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文化集聚了豐富的藝術資源及深厚的文化氣息。以湖北為例,從楚文化中的浪漫內核到黃鶴樓的傳奇韻味,湖北文化散發著獨具特色的審美理念與人文精神,為當代水彩藝術家的藝術創作賦予了積極的影響。探究湖北文化對水彩藝術家的影響路徑,既有利于傳承與弘揚湖北優秀傳統文化,亦能啟迪藝術家激發創作熱忱與動力,對豐富中國水彩藝術底蘊具有重大價值。
通過深入探究湖北文化歷史及藝術特色,明確湖北文化不僅提供了豐富的創作材料和靈感源泉,其獨具特色的地域性與人文內涵更是推進了水彩畫藝術形式與表現手法的革新。針對當前深入開發湖北文化資源過程中存在的若干問題,如藝術表現手法單一、作品題材狹窄等,通過深入研究湖北文化的精髓、鼓勵多元化的創作技法、拓展作品主題等,以期推動湖北水彩畫藝術的進一步發展與繁榮。并且以此為契機,回應在文化傳承意義上如何實踐藝術創新的當代性命題。
一、研究湖北文化對水彩藝術家影響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傳承和弘揚地方優秀傳統文化
作為中國歷史文化的重要發源地之一,湖北孕育了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尤其是楚文化與中原文化交融所形成的深遠影響,為當代水彩藝術的傳承提供了獨特視角及豐富資源。楚文化賦予水彩畫獨特的審美和靈感來源,因展現其浪漫主義內涵以及對自然的深刻理解,使之成為創作水彩作品的不竭源泉。中原文化作為華夏文明的精髓,其豐富的歷史內涵和人文精神,為水彩藝術的拓展及深化提供了堅實支持。現代水彩藝術家們在這兩大文化的熏陶下,致力于提高技藝,探尋獨具特色的藝術表現手法,期望糅合楚文化的浪漫奔放與中原文化的穩健低沉,以期現代水彩畫不但具備深厚文化底蘊,同時也展示出現代藝術的創新精神。這種文化傳承與創新相融合,極大地拓寬了中國水彩藝術的表現技法,賦予其更深的文化底蘊與社會意義。
(二)有利于激發藝術家的創作靈感和動力
藝術源于生活,超乎俗世之外。湖北文化博大精深,歷史深厚,飽含多樣審美旨趣與人文智慧。若當代水彩藝術家涵泳于其中,能夠深挖并融會貫通,必將汲取無盡的創作靈感與動力。湖北文化中許多富有情操的元素,時常引發藝術家深沉的心靈共鳴,成為藝術創作的源頭。如楚文化中的“出淤泥而不染”的浪漫精神,激發了無數文人墨客的藝術志向。現以武漢水彩畫家邱麟為例,他長時間鉆研探討楚文化,且將此種浪漫情懷融入畫卷。他的《三國賦》系列水彩作品,描繪了諸葛亮點將臺、周瑜燒荻等楚國英名悲壯一幕,通過詳盡的色彩與夸張的筆觸,傳遞出浪漫主義的力量美感。可以說,正是對楚文化的深入探索,賦予了他獨特的藝術稟賦與旺盛的創作熱情。
(三)有利于豐富中國水彩藝術的內涵
水彩畫作為西方藝術在我國的發展產物,初時曾被視為“舶來品”。然而,在當代藝術家的勤勉努力下,中國水彩畫逐漸融合了民族藝術元素,形成了獨特的東方審美風格。為了深化水彩畫的藝術內涵,我們必須努力發掘并提煉本土文化的精髓。以長江流域為源頭的湖北地區,兼具江南文化的細膩婉約與關中文化的豪情奔放,賦予水彩畫獨特的地域特色及人文魅力。眾多水彩畫家從中汲取靈感,創作出令人難忘的佳作。如武漢畫家陳少平,他因擅長描繪黃陂木蘭花而青史留名,其作品色彩樸實濃厚,線條飄逸婉約,將木蘭花的精神與人性相結合,展現了楚地的剛毅勇猛。
二、當前存在的問題
(一)藝術家對地方文化缺乏足夠認識和理解
湖北雖文化底蘊豐厚,然而部分水彩畫家對其文化理解尚顯薄弱。部分藝術家僅著眼于自然景觀和古建筑物的描繪,未能深入領悟文化內核。如楚文化中“儒釋道”三教融合特性及黃州文化中“性靈”“性理”哲學思想,眾多藝術家未全面理解。另一方面,湖北文化涵蓋豐富的文學、哲學、美學、宗教元素,需藝術家長期鉆研方能掌握。然而,現今部分藝術家對湖北文化解讀膚淺且片面,缺乏全面和系統化的認知,難以領悟文化深層面含義。
