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咽,是我們與生俱來的功能,但是對于部分老年人并非易事。隨著年齡的增長及身患疾病概率的增多,老年人的咀嚼和吞咽能力均有所下降。65歲以上人群中吞咽功能異常的發生率為30%~40%。吞咽障礙被稱為老年人的“隱形殺手”。
老年人喝水嗆咳的原因
吞咽障礙是指食物進入胃內的整個吞咽過程出現異常,表現為流口水、喝水嗆咳、進食困難、進食時間延長、咀嚼無力、吞咽后咳嗽、口腔內有殘留物等,有些患者常會感到咽喉有異物感。吞咽障礙常見于患神經系統疾病,如腦卒中、腦外傷、高位脊髓損傷等老年人。
喝水經常嗆咳,一般是咽喉部協調性出現了問題。咽喉部有個特殊的部位,叫作會厭。在呼吸的時候,會厭打開,讓氣流進到呼吸道里面;在吞咽的時候,會厭關上,從而讓食物進入食管,起到分流的作用。當會厭功能紊亂后,進食的時候,呼吸的氣流不穩,會厭不能完全關閉,容易導致食物或水從會厭沒有閉合的地方嗆到氣管。
老年人嗆咳的危害
老年人嗆咳最直接的影響就是食物攝入不足、營養不良和誘發吸入性肺炎,表現為脫水、發熱、咳嗽、咳痰、喘憋、氣短,嚴重者甚至危及生命。有些老年人則會出現“沉默性誤吸”,就是沒有嗆咳的表現,而是直接表現為發熱、咳嗽、咳痰等肺部感染的癥狀。因此,存在吞咽障礙的患者應及時就診,明確發病原因,進行干預;對遺留的吞咽障礙應由康復科的專業治療師進行評估,制訂個體化的康復計劃與攝食方案,避免產生不良后果。
吞咽障礙篩查的常用方法
洼田飲水試驗是進行吞咽障礙篩查的常用方法,是評定吞咽障礙的試驗方法,其分級明確清楚、操作簡單。方法:讓老年人取端坐位,先單次喝下2~3茶匙水,若無問題,一次喝下30毫升溫開水,觀察和記錄飲水情況,包括啜飲、含飲、水從嘴角流出,邊喝邊嗆及喝水后聲音變化等情況。根據試驗情況,對老年人的吞咽情況進行分級:
1級:指能在5秒內1次順利地將30毫升水喝完,說明吞咽功能正常;如果1次吞咽時間超過5秒,表示可能存在吞咽問題。
2級:指分2次以上且無嗆咳地喝完30毫升水,表示可能存在吞咽問題。
3級:指能1次喝完30毫升水,但出現了嗆咳,確定存在吞咽障礙,須做進一步檢查。
4級:分2次以上才能喝完30毫升水,且出現了嗆咳,確定存在吞咽障礙,須做進一步檢查。
5級:喝水過程出現頻繁嗆咳,且不能全部將30毫升水喝下,確定存在吞咽障礙,須到醫院做進一步檢查。此種情況,不宜經口進水、進食,必要時需要插胃管。
照顧存在吞咽障礙者要注意什么?
有吞咽障礙的老年人最好不要使用吸管喝水。每次進食和喝水時能坐就盡量不躺。如果臥床不起,建議將床頭抬高30°~60°,將頭轉向一側,或將后背立起,呈直立坐位姿勢。用餐時不要急,可細嚼慢咽。
家屬要為患者提供充足的進餐時間,患者進食后須保留原體位30分鐘,以免食物反流引起噎食。
患者進食時注意力須集中,口中有食物時不說話、不與他人交談,避免情緒激動或不小心導致嗆咳。若出現嗆咳現象,患者應立即停止進食,陪護使其側位,鼓勵患者咳嗽,輕叩患者胸背部便于將食物咳出。
選擇密度均勻、不易松散、容易在口腔內移動、通過咽及食管時易變形、不在黏膜上殘留又不易出現誤咽的食物,如菜泥、蛋羹、濃湯。
每次用餐后注意清潔口腔,用清水漱口,有條件的可以做到每次餐后刷牙、清潔假牙等。
如果老年人可能存在吞咽障礙,應及時就診,讓醫生對其進行吞咽功能評估,制訂合理的康復方法,幫助其改善吞咽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