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巧玲

全面風險管理新指引,筑牢銀行業風險防線
全面風險管理主要聚焦于企業管理,其概念源于《中央企業全面風險管理指引》。對于銀行而言,全面風險管理意味著以經營目標為核心,在銀行運營的各個環節貫徹風險管理的基礎流程,包括策略制定、措施實施、組織體系的構建、信息系統的完善等,以確保風險管理總體目標的實現。
為提升銀行業金融機構的全面風險管理能力,確保銀行系統的安全與穩定,銀保監會在2016年7月6日發布了《銀行業金融機構全面風險管理指引》。該指引針對銀行業的運營范圍,明確了包含貸款、金融投資、零售業務、信用卡等在內的多項業務可能面臨的風險類型,如信用、市場、流動性及操作風險等。銀行業金融機構應構建完善的全面風險管理體系,涵蓋風險治理架構、風險管理策略、風險偏好與風險限額、風險管理政策和程序、管理信息系統與數據質量控制機制,以及內部控制和審計體系。
地方中小銀行全面風險管理面臨的挑戰與改進方向
數據基礎薄弱。地方中小銀行普遍面臨起步晚、系統建設滯后、數據基礎薄弱、數據質量不高的困境。隨著監管報表如EAST、利率報備、金融基礎數據等報表要求的細化和嚴格化,地方中小銀行在數據基礎、報送質量和科技支撐等方面的不足逐漸暴露。
管理方式不夠精細。地方中小銀行的風險管理方式相對粗放,缺乏專業的風險管理系統,風險管理主要依賴業務系統中的特定模塊,監控機制分散且不系統,特別是在五級分類管理上。部分銀行尚未構建風險數據集市、統一的數據標準以及數據質量控制機制,風險管控技術和系統工具也相對落后。
全面風險管理理念不足。地方中小銀行三會一層對全面風險管理的重視程度有待提高。目前,業務部門的風險監控過于依賴主觀判斷,缺少統一的風險監測標準,且風險管理涵蓋的內容較為單一。為改善這一狀況,需加強風險識別、計量與緩釋、監測與報告等全流程風險管理工具與方法體系的構建。
某商業銀行全面風險管理體系案例分析
業務需求。根據業務需求文檔,設計風險偏好和風險限額管理系統方案,并按照方案進行開發、測試和上線。該系統將實現風險指標體系的綜合管理,包括定量指標和定性兩類指標,并為定量指標設定取數公式。此外,系統將支持靈活的風險傳導機制,結合“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的方式。通過預設的預警值和指標體系,系統將自動進行風險預警和監測,并及時通知管理人員。同時,系統還提供風險偏好的反饋調整功能,便于定期優化和調整。系統將自動計算和展示風險偏好與限額指標,并根據指標類型和維度生成完善的風險報告和統計數據。
模塊建設。風險偏好管理包括總體展示、指標評分、指標選取、閾值設定、指標監控和閾值突破管理,同時提供風險偏好陳述書的下載功能。風險限額管理細分為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及市場風險限額管理三個子模塊,均支持相應的指標設置、閾值設定、指標監控和閾值突破管理。指標管理則負責風險偏好與限額管理中的定性與定量指標設定。定性指標用于描述難以量化的風險,而定量指標則通過系統集成數據進行計算、展示與統計。傳導校驗管理依據預算數據和業務預測,監測風險偏好及限額指標的表現。系統通過預警設定,實現指標的自動預警和監測,及時通知管理人員。
建設效果。系統建設實現了風險偏好設置與限額管理由手工到自動化的轉變,大幅提升了政策傳導和信息收集匯總的效率。這一轉變助力銀行構建完善的風險偏好管理體系,進一步規范了銀行內部管理與經營行為,從而確保了全面風險管理的有效實施。
加強全面風險管理的意見和建議
明確三會一層的職責分工。地方中小銀行要實施全面風險管理,必須首先明晰三會一層的具體職責。其中,董事會需承擔全面風險管理的最終責任,而高級管理層則需依據董事會的相關決議,組織各部門推進全面風險管理系統的建設與實施工作。全面風險管理應覆蓋前中后臺以及表內外所有相關業務,并涉及銀行內所有機構、網點和部門。同時,銀行需構建獨立的全面風險管理組織架構,為風險管理條線提供充足授權,并建立科學合理的報告渠道,確保與業務條線之間能形成有效的制衡機制。
加強風險管理文化建設。地方中小銀行應建立以風險為核心的企業文化,倡導誠實守信、依法合規、穩健審慎的價值導向,并確立嚴格的員工行為規范和職業操守標準。通過持續推進,將風險管理意識深入人心,成為員工的共識、行為習慣和自我約束的準則。
加強數據治理。2021年1月,中國人民銀行發布了《金融業數據能力建設指引》,其中明確了數據戰略、數據治理、數據架構、數據規范、數據保護、數據質量、數據應用及數據生存周期管理等八大核心領域的建設標準,進一步凸顯了數據治理在數據管理和應用中的基礎性地位。同年9月,銀保監會發布了《商業銀行監管評級辦法》,將數據治理正式納入其評價體系,并占據5%的權重。這標志著數據治理已成為商業銀行風險監管的重要評價指標,顯示了監管部門對數據治理的嚴格要求。然而,地方中小銀行在數據治理方面普遍面臨挑戰,包括數據質量不高、監管報送系統問題頻發、數據治理能力不強、外部數據獲取能力有限,以及數據應用和價值挖掘的不足。由于數據治理工作的專業性、廣泛性和高投入性,以及成效顯現的緩慢,這成為中小銀行數字化轉型中必須克服的難關,也是構建全面風險管理體系的重要數據基礎。
建設全面風險管理系統。基于全面風險管理規劃咨詢成果,設計一個全面風險管理平臺,該平臺擁有完善的架構和功能,能夠實現統一的全面風險管理流程。平臺提供了風險輪廓、風險熱圖、風險預警、風險偏好與限額設置、風險指標監控、風險評估以及事件熱點庫等核心功能,旨在提升全面風險管理工作的協同性和效率。為了持續優化風險數據采集和加工機制,確保業務數據的完整性,同時保證風險數據和風險指標的全面性。此外,還需建立信用風險管理工具的風險預警系統,以充分挖掘歷史風險并識別新增風險,從而為客戶、機構、區域和產品風險識別、監測和化解提供有力支持。同時,要構建風險報表和報告體系,為決策層提供決策支撐。
建立健全資本管理機制。為建立健全資本管理機制,保障資本持續滿足風險管控和規模擴展的需求,同時遵循監管部門對資本充足率的要求,要努力實現經風險調整后的資本收益最大化。可根據自身的風險偏好及實際風險狀況,定期評估資本與流動性的充裕度,以有效抵御各類風險。此外,要將全面風險管理的考核評價納入整體考核體系,通過設定合理的風險管理考核評價指標及其權重,加強激勵與約束機制,從而確保全面風險管理工作在各個崗位都能得到有效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