(二)藝術表現手法較為單一,創新性不足
在對湖北文化的借鑒中,許多水彩畫家的表現手法存在著單調,缺乏獨特性與創新性的問題。例如,在構圖方式上,大多數作品依然停留在傳統寫實畫風,鮮有突破。在色彩運用上部分作品顯得樸素欠缺活力,至于筆觸運用上諸多畫家仍然采用傳統的模仿臨摹缺乏對個人特色的提煉。由此可見受教育觀念及創作習慣的束縛,當前許多湖北水彩畫家在借鑒本土文化時仍傾向于傳統的表現形式,缺乏對藝術手法的大膽創新,從而導致作品在視覺效果上缺乏新鮮感影響了對湖北文化的個性化解讀。
(三)作品主題選擇狹隘,反映問題不夠深入
湖北水彩畫家的選題范圍略顯狹窄,聚焦于傳統古跡、山水風光及地方人文風俗等方面,對于包含社會現實問題和現代人文關懷的湖北文化缺乏深入研究。如楚文化,融匯了道家的“逍遙自由”和儒家的“仁義禮智”觀念,擁有“超然”與“入世”的精髓,此價值尚未被藝術家充分發掘。現有的作品專注于古跡描述,未能展現楚文化在當代社會的珍貴價值。此外,部分作品主題單一,缺乏多元視角。如此,對當代文化的關注不足,限制了藝術表現的多元化。
(四)創作動機和導向有待進一步明確和引導
對于借鑒湖北文化元素的創作動機,當前一些水彩畫家存在著一定的模糊性和盲目性。部分藝術家是出于對湖北文化的好奇而作畫,缺乏對作品主題和內涵的深入思考。也有一些是為了追隨湖北文化題材的時髦潮流而跟風創作,缺乏對創作價值的自我認知;同時,湖北文化本身博大精深、蘊含著豐富的哲學思想、人文精神和審美意蘊,融入藝術創作之中應該有明確的導向和立意。但目前,一些水彩畫家對于如何準確把握湖北文化精神實質,如何用藝術形式恰當表現出來,缺乏明晰的認識和引導,難免流于膚淺和偏頗。
(五)藝術家發展機遇和平臺有待拓展
現階段,湖北水彩畫家在發展機遇及展示平臺方面遭遇限制。優秀的水彩畫展覽稀缺導致眾多畫家無法找到充分展示作品的場所,學術研究及交流活動匱乏縮短了藝術家們的學習和交流途徑。值得關切的是,水彩創作生涯的道路相對狹窄,缺少政策支持與機制發展。因此,一些水彩畫家為生計不得不從事兼職工作,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其藝術創作的專注力。
三、探究地方文化影響當代水彩創作的對策
(一)深入研究湖北文化的精髓與內核
研究湖北文化對水彩藝術創作之影響,首要任務為深入理解其深厚文化底蘊。湖北自古即為文化重地,涌現出楚文化、吳文化、黃岡文化、武漢文化等多元景象,包含豐富的哲學思想、審美內蘊及人文精神。唯有透徹領悟文化精髓,方能在創作中深度體現。具體方面,藝術家可通過各類方式探究湖北文化。首先,精讀典籍文獻,如《楚辭》《吳越春秋》《東莞學記》等古籍中所蘊含的思想;其次,實地考察采風,觸碰黃州、隨州等名城特有人文風韻;再次,求教名家大師,如儒家、道家、佛教等領域的精英,直接求教文化精華。其中,楚文化挖掘尤顯重要。作為湖北文化之根基,楚文化博大精深,含有“自然”“浪漫”“質樸”的審美特質,同時亦涵蓋“出世”與“入世”哲學的對立統一,以及“剛健大氣”與“纖細含蓄”風格的并重。唯有深刻理解楚文化精髓,方能誕生出珍貴藝術佳作。
(二)鼓勵探索多元化的創作技法和表現形式
探尋湖北文化對水彩畫創作的深遠影響過程中,深刻認識楚文化及其多樣化文化傳承對推動藝術表現形式的多元化和創新性至關重要。楚文化憑借其浪漫主義精神和對大自然的獨特洞察力,為水彩繪畫帶來了豐富的靈感和技巧。這一遺產引導藝術家突破傳統水彩技藝,尋求更為廣泛的創作路徑,將楚文化的美學特質與現代水彩技法有機結合,從而營造出蘊含深厚文化底蘊和獨特視覺魅力的作品。湖北的文化多元性不僅包含楚文化,還涵蓋了吳文化、黃岡文化等,這些文化多樣性為藝術家提供了無盡的探索之地。藝術家可以深入研究這些文化的哲學思維、審美觀念和藝術表現方式,將其融入自身創作。例如,借鑒黃岡文化的玄妙與神秘,運用更為抽象且富有思辨的手法來傳達作品理念;借鑒吳文化的精美雅致,運用細膩的筆觸與色彩展現水彩畫的美感;楚文化自然、浪漫、原始的美學特質,可激發藝術家運用更為生動自由的表現手法,如潑墨、渲染等方式,將傳統中國畫的元素融合至水彩畫里,創造出既有東方韻味又具備現代特色的藝術作品。這樣的探索不僅豐富了水彩畫的表現形式,也使湖北的多元文化在當代藝術創作中得以新生和傳承。
