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寶林 韓慶偉
摘要:本文在闡述城市風景園林植物配置多樣性和生態效益之間關系的基礎上,討論了植物配置多樣性促進生態效益,生態效益反饋植物配置多樣性及兩者和諧發展等問題。同時對城市風景園林植物配置多樣性進行分析,主要從基本原則,多樣性表現及影響因素等方面進行闡述,對城市風景園林生態效益進行論述,包括空氣凈化功能,雨水的收集與利用,生物多樣性的保護等。并討論了植物配置多樣性在生態效益方面的作用,主要表現在增加生物多樣性,改善微氣候和強化生態服務功能等方面。
關鍵詞:城市風景園林;植物配置多樣性;生態效益;空氣凈化;生物多樣性保護
在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的背景下,城市風景園林建設逐漸被人們重視起來。植物配置多樣性在城市風景園林中占有重要地位,不僅關系到園林美觀實用,而且與生態效益息息相關。所以探討城市風景園林中植物配置多樣性與其生態效益之間的關系有著十分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指導意義。
1 城市風景園林植物配置多樣性與生態效益的關系
1.1 植物配置多樣性對生態效益的貢獻
城市風景園林植物配置多樣性對生態效益優化具有重要意義。增加植物多樣性可以促進生態系統服務,例如改善空氣質量、調節微氣候和扶持生物多樣性。這一配置通過植物間互補作用及相互聯系提高生態系統穩定性從而更加抵抗外界干擾。另外,植物配置的多樣化也可以為多種生物繁衍生息提供更多棲息地,進而加強生態系統內在聯系與循環。
1.2 生態效益對植物配置多樣性的反饋
生態效益對植物配置多樣性亦有正向作用。良性的生態系統可以保持并加強植物多樣性并形成良性循環。隨著土壤質量、微環境等生態效益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物種能夠存活繁衍下來,使植物配置更加豐富。這說明生態效益的提高不但直接有利于原有植被生長,而且可以為更多植物引進與適應創造了條件,從而促進了生態系統多樣性與整體功能的發揮。
1.3 植物配置多樣性與生態效益的協調發展
為使植物配置多樣性和生態效益相協調,必須考慮植物之間的相互作用、當地生態條件和人類活動等因素。通過對植被進行科學規劃與管理、合理選擇與布局,能夠使其生態效益達到最大化,還應注重維護植物配置多樣性,保障生態系統健康持續發展。協調發展不僅需要重視目前生態效益的發揮,更需要預見到植物多樣性可能在未來生態系統服務中發揮的作用,以確保長期生態安全以及風景園林美觀及功能性。
2 城市風景園林的植物配置多樣性
2.1 植物配置的基本原則
2.1.1 生態優先原則
城市風景園林設計施工中生態優先原則,強調植物配置應本著維持生態平衡、保護自然環境的宗旨。選擇能夠相互支撐和加強生態系統服務,建立良好共生關系共同維持生態平衡和抵抗外來入侵種的種類。遵循生態優先原則進行城市風景園林建設,可以體現出對自然的尊重和促進城市綠色生活空間質量的提高。這一實踐可以在都市營造出充滿生機與活力的自然景觀,給公眾帶來一個愜意舒適的休閑空間[1]。另外,生態優先原則還可以改善空氣質量、保護水資源、增加生物多樣性、美化城市環境、節能減排和促進公民身心健康等。
2.1.2 美學原則
園林設計的美學原則強調了植物配置所具有的審美價值以及觀賞效果,并致力于給人帶來多向感官體驗。設計師需要對植物色彩,形態以及季節變化要素進行深度挖掘,從而創造出一個富有魅力和諧統一的空間。也需要充分考慮到植物間色彩搭配問題,創造層次豐富且協調的視覺效果。同時利用植物形態特點營造趣味空間層次感。另外,還需要考慮植物不同季節生長狀態的變化,借助季節性變化來增加動態美,強調植物與其周邊環境的協調交融,充分考慮生長習性、地域特色及生態環境以提高園林生態價值。
2.1.3 實用性原則
實用性原則強調植物的配置要符合功能需求,使用要方便。選擇合適的植物種類及布局方式可有效調節園林內部溫度,濕度及通風狀況,給公眾提供舒適活動環境。另外,植物能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改善空氣質量、利于公眾健康。城市里,噪聲嚴重影響著市民的生活質量。通過合理的植物配置,能有效降低噪聲的擴散,給公眾創造安靜的休閑空間。園林設計應充分考慮到公眾休憩、娛樂的需要。通過植物的合理布局,可向公眾提供座椅和遮陽設施,讓公眾在園林里輕松愉快的休閑時光。為保證園林長期可持續發展,應選擇易維護且生長較慢的植物來減少維護成本。
