喚下又會重新復蘇。賈府大觀園繁華一時,羨煞旁人,俯仰之間,已為陳跡,只剩下斷垣殘壁,人去樓空,再“簡”不過了。人之初,性本善,而成長經過則會使一個單純的人變得復雜,人生在世,多少繁盛,終究化成一抔黃土長埋地下,一切從簡。簡與繁不是一成不變的,當條件改變時,它們會變,當對象改變時,它們會變,當心情改變時,它們也會變。
其實,繁與簡是一對孿生兄弟,關鍵在于你是否能穿透外表直觀它的本質。一篇好文章,有人遣詞華麗,有人用語平淡,但都令人擊節贊嘆。繁與簡本就沒有絕對的差別,其實繁即是簡,簡即是繁,既能從繁中悟出簡,也可從簡中透露出繁。
毛毛蟲經過卵、幼蟲,結繭成蛹的一系列過程,只待最后的破繭成蝶……有人認為它們最簡單不過,最平常不過,但倘有人能從中挖掘出愛與美的情感,化為尺幅千里的山水,或者七色音符中的絕唱,這簡單中蘊含的大美,就令人回味無窮。千古流傳的藝術的繁復之美,已經讓我們說不清哪是繁,哪是簡,卻讓我們感受到了繁簡交融的美。
《瓦爾登湖》中梭羅強調的是一種簡單而獨立的生活方式,以擺脫社會壓力的干擾,追求內心的平靜和自由。這種生活方式并不意味著完全摒棄復雜和繁瑣的事物,而是強調對生活的深入思考和理解,以一種更加獨立和自主的方式去面對生活中的各種挑戰和問題。
生活就是這樣,不必拒絕外在的繁、簡,讓它們都成為生活之美不可缺少的部分,這才是我們所應該追求的。
【亮點借鑒】
本文語言優美,表達生動,穿插了許多名言,使得文章更加富有表現力和感染力。在闡述“繁”與“簡”的關系時,從多個角度展開論述,使得文章層次分明,邏輯清晰;并且運用了大量的對比手法,不僅突出了主題,也使得文章更加生動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