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雨是整個年級最出名的學生,提起她年級組的老師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小雨如此出名的原因并不是因為頭腦聰明、學習好,而是她愛出風頭、表現欲爆棚,不少任課教師提到她都連連搖頭:“小雨這個學生真是外向過了頭?!毙∮甑谋憩F欲體現在她學習與生活的方方面面:老師講課時,她有自己的想法站起來就說;同學回答問題時,她覺得不對就立刻插嘴;小組學習討論時,她牢牢掌握話語權,其他學生根本說不上話,甚至還要對其他小組的討論發表意見與見解;考試后,班主任讓進步最大的同學上臺分享學習經驗,受表揚的同學還沒說幾句,小雨就開始滔滔不絕地顯擺自己的學習方法……諸如此類的例子不勝枚舉。班級中,不論大事小事,一定能看見小雨雀躍的身影,聽到她大著嗓門發表自己的“獨到”見解。
小雨的表現欲讓大家喜憂參半。有時候,她是活躍課堂氣氛的“小幫手”,但也是擾亂課堂紀律的“搗蛋鬼”;有時候,她是幫助同學的“好幫手”,但又是打斷同學思路、擾亂正?;顒拥摹疤詺獍?。正因為小雨毫無約束的表現欲,導致不少同學對她很反感,雖然她成績名列前茅,但是選班委時卻只得了寥寥幾票。
針對小雨表現欲過強這一問題,班主任專門找到家長了解情況,可小雨的媽媽卻不以為然,甚至反問老師:“難道表現欲強不好嗎?這說明我們家小雨有好勝心、思維敏捷、陽光自信?!?/p>
其實,表現欲是一把“雙刃劍”,適時適當的表現欲是孩子身心健康發展的標志,可不分場合、不分對象、不分輕重地過度施展自己的表現欲卻會惹人厭惡,為自己帶來麻煩。作為家長,鼓勵孩子勇敢表現、彰顯自我本沒有錯,但表現過了頭,好事也會變成壞事。那么,我們該如何正確看待表現欲這柄“雙刃劍”呢?
過強的表現欲容易讓孩子陷入情緒困境
從發展心理學的角度講,對于4—5歲的幼兒來說,過于關注自己、積極表現自己是心理健康的標志。其實,不只是孩子,我們成年人也希望在外人面前展現出自己優秀的一面,因為表現欲本就是人類的一種基本欲望。孩子表現欲的強弱在一定程度上和性格有關,外向的孩子比內向的孩子更樂于表現自己,但也很容易因控制不好自己的表現欲而出現“用力過猛”的問題。對于這類孩子,只要有機會,他們就會積極展示自我,贏得別人的表揚與夸贊;即使沒有機會,他們也會想方設法地創造機會,以此來實現自我滿足。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與思想的成熟,孩子的表現欲需要適當收斂,不能跟幼兒時期一樣隨時隨地隨性地進行自我展示,這種尋求外界認同的“孔雀心理”一旦用錯了地方,有可能會喧賓奪主招致身邊人的厭煩。就如同上文提到的小雨,不分場合地想要表現自己,卻沒有尊重老師與其他同學,最終招致同學的反感與排擠。
從家長的角度講,表現欲并不是壞事,甚至不少家長都以孩子過強的表現欲為驕傲,認為這樣的孩子“有沖勁”“主動性強”“自信心強”“喜好競爭”,是心理健康陽光的標志。然而,事實卻正好相反,過強的表現欲更容易讓孩子陷入情緒困境,為孩子身心健康帶來負面影響。