2.2 植物配置的多樣性體現
2.2.1 樹種多樣性
城市風景園林,植物配置多樣性不只是栽植各種樹木,更重要的是在品種選擇上要尋求豐富性、平衡性、適應各種環境條件、滿足人們視覺美感要求。多樣化的植物種類涉及本地樹種和外來樹種之間的科學匹配,兼顧生態習性,生長周期和景觀效果諸多方面,才能在城市里營造出既有安定又有活力的自然體系。比如落葉樹和常綠樹合理搭配能夠保證園林四季景觀效果不一,而通過精心布置不同樹種的花期,可以使園林在一年四季都有花相伴,提供不斷變化的視覺享受。另外,在樹種選擇上還應兼顧抗病蟲害能力、城市污染耐受性等因素,從而降低養護成本,增加生態效益。
2.2.2 植物配置形式多樣性
就植物配置形式多樣性而言,城市風景園林以植物群落建設為核心,通過對不同植物進行空間排布和搭配,營造層次豐富、變化豐富的風景。配置形式不拘泥于形式,既有傳統對稱式配置,又涵蓋了自然式或者抽象式設計技巧,以適應不同場所的功能需求與審美追求。設計師綜合考慮植物的顏色,質地,形狀及大小等因素,巧妙地把植物編織到園林中的每一個角落中去,目的就是要通過這種有機布局創造出自然和諧的環境[2]。園林內小徑、水體和座椅與植被結合在一起共同組成了一幅栩栩如生的圖畫,使園林空間既有節奏感又有驚喜感。
2.2.3 季節變化多樣性
季節變化是大自然賜予的財富,園林通過植物配置景觀為人帶來了愉快的情緒、提高了城市的生態價值、強化了季節的感知。春季選擇櫻花、桃花、油菜花等花卉植物打造五彩斑斕的花海。在炎熱的夏季,選擇喬木、灌木和其他濃蔭植物作為乘涼的場所,以減輕城市熱島的影響,提高生態環境質量。金秋時節正是豐收時節,選擇果實累累的果樹,展現金秋欣欣向榮的景象。樹葉黃落在地上構成了一道優美的落葉風景,體會著時光流轉與生命輪回。冬天選擇枯枝,竹子等組成簡約飄逸的枝丫剪影給人以寧靜幽遠的思考空間,體會生命的力量與頑強。
2.3 植物配置多樣性的影響因素
2.3.1 地域環境因素
城市風景園林植物配置多樣性在豐富城市生態景觀的同時,更是可持續發展不可忽視的內容。其中地域環境起著關鍵的影響。其中包括氣候條件、土壤性質和水文狀況這些自然要素共同形塑著一個地區可種植植物的基本構架。比如寒冷地區不宜種植熱帶植物,沿海城市需要選擇能夠耐受鹽堿的草木。這些情況直接決定著植物生長的局限與可能,所以植物配置必須綜合考慮當地氣候適應性、土壤肥力、水資源可用性等因素。
2.3.2 城市規劃因素
以城市規劃為例,植物配置多樣化深受其戰略性規劃設計理念影響。城市總體布局如建筑密度,道路網格,公園及綠地分布等都對植物配置有顯著影響。合理規劃可以確保植物種類豐富和空間合理使用,也有利于保持生物多樣性。另外,交通、公共設施等基礎設施的分布還影響著綠地的形態,規模及其在城市生態網絡中的連接程度,從而影響到植物配置多樣性及生態效益。
2.3.3 社會文化因素
在城市風景園林中,社會文化對植物配置的多樣性又是一個重要的影響。居民的綠色空間需求,審美偏好和自然價值觀念在植物的選擇和配置中投射了鮮明的社會文化烙印。不同文化背景與歷史傳統往往選擇象征意義或地方特色植物來使城市獲得特殊文化身份。同時社會經濟發展水平與教育程度還間接地通過影響生態環境保護意識而體現為植物多樣性配置。
3 城市風景園林的生態效益
3.1 城市風景園林的生態效益分析
3.1.1 空氣凈化功能
城市風景園林對凈化空氣起著必不可少的作用。植物通過葉面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有害氣體,同時釋放氧氣,這一過程對調節城市空氣質量至關重要。城市風景園林在減緩城市熱島效應方面有著顯著的作用。城市熱島效應指建筑物,道路和其他人造表面對太陽輻射的吸收和貯存使城市地區溫度上升。園林內樹木、植被可以吸收太陽輻射、降低地表溫度等,有效地緩解熱島效應[3]。另外,樹木、植被也為人們提供了陰涼,使城市居民可以在炎炎夏日里擁有舒適的戶外活動空間。城市風景園林還起到了節能減排的積極效果。植物蒸騰作用可使大氣水分含量升高,利于氣溫下降。同時樹木遮陽作用可使建筑物表面溫度下降,空調和其他制冷設備用量減少,進而減少能源消耗。對于減輕我國的能源壓力和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3.1.2 雨水收集和利用
