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哥在家的時候,我們兄妹倆總有聊不盡的話題。記得他讀高中的時候,我曾問他:“你覺得人生哪個階段最痛苦?”他的回答是:高考復習階段。可在前幾天,正在讀大學的哥哥放假回來,看到正為“高中學業水平測試”挑燈夜戰的我,竟然深情地說:“好懷念那些奮斗的歲月!”我不解,于是哥哥便與我談起了他現在的大學生活。原來,他覺得現在的生活不像中學時那樣有夢想、有目標,生活太過放松,日子沒有滋味。
哥哥上中學時一直很努力,高考考入了一所重點大學。就在他和許多學子一樣,踏進心儀的大學過上了向往已久的大學生活之后,人生夢想的瞬間“真空”,讓生活一下子變得空虛起來,便開始覺得高考路上辛苦與喜悅并存的滋味更讓人回味。
細想想,人生就是這樣。人們總是在“追求夢想—成功或失敗—繼續追求”這一周而復始的循環中度過一生,如果因一次成功或失敗便駐足不前,將自己浸泡在成功的欣喜或失敗的苦澀中,這會讓我們的生活變得空虛甚至陷入平庸。只有那些不斷創造夢想、追逐夢想而且不因夢想的挫敗或實現而停滯不前的人,才能在追求的過程中體驗繽紛多姿的沿途風景,從而體味出生活的苦辣酸甜——這樣的人生,才是充實的人生。
多少次聽到年輕人抱怨工作的辛苦,希望能盡快退休,過上無憂無慮、自由自在的生活。我想,這樣的人即便得到了他們憧憬的生活也不一定會幸福,因為他們只看到生活中的辛苦,不能體味辛苦背后的意義,自然也就難以體驗到逐夢路上不斷征服的快感,而他們追求的“安逸”,遲早會變成無所事事的空虛和迷茫。
追求是一段漫長的過程,成功不過是短暫的一瞬,奮斗的路程不可能一帆風順,成功更不會如期而至。如果我們只是一味地看重“目的地”而忽視沿途的無限風光,或者只將最終目標看成人生的全部,將會使人生變得功利,讓人生缺乏魅力。
曾看過一句頗有意味的話:“上帝發明了挫折,就是為了讓人們能從目的轉向過程。”人不能只是將目光盯在“目的”上,也不能無視過程的意義,更不能在達成“目標”之后便一勞永逸,永享成功的歡欣。因為成功的喜悅是相對于努力的艱辛而言的,如果沒有努力拼搏的過程,成功便永遠與我們無緣。還記得拔苗助長、守株待兔的故事嗎?愚蠢的農夫只看重結果而無視過程,別出心裁地拔高禾苗,最終導致禾苗枯死;可笑的懶漢,沉迷不勞而獲,寄希望于兔子自己“送貨上門”,最終淪為笑料。同樣,成功之后便希望一勞永逸,只怕會被這小小的成功貽誤一生。
如果你正奔跑在逐夢的路上,請不要抱怨目標的遙遠、路途的艱辛,請將眼光轉向沿途的風景。如果你覺得人生空虛茫然,請不斷構建和更新你的人生夢想,并為之付出努力,人生的意義不在于一城一池的得失,而在于永無止境的追求!
昨天,我收到哥哥的一條信息,內容很簡單:“凡所難求皆絕好,及能如愿又平常。我要向新的目標進擊!”是的,這才像我的哥哥,這樣才會有充實的人生!
(作者系江蘇省鹽城市景山中學高三學生)
(侯金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