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頒布與實施,為當前我國基礎音樂教育提出了全新要求,也給我國中小學音樂教學領域的改革工作帶來了積極影響,更促使每一位音樂教師從宏觀的角度思考音樂教育的價值與目的,以及如何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全面提高音樂育人價值。在傳統小學音樂教學實踐中,教師往往會依托教材設計單一課時內容展開教學實踐,缺乏對“如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思考。教師始終占據教學的主導地位,學生只是知識的“收容所”。大單元教學模式是新課程改革以及素質教育理念不斷深化下誕生的一種高效教學手段,在提高學生學習能力、促進學生素養發展方面產生了十分顯著的作用。不僅推動了基礎教育從“知識本位”向“核心素養”的轉變,也真正實現了以學生為中心。鑒于此,本文以人音版小學音樂教學為例,首先闡述了大單元教學的設計步驟,其次分析了小學音樂大單元教學設計的意義,最后結合教學內容從四個方面討論了小學音樂大單元教學設計的方法。
大單元教學模式是一種以自然單元為基礎,用某一主題貫穿整個單元,再由教師根據單元主題對教學內容進行整合,對教學目標進行設定,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教學設計,展開教學實踐的新型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不僅能促使學生形成更為完整的知識結構體系,還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科素養產生著積極作用。從對當前小學音樂教學的實際情況調查可知,部分教師都以課時為單位展開知識教學,對課時之間的聯系性關注較少,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過程的整體把握不強,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小學音樂教學改革和學生的全面發展。小學音樂教師運用大單元教學模式展開教學活動的設計與實施,能很好地避免課時教學帶來的各種問題,促使教師以學生的成長和收獲為目標,以學生的具體情況和發展特點為前提展開教學實踐,助力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大單元教學的設計步驟
首先,要認真研讀教材、課程標準。研讀教材是教師的核心素養之一,教師在利用大單元教學模式展開教學實踐之前,應對教材內容、教材設計框架等進行深入閱讀和細致梳理,理清教材的設計思路,明確大單元教學的設計方向。與此同時,教師還要研讀課程標準中的具體內容,對教學提出的全新要求進行梳理,并將其作為制定單元教學計劃的大方向,為之后大單元教學的順利實施奠定堅實基礎。
其次,要合理劃分知識內容。在教師完成對教材、課標內容的研讀與梳理之后,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性格特征等因素對教學內容進行劃分。明確不同教學內容的目標和性質,并將其與大單元教學方案融合,助力學生音樂素養的發展。
最后,梳理教學順序。關聯性、整體性是大單元教學模式的突出特點。教師在進行單元教學設計過程中,要保證每一環節的學習內容與學生特點相契合,課時之間保持關聯,從而讓學生在學習音樂知識的同時,切實感受到音樂的魅力,在循序漸進的學習進程中,完善自身知識體系,為學生帶來最佳的學習體驗。
二、小學音樂大單元教學設計的意義
(一)實現音樂知識全面拓展
小學音樂教師運用大單元教學模式展開教學活動的設計與實施,會在教材內容的原有基礎上對教學內容進行增加、刪減或者重新整合。而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會融入一些教材中沒有涉及的其他音樂知識,為學生提供涵蓋面更為廣泛的知識內容。不僅打破了教材和傳統教育理念的限制,也在實現豐富課堂內容的同時,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學生對音樂知識的全面拓展。
(二)助力學生綜合能力培養
大單元教學本身就是一種有極強連貫性、整體性的“長線”教學過程。知識與知識之間的聯系性相當明顯。學生在基于此種教學理念的教學實踐中,除了要對知識進行重新構建之外,還需要依靠一些實踐活動才能實現對知識的真正內化與切實應用。“知識的重新構建”促使學生從宏觀角度學習音樂知識?!爸R的實踐運用”則讓學生的學習能力、知識運用能力等得到鍛煉,促進學生綜合學習能力的發展。
(三)發揮音樂課程育人價值