園林內土壤、植物及開放水體對雨水有較強的吸納能力。降雨期間,各要素綜合作用減緩了徑流速度并減少了城市內澇風險。不但如此,園林系統通過植被蒸騰作用促進了水分循環,水資源利用率得到了進一步提升。在城市水資源日益緊張的大環境中,園林系統這一特點就變得格外珍貴。收集的雨水可用于園林植物灌溉,補充開放水體,也可用于其他非飲用渠道。這一辦法既節約寶貴水資源,又減少城市對于淡水供應的依賴性,有利于可持續發展。植被蒸騰作用有利于地面溫度下降和城市熱島效應延緩。同時園林內植物也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氣、改善空氣質量。另外,園林也是城市居民休閑娛樂和親近自然的良好場所,有利于改善居民生活質量。
3.1.3 生物多樣性保護
關于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城市風景園林是各類生物的棲息地,構成城市生物多樣性研究的熱點地區。這片綠意盎然的區域不只是眾多植物種類的匯聚之地,也熱烈歡迎各種昆蟲、鳥類以及小型哺乳類動物的蒞臨,它們在這里繁殖生息,共同構筑了一個錯綜復雜的食物鏈和生態環境。這種生物多樣性在豐富城市自然環境的同時,也在維護生態平衡,提高生態系統穩定性和韌性等方面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3.2 植物配置多樣性對生態效益的影響
3.2.1 提高生物多樣性
在城市風景園林設計當中,植物配置是否多樣是保持生態平衡的一個關鍵因素。通過對不同植物種類的仔細挑選與搭配可大大促進生物多樣性。這種多樣性既表現為植物本身的豐富性,也表現為因此而引來了種類繁多的昆蟲、鳥類和小型哺乳動物。在這種生態環境下,各種生物互相依存、互相作用,共同構筑了一個穩定的食物鏈與生態系統[4]。這些生物鏈與生態系統交織在一起,構成了巨大的生物網絡,為城市生態環境的保護奠定了牢固的基礎。以此為基礎,增強了城市生態系統穩定性,保持了各生物間平衡關系。
3.2.2 改善微氣候
微氣候的改善受到了人們的普遍重視,而植物配置的多樣性問題尤為突出。植物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和放出氧氣來促進空氣質量的改善。它的遮陰和蒸騰作用使地表溫度下降,形成涼爽的環境。多樣性的植物配置增加了綠化覆蓋率,加強了生態適應性,豐富了城市景觀,提高了美學價值,給市民提供了一個舒適的居住環境。植物蒸騰及遮陰作用使氣溫下降,能源消耗及溫室氣體排放減少,城市微氣候明顯改善。植物配置多樣性在改善城市微氣候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城市生態系統的穩定。關注城市建設中植物配置的多樣性,是改善城市微氣候和城市可持續發展最重要的手段。
3.2.3 增強生態服務功能
加強生態服務功能,植物配置多樣化是根本。植物可以有效地緩解城市排水系統壓力,同時還可以吸收雨水。其原因是植物根系有助于雨水向地下滲透并減少徑流速度以緩解排水壓力。另外,植物濃密的葉片可以延緩雨水沖刷地面、減少泥沙流失、有利于城市水土資源保護。植物的出現,對減緩城市熱島效應同樣有著重要的作用。綠色植被可以吸收太陽輻射和降低地面溫度以緩解城市熱島效應[5]。這樣既有利于改善居民生活質量又利于降低能源消耗、減少城市碳排放、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多元化植物配置也可以豐富城市生物多樣性并給城市生態系統帶來更大物種多樣性。
4 結語
本研究對城市風景園林中植物配置多樣性與其生態效益之間的關系進行多角度論述,目的在于為城市風景園林建設提供理論支持及實踐指導。但是,在城市風景園林中,植物配置的多樣性與其生態效益之間的關系卻是個比較復雜的課題,有必要對其進行深入的研究與探索。今后工作中將再接再厲,對城市風景園林植物配置多樣性和生態效益之間的關系進行深入的研究,從而為城市風景園林建設作出更多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杜鵑.生態理念指導下的城市風景園林景觀設計創新研究——評《城市園林景觀設計》[J].現代城市研究,2021(9):134.
[2] 孫斐.風景園林設計的植物配置與規劃探討[J].居舍,2021(3):112-113.
[3] 孫明.城市風景園林設計與園林植物保護研究[J].工程技術研究,2020,5(24):207-208.
[4] 黃素梅.城市生態風景園林設計中植物的主要功能和配置方法[J].現代園藝,2018(9):112-113.
[5] 列志旸,周彤彤,李潔.城市森林對風景園林建設的影響[J].綠色科技,2017(7):3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