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明昊
4月24日至26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訪華。這是中美落實兩國元首舊金山會晤共識,保持對話、管控分歧、推進合作、加強國際事務協調的重要一步。
布林肯訪華期間,國家主席習近平于4月26日下午禮節性會見,就中美關系闡明權威立場,提出指導意見。同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與布林肯舉行長達5個半小時的會談,圍繞中美關系和國際地區問題廣泛深入交換意見,就戰略認知、臺灣問題、經貿科技、南海問題、美“印太戰略”等涉及中方核心關切的重大問題表明立場。
2023年11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同美國總統拜登在舊金山舉行會晤時,提出了共同澆筑中美關系的“五根支柱”,即共同樹立正確認知、共同有效管控分歧、共同推進互利合作、共同承擔大國責任、共同促進人文交流。在兩國元首的戰略引領下,中美高級別交往和對話持續推進,在經貿、金融、外交、軍事安全等各領域的政策溝通有所增強,兩國關系呈現止跌企穩的態勢。今年4月2日,拜登在中美元首通話時表示,希望安排布林肯國務卿訪華。與此同時,中美關系中的消極因素也很突出。美方并未改變對華戰略競爭思路,不斷采取干涉中國內政、抹黑中國形象、損害中方利益的錯誤言行。
此次在會見布林肯時,習近平指出,中國有句話,“不日進,則日退”。中美關系也是這樣。中美關系企穩的勢頭來之不易,需要雙方做出更多努力。習近平還強調,中方愿意合作,但合作應該是雙向的。我們不怕競爭,但競爭應該是共同進步,而不是零和博弈。中方堅持不結盟,美方也不要搞“小圈子”。雙方都可以有自己的朋友和伙伴,不要針對對方,不要反對對方,不要損害對方。中方樂見一個自信開放、繁榮發展的美國,希望美方也能積極正面看待中國的發展。
4月26日晚,外交部北美大洋洲司司長楊濤就布林肯訪華向媒體吹風時表示,戰略認知,也就是中美究竟是要做伙伴還是做對手,是中美關系的根子問題。中方對布林肯強調,大國爭霸邏輯、冷戰零和思維都不是中國的DNA,也不是中國的行為方式。中方樂見一個自信開放、繁榮發展的美國,希望美方也能積極正面看待中國的發展。“第一顆紐扣”扣好了,中美關系才會真正穩下來、好起來、向前走。如果美國總是把中國當作最主要對手,中美關系就只會麻煩不斷,問題叢生。
布林肯此訪期間,中美雙方在全面交換意見基礎上,形成五點共識:一是雙方肯定舊金山會晤以來中美各領域對話合作取得的積極進展,同意加快落實兩國元首在舊金山達成的重要共識。二是雙方同意保持高層交往和各層級接觸,繼續發揮已經恢復和新建的外交、經濟、金融、商務等領域磋商機制作用,繼續開展兩軍交往。三是雙方宣布將舉行中美人工智能政府間對話首次會議;繼續推進中美關系指導原則磋商。四是雙方將采取措施擴大兩國人文交流,歡迎對方國家留學生,辦好5月在中國西安舉行的第14屆中美旅游高層對話。五是雙方就國際地區熱點問題保持協商,雙方特使加強溝通。
布林肯此訪期間,中美既有交流,也有不少交鋒。中方還重點就臺灣、經貿科技、南海等問題闡明嚴正立場、提出明確要求。中方強調,臺灣問題是中美關系第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臺海和平穩定面臨的最大威脅是“臺獨”勢力分裂活動和外部縱容支持,中方絕不會聽之任之。經貿科技問題的核心是中國人民的發展權利。這一權利不可剝奪。中方指出,美國針對中國的經貿科技打壓層出不窮。這不是公平競爭,而是遏制圍堵,不是去風險,而是制造風險。中方堅決反對美方插手南海問題,挑撥中國和東盟關系。希望美方作出正確抉擇,與中方相向而行,在亞太實現良性互動,放棄搞排斥對方的“小圈子”,不要脅迫地區國家選邊站隊。
繼去年6月訪華之后,布林肯此訪是中美之間的又一次“對表”,有助于中美更加準確、深入地了解彼此的重大關切,堅持按照以和為貴、以穩為重、以信為本的方式推動兩國關系發展。不過,今年是美國大選年,美國涉華政策方面的消極言行需要警惕,對中美關系也應堅持全過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