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歲的趙女士小腹痛1年多,按照盆腔炎、子宮肌瘤等治療后效果并不理想,那種無所適從的疼痛感讓趙女士心煩意亂。近日,趙女士由于下肢靜脈曲張引起的右腿脹痛,來到了中日友好醫院心臟血管外科葉志東主任門診,經一系列檢查后發現她患有盆腔淤血綜合征。
什么是盆腔淤血綜合征?
盆腔淤血綜合征是由于卵巢靜脈和(或)盆腔靜脈反流和(或)阻塞引起的盆腔靜脈曲張,導致會陰沉重/排尿緊迫和性生活后疼痛等一系列慢性盆腔痛癥狀,可能與外陰、會陰及下肢靜脈曲張有關。
出現哪些癥狀要警惕盆腔淤血綜合征?
盆腔淤血綜合征最常見的臨床特點為“三痛兩多一少”,“三痛”是盆腔墜痛、低位腰痛、性生活痛,“兩多”是月經多、白帶多,“一少”是婦科檢查陽性體征少。盆腔墜痛或者小腹痛具體表現為下腹部或者盆腔悶痛,月經期或久站時加重,臥床休息后緩解,部分患者因疼痛刺激膀胱和直腸可出現尿頻、尿急和里急后重感。低位腰痛表現為腰部酸痛,部分患者可同時合并下肢酸痛,癥狀容易與腰椎間盤突出相混淆,但一般不會出現下肢麻木。性生活痛表現為性生活過程中的小腹痛或盆腔痛,可影響正常的性生活。月經多、白帶多,具體表現為月經期的經期延長或陰道出血量增加,同時月經期外可有陰道分泌物增多,即白帶增多。一旦出現上述這些表現,需要及時到婦科及血管外科就診,排除盆腔淤血綜合征的可能。
為什么會得盆腔淤血綜合征?
盆腔淤血綜合征目前具體的發病機制并未完全厘清。有研究報道,懷孕與盆腔淤血綜合征的發病密切相關,懷孕次數越多,得盆腔淤血綜合征的風險也顯著增加。首先,懷孕過程中盆腔的靜脈血容量較正常狀態增加至少60%,繼而可導致卵巢靜脈代償性擴張;其次,懷孕過程中體內雌激素及孕激素的水平也明顯升高,長期在這些激素的刺激下,卵巢靜脈也會出現明顯的擴張。除懷孕外,盆腔淤血綜合征的發病也可能與先天性的靜脈瓣膜功能不全相關。上述提到這兩點都是單純的盆腔淤血綜合征,在臨床上我們還需要注意在一些其他的疾病狀態下,可能繼發引起盆腔淤血綜合征,比如常見的胡桃夾綜合征及May-Thurner綜合征。胡桃夾綜合征指的是左腎靜脈被腸系膜上動脈和腹主動脈所壓迫,從而出現血尿及繼發性左側卵巢靜脈擴張的表現。May-Thurner綜合征是指左側髂靜脈被右側髂動脈所壓迫,從而出現左下肢腫脹及左側卵巢靜脈擴張的表現。因此,對于已經確診盆腔淤血綜合征的患者,我們還需要進一步去鑒別是否合并有這些繼發性病變的原因。
怎么診斷盆腔淤血綜合征?
目前,對于盆腔淤血綜合征的診斷方式包括無創檢查和有創檢查兩大類。無創檢查包括經腹部或者經陰道B超、腹盆部的CT或磁共振檢查,有創檢查目前主要是靜脈造影。經陰道B超是臨床診斷盆腔淤血綜合征的首選方法,可清晰顯示盆腔擴張迂曲的靜脈,對淤血程度、范圍等做出判斷;經腹部B超能夠同時觀察卵巢靜脈、腎靜脈及髂靜脈的反流、通暢情況。因此,臨床上可以通過經腹超聲和經陰道超聲聯合應用,減少誤診和漏診的發生,從而提高盆腔淤血綜合征診斷的準確率。腹盆部的CT或磁共振檢查通常是在超聲檢查結果不確定但又高度懷疑盆腔淤血綜合征的情況下進行,能夠更清楚地顯示迂曲擴張的子宮旁及卵巢靜脈。靜脈造影是目前診斷盆腔淤血綜合征最準確的檢測方法,并且在確定診斷的同時還可以進行微創的介入栓塞治療。
如何治療盆腔淤血綜合征?
盆腔淤血綜合征的治療方法包括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兩大類。保守治療主要是生活方式的改善及藥物治療。生活方式的改善主要是平時要避免久坐、久站,同時要多做縮肛運動來增強盆底肌張力,改善盆腔血液循環。藥物治療主要是抑制卵巢功能及促進靜脈回流的藥物,但這些藥物的遠期治療效果還沒有充足的研究結果支持。手術治療主要是傳統的開刀治療和微創的介入栓塞治療。傳統開刀治療包括開腹或者經腹腔鏡的卵巢和子宮動靜脈結扎術、卵巢切除術、全子宮切除術等,由于創傷大、復發率高,同時影響月經、生育及性生活,已經逐漸淪為二線治療方法。微創介入栓塞治療是通過2毫米的穿刺點,利用彈簧圈和泡沫硬化劑閉塞病變的卵巢靜脈及子宮旁靜脈叢,消除靜脈高壓,從而減輕患者的臨床癥狀。其具有創傷小、恢復快、療效確切同時不影響正常生殖器官的優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