(三)拓展作品主題選擇的廣度和深度
湖北文化資源豐富,藝術家應從更寬廣的視野發掘潛在主題。不應只關注古跡及自然景觀,更應關注社會生活、城市面貌、時代氣息等湖北現代事物。例如,探討湖北工業發展、城鎮變遷、生態保護等課題,用水彩畫手法展現滄桑巨變;描繪湖北活躍的文化交流、科技創新等現象展現時代活力;關注湖北居民生活細節,描繪他們的喜怒哀樂和價值觀念展示湖北人獨有的人文精神。深入階段,藝術家需在主題選擇上精益求精發掘湖北文化中充滿現實關懷和哲學思考的話題,應留意并非僅以形式展示文化,應努力體現其精神內核、獨特人文價值與哲學高度。例如,楚文化蘊含“自然樸素”的美學理念,藝術家可通過作品傳遞對自然的敬畏與回歸意向,其出世與入世并重的哲學思想,藝術家可通過畫作反應社會矛盾,關注現實問題。
(四)引導追求審美境界與思想價值的統一
藝術創作不應止步于表象層面,而應追求美學與思想價值的完美融合。以湖北文化元素為創作素材的水彩畫家,必須擺脫題材化和形式化的困擾,以更高的藝術追求和人文關切作為創作指引。湖北文化蘊含豐富的美學意蘊,如楚文化的樸實寫實風格,黃岡文化的玄妙靈動哲學趣味,皆可成為藝術家提升美學素養的重要源泉。在藝術創作過程中,應致力于形式美與內涵美的和諧統一,使觀者在享受視覺盛宴之際,得到思想的啟迪和精神的升華。例如,在描繪湖北自然風光時,應實現對“自然之道”的獨特審美解讀,在勾勒湖北人文場景時不僅展示生活表象,更應表達“天人合一”的哲學內涵,如此作品能具備深刻的思想深度及哲學內涵;同時藝術家們要主動承擔起文化使者和思想引領者的責任,用自己的作品引導觀眾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當代社會,我們面臨著不少諸如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錯誤價值觀的沖擊,因此水彩畫創作也應該擔當起價值引領的重任。例如,藝術作品可展現湖北文化中的“簡約節儉”與“戒驕戒躁”精神內核,引導社會反思當前的急功近利與物質欲望泛濫,亦可呈現“居安思危”與“知足常樂”的處世哲學,輔助構建積極樂觀的人生觀。
(五)搭建水彩藝術家成長的交流平臺
為了深度探究湖北文化對水彩畫創作的影響,助力藝術家在此領域持續發展,必須構建有效的溝通平臺,創設互相學習的機遇。一方面,應當施行優質的水彩畫展活動,為藝術家展示成果、交流經驗提供平臺。可定期執行湖北省內的水彩畫展、邀請外地畫家交流,亦可推薦優秀作品參加全國性、國際性展覽,通過此舉藝術家們能拓展視野洞悉國際同行的創作趨勢激發創新靈感;另一方面,須建立學術研討交流平臺。例如定期舉辦湖北本土或特定主題的水彩畫研討會,邀請藝術家、批評家、研究人員等,共同探討湖北文化與水彩畫藝術的關系,分享創作心得,探討未來發展方向。此外,還可策劃水彩畫沙龍、講座等活動為藝術家們提供日常交流機會。無論展覽還是研討都應注重湖北文化元素的融入,將交流與創作緊密結合,例如在展覽中設立“湖北文化”主題區域或在學術研討中設立“湖北文化與水彩畫”專題環節使藝術家聚焦探討該主題。當然,僅靠公共機構的力量遠遠不夠,還需充分發揮社會力量參與,可激勵民間藝術機構、藝術家個人工作室等自發策劃相關的展覽交流活動形成多元主體、多層次的交流模式。
總而言之,地方文化及其傳承與水彩藝術的結合需藝術家、研究者及相關各方的協同努力。基于實踐和探索,湖北文化有望于水彩藝術方面展現更為卓越的風貌,從而加強在中國乃至全球文化的影響力。
(林波,湖北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