大單元教學模式不僅關注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還關注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運用能力。從這一層面分析,大單元教學模式的育人功能得到了充分體現,學生不僅掌握了音樂知識,其價值觀念、道德品質、思想情感也得到了一定升華,從而全面凸顯了音樂學科的育人價值。
三、小學音樂大單元教學設計的方法
(一)剖析教材,提煉單元內容主題
人音版小學音樂教材的框架由三個部分組成,即“目錄”“具體內容”和“游戲宮、歡樂谷和活頁練習”。第一部分是整一冊教學內容框架的整理和主題;第二部分的具體內容一般包括歌曲學唱、音樂聆聽、旋律模唱、節奏練習和樂理知識;第三部分中的游戲宮、歡樂谷和活頁練習都是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興趣特征所設置的,目的是促進學生對音樂知識的進一步掌握與鞏固。人音版小學音樂教材按學期安排共分為12冊,教材以“課”為基本單位,一至四年級的上冊和下冊由九課內容組成,五年級上冊由七課內容組成,五年級下冊和六年級上下兩冊由八課內容組成,一共包括103個教學單元。囊括對學生愛國主義情懷的培養,民族民間音樂的傳承,外國音樂知識的學習等方面。由于小學音樂教材的內容較多,教師在運用大單元教學進行教學實踐的過程中,可以以每一學期為“節點”進行單元主題的提煉,圍繞核心素養的基本內容設定教學目標。
例如,教師首先要仔細研讀教材內容,理解教材的整體結構和每部分知識的具體內容。包括對音樂作品的分析、知識的介紹、技能的培養等方面,從而實現對教學內容的全面把握,為后續的教學設計打好基礎。其次,分析單元內容。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找到各個部分之間的聯系和共通點,這不僅有助于幫助教師提煉單元主題,還讓整個教學過程更具有針對性和系統性。最后,提煉單元主題。單元主題能囊括整個單元的核心內容,具有較強的啟發性和引導性。在提煉主題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作品的風格特點。如單元中的音樂作品以“古典風”為主,教師在進行單元主題的設定時就可以將其確定為“古典音樂的魅力”。第二,音樂知識的內在邏輯。如單元教學內容涉及音樂節奏或者旋律等基礎知識時,教師可以圍繞“音樂的基礎要素”進行主題設定。第三,重點訓練音樂技能。如該單元以鍛煉學生演唱能力為主,教師就可以設定“歌唱的魅力與技巧”這一單元主題。
(二)解讀課標,整合音樂課程內容
課程標準是教師展開教學實踐的指導和依據,明確了音樂教學的目標、內容、方法和評價等各個方面的要求。因此,小學音樂教師在進行大單元教學實踐過程中,首先要對課標內容進行深入解讀,了解不同年級音樂教學內容的具體知識和具體要求,確保大單元教學符合學段特點,實現對音樂課程內容的有效整合。
例如,小學音樂教師在運用大單元教學模式進行教學設計的過程中,可以從音樂學科的“四大藝術實踐”方面進行音樂課程內容的有效整合,即“欣賞(欣賞·評述)”“表現(造型·表現)”“創造(設計·應用)”和“聯系(綜合·探索)”,并按照學段為學生設置不同的音樂學習任務和學習內容。如在“欣賞”領域中,可以從“音樂情緒情感”“音樂表現要素”“音樂體裁形式”和“音樂風格流派”為主題進行內容整合;在“表現”領域中,可以從“聲樂表演”“器樂演奏”“綜合性藝術表演”和“樂譜知識”四個方面為主題進行整合;在“創造”領域中,可以從“聲音與音樂探索”“即興表演”“音樂編創”三個方面進行整合;在“聯系”領域中,可以從“音樂與社會生活”“音樂與姐妹藝術”和“音樂與其他學科”三個方面進行整合。如在六年級上冊“芬芳茉莉”這部分知識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設定“芬芳茉莉·芳香四溢”的單元教學主題,通過為學生講解中國民歌相關知識,組織學生聆聽不同地區的《茉莉花》民歌,引導學生分析其異同,組織學生進行歌曲改編等方式,體現藝術課程標準中“弘揚民族音樂”的理念,激發學生對民族音樂文化的熱愛情感,促進中國民族音樂的傳承和發揚。
(三)梳理框架,規劃教材設計順序
根據人音版小學音樂教材設計順序,教師既可以從“低段”“中段”“高段”三個角度對教材內容順序進行適當的增加與刪減,也可以針對某一冊教學內容進行重新規劃,以此總結單元主題,梳理知識框架,讓學生實現由易到難的層次性學習,促使學生更為完整地掌握音樂知識。