從孩子本身的心理狀態與認知情況的角度講,表現欲過強往往預示著脆弱的自尊心,這會導致孩子過度在意他人的眼光與看法,認為自身的成就與他人的認可密切相關,在自我認知方面過度依賴他人的評價。也正因如此,當他人的評價不高時,孩子就會產生強烈的負面感受,甚至懷疑自己的價值。另外,表現欲強的人往往對自己寄予厚望,甚至有“孤芳自賞”的心理,這就導致他們難以承受失敗,即使只是小小的失誤或稍稍的技不如人,也會讓他們感受到壓力與不安,甚至產生焦慮、自卑等負面情緒。還有,過強的表現欲容易滋生焦慮心理,孩子總在思考別人如何看待自己,因而感覺壓力巨大,嚴重影響身心健康。孩子表現欲過強,主要原因在于想要得到別人的贊美,可一旦外界贊美超出了孩子的實際能力或本應該承受的范圍,孩子就會變得自大且盲目自信。
從孩子所面臨的人際關系講,過強的表現欲很容易讓身邊人產生負面感受,導致孩子被身邊人排擠或討厭。表現欲過強的孩子不僅喜歡和自己較勁,更喜歡和其他人較勁,除了不分場合地表現自我,面對比自己強的同學和朋友,他們也不愿意認同、接納,而是急于去一較高下,這恰恰會引起其他孩子的不適,讓表現欲過強的孩子難以在社交圈里立足。
如何讓孩子保持恰到好處的表現欲
很多孩子過于強烈的表現欲并非先天形成,而是家長后天“夸”出來的。為培養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養成樂觀陽光的性格,不少家長在孩子表現自我時會不遺余力地大加夸獎,而孩子就像開屏的小孔雀一樣洋洋自得。久而久之,孩子會形成一個認知等式:表現自己=收獲表揚。試問,哪一個孩子不樂意受到表揚呢?因此,孩子的表現欲就會愈演愈烈。很多家長又會有這樣的疑問:“那么,以后我們還該不該表揚孩子呢?”當然應該,但是表揚的內容、方式與角度都要換一換。
不少家長在夸贊孩子時只關注結果,例如,你跳舞真好看、你背詩真流利……然而,我們不僅要關注孩子表現的結果,還要注重孩子表現背后的過程。所以,家長可以換個方式表揚孩子:“你跳舞真好看,說明你平時練舞很努力。”“你背詩真流利,這與你平時努力練習有很大關系?!边@樣的表揚既肯定了孩子的表現,又讓孩子意識到——受到表揚的并非表現的結果,而是自身努力的過程,從而讓孩子意識到,在人生道路上成功與失敗不是最重要的,相比之下,背后付出的努力更重要。這樣的夸獎能讓孩子將關注的重點從“表現自我”轉移到“付出努力”上,讓孩子打破“表現自我=收獲表揚”的認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孩子表現欲的過度膨脹。另外,家長表揚的內容也要有所變換,加上對地點、事件、效果的說明。例如,孩子在親戚的婚禮上跳舞助興,祝新婚夫婦百年好合,我們可以這樣夸贊孩子:“你跳得真好,既活躍了現場氣氛,又給新人送去了祝福?!碑敽⒆哟驍嗔似渌⒆拥陌l言開始自我表現時,家長可以說:“你說的內容很不錯,但是其他小朋友失去了發言的機會很不開心,如果是你被人打斷了應該也會不開心吧?發言可以幫別人解圍,但不要打斷別人?!边@樣的評論讓孩子的關注點不僅局限于自身,而是更多地關注自我表現的時間、地點、場合、對象,從而提高孩子的共情能力,讓孩子的表現欲恰到好處。
還有一些家長反映,自己的孩子只要在外人面前就如同“花孔雀”一樣,迫不及待地自我展示。針對這種情況,家長要想一想,是不是自己在家中對孩子的夸贊太少了,是不是自己在無意識中打壓過孩子的表現欲,所以孩子才迫不及待地在外人面前表現自己。如果確實存在這一問題,家長應該多給孩子一些表揚、關注與鼓勵,讓孩子的表現欲達到一個平衡。
總之,表現欲是孩子心理健康發展的重要標志,但是表現欲過強會適得其反。作為家長,要做的是讓孩子正確展示自己的表現欲,讓表現欲成為孩子成長之路上乘風破浪的風帆,而非阻礙前行的巨浪。
(作者系天津市靜海區第七中學教師)
(宋行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