以人音版小學音樂三年級下冊教學為例,該冊內容包含“愛祖國”“美妙童音”“我們的朋友”“春天的歌”“音樂會”“牧童之歌”“老師您好”“家鄉贊歌”“擁軍”九大課程,在進行大單元教學前,教師可以對教材進行深入研讀,將每一課確定為單元主題。通過對上述九個單元主題的分析,教師可以將其中一個大單元主題確定為“多彩的中國”,以“愛國主義”為主旨,學習第一課“愛祖國”,讓學生通過音樂感知并表達深厚的愛國情感,準確演唱愛國歌曲。之后再走進第三課“我們的朋友”,引導學生感受大自然的美麗,培養學生對生態環境的保護意識,使其學會用音樂表達自然的美妙與和諧。接著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走入“春天的歌”,讓學生通過聆聽感受春天的美好和喜悅,熱愛大自然,熱愛生命。接著再進入到“家鄉贊歌”,進一步深化學生對大自然、對家鄉的熱愛之情。最后走入“擁軍”,實現與第一課“愛祖國”的首尾呼應,進一步深化學生對大單元主題的理解與感知。讓“多彩的中國”形成一個完整的大單元教學故事。
(四)融合創新,深入項目教學模式
由于各種客觀因素的影響,學生與學生之間存在客觀化差異,這種差異既不可消除也不容忽視。因此,小學音樂教師在利用大單元教學模式展開教學實踐的過程中,要充分重視學生的客觀差異性,深入探究既能滿足學生學習需求,又能促進學生實現對知識更為全面、深入理解的大單元教學方式。項目式教學模式是新課程改革以及素質教育理念不斷深化下誕生的一種高效教學手段。小學音樂教師將項目式教學模式與大單元教育理念進行融合,不僅能為學生提供一種更有深入性、實踐性的學習體驗,還能促使學生在項目探究的過程中產生更為強烈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合作性,提高學生的創新性,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實際過程中,運用自己所學習的相關知識,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完成任務,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和自身綜合能力。
以人音版小學音樂四年級下冊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將《跳起來》《歡樂秧歌》兩課內容知識進行整合,并確定“快樂的音樂舞蹈”的大單元主題。在進行教學實踐過程中,通過讓學生欣賞多樣的舞曲,感知不同地區和文化的舞蹈風情,培養學生對多元音樂文化的興趣和尊重,體驗音樂的節奏感和韻律美。另外,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嘗試進行簡單的舞蹈動作編創,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首先,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對學生進行分層,如將音樂素養較高,課堂表現積極的學生分為A層次;將音樂素養一般,課堂表現一般的學生分為B層次;將音樂素養較弱,課堂表現相對消極的學生分為C層次。之后,再按照“同組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以“1名A層次學生+2名B層次學生+1名C層次學生”的方式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學習小組。并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為學生布置不同的合作探究任務。如“搜集《小步舞曲》的歷史背景和創作故事”“根據《我們大家跳起來》的節奏變化,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舞蹈編創”“利用教師提供的舞蹈服裝、打擊樂器等教輔工具進行創意實踐活動”等。并在學生完成項目內容之后,組織學生進行系統、多元的評價活動。這種方式不僅能進一步活躍課堂教學氛圍,也讓學生對音樂知識的學習與理解更有深度,促進學生全面學習能力以及核心音樂素養的培養與發展。
四、結語
總而言之,小學音樂教師基于大單元教學理念展開教學活動的設計與實施,需要根據學科素養與藝術課程標準,通過認真研讀教材、整合教學內容等方式進行教學實施,在凸顯音樂學科育人價值的同時,促使學生能全面、系統地掌握音樂知識。小學音樂學科的大單元教學尚處于初級探索階段,需要廣大音樂教育工作者的深入探索和不懈努力。大單元教學必然會成為未來音樂教育的發展趨勢,基于大單元教學理念的小學音樂教學也需要一個過程,相信在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動下,在素質教育理念的深入滲透下,在廣大音樂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下,大單元教學模式的發展前景會越來越好,也必然會成為凸顯音樂育人價值,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力量。
(劉" 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