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然

新加坡魚尾獅公園。本文圖/視覺中國
5月8日,作為國會議員履職的最后一天,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收到了他所在的人民行動黨議員們獻上的一份特殊禮物:由新加坡香格里拉大酒店糕點師特別設計制作的立體蛋糕。
蛋糕上呈現了李顯龍熱愛的事物:東南亞美食娘惹糕、米暹,發布社交媒體帖文的手機,編程教材,美國企業家馬斯克的自傳,以及《改變世界的100個人》圖書,還飾有閩南語字樣“謝謝你”。
這個特別的蛋糕,是為紀念李顯龍自2004年開始的20年新加坡總理生涯。文化多元的城邦小國新加坡,在世界經濟整體發展并不樂觀的背景下,過去20年里實現了總量超三倍的經濟增長。與此同時,李顯龍在外交風格上也獨具特色:他并不像其他一些“發達小國”領導人那樣恪守中立、謹小慎微,并不懼于向世界主要國家公開表達不同意見,有時甚至引發外交糾紛。但與此同時,從華盛頓到巴黎、柏林等,外界依然愿意聆聽他的“亞洲聲音”。
一定程度上,李顯龍的外交影響力源于父親李光耀打下的基礎。“因為新加坡在國際社會中享有盛譽,這意味著無論是誰擔任領導人,(他)都會受到世界重視?!毙录悠虑皣鴷h員陳慶文對《中國新聞周刊》說。但不可否認的是,李顯龍同樣為其后輩留下了新加坡的特殊“盛譽”。
2023年3月31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人民大會堂會見來華進行正式訪問的新加坡總理李顯龍。中新領導人宣布,將兩國關系提升為全方位高質量的前瞻性伙伴關系。這是李顯龍自2004年以來的第14次訪華,也是他以總理身份進行的最后一次中國之旅。訪問期間,李顯龍專程游覽了廣州歷史街區永慶坊,贊揚這里“修舊如舊”,和新加坡特色的組屋“有異曲同工之妙”。
中新兩國文化相通,曾是李光耀時期雙邊關系高速發展的基礎。深諳中國文化的李顯龍同樣善于利用這一優勢拉近距離。新加坡前駐華大使陳燮榮曾回憶,2004年5月,李顯龍在出任總理前到訪北京,出席中新首屆雙邊合作聯合委員會會議。當中國領導人祝賀他將履新總理時,李顯龍脫口而出“高處不勝寒”。
“能引用蘇軾的詩句,為他贏得了中國觀眾的鼓掌。正是這些東西可以幫助他建立聯系。”陳燮榮指出,蘇軾是李顯龍偏愛的詩人。6年后,李顯龍在上海世博會期間訪華,專程坐高鐵前往湖北赤壁,大談三國故事和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被傳為佳話。
不過,就中新關系而言,李顯龍真正重要的貢獻,是在特殊時期的發聲。2020年7月,正值中美關系低谷期,訪問美國的李顯龍就中美關系問題公開發表談話。他直指美國兩黨將中國視為威脅“對世界來說是個壞兆頭”,呼吁無論誰成為下一任美國總統,最重要的目標都應當是穩定和中國的關系。
針對一些西方分析人士關于“跨國公司撤離香港將有利于新加坡”的言論,李顯龍亦澄清說,香港穩定繁榮“對香港、對新加坡、對地區都更好”。
美國外交關系委員會高級研究員凱倫·布魯克斯指出,由于新加坡和中國關系良好、文化相通,又因高度發達的經濟社會而在西方世界具備了“可信度”,自尼克松以來,歷屆美國總統都在不同程度上愿意聆聽新加坡“國父”李光耀對中國問題的見解。曾在哈佛大學、美國陸軍指揮參謀學院就讀的李顯龍,既能說流利的英漢雙語,又維持了新加坡的開放和繁榮,也就收獲了自己的“美國聽眾”。
奧巴馬執政時期,李顯龍2016年訪美,美國總統時隔31年在白宮為新加坡總理舉行正式歡迎儀式。特朗普擔任總統時,將新加坡選定為和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的首會之地。拜登就任總統后,其副總統哈里斯2021年8月首次訪問亞洲即到訪新加坡。

2024年4月29日,(左起)新加坡副總理兼財政部長黃循財、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印尼前總統佐科·維多多、印尼當選總統普拉博沃舉行會晤。?

2024年5月1日,新加坡總理李顯龍(中)在五一勞動節集會上發表卸任前最后一次重要講話。
對李顯龍而言,他看待大國關系的出發點是現實主義。他曾坦言,處理國際事務中的嚴峻現實是“有力量的國家制定議程”,作為小國的新加坡則必須要有一個包括“大國朋友”在內的“朋友網絡”。
近年來,依賴貿易全球化維持增長的新加坡,尤其感受到美國歷屆政府不斷變化的對華政策對亞太經濟帶來的沖擊。增加政策的穩定性和可預測性,是他常向美國人提出的建議。
然而,隨著國際沖突局勢和大國競爭加劇,留給新加坡保持平衡的空間已越來越小。李顯龍任內,新加坡和美國的安全防務合作全面深化,2005年成為美國的主要安全合作伙伴,2015年簽署強化防務合作協議,2019年續簽允許美軍進入新加坡??哲娀氐恼徑鈧渫?。2022年3月5日,新加坡譴責俄羅斯對烏克蘭的軍事行動并宣布參與對俄制裁,成為較早做出這一決定的美國亞洲伙伴。
另一邊,中國自2007年以來一直是新加坡最大的投資目的地。李顯龍在任內推動2008年中新天津生態城和2015年中新重慶互聯互通倡議落地。同年,中新關系升級為與時俱進的全方位合作伙伴關系。值得注意的是,新加坡新總理黃循財,曾出任新加坡—天津經貿委員會聯合主席和新加坡—四川貿易與投資委員會聯合主席。
2023年12月6日,國務院總理李強在人民大會堂會見來華訪問的黃循財。黃循財表示,新方高度重視新中關系,愿同中方密切高層交往,在經貿、投資、綠色發展、數字經濟等領域深入推進務實合作,為維護地區和平、穩定與發展發揮積極作用,推動新中全方位高質量的前瞻性伙伴關系不斷向前發展。
5月6日,黃循財在就任總理前夕接受采訪時,特別表示新加坡長期堅持一個中國政策,在與中國建交前就秉持這個態度,“不允許自己被任何支持‘臺獨的事業所利用”。有分析認為,這顯示出新加坡政府汲取了李顯龍上臺前后中新關系波折的教訓。
“在未來,這種情況可能越來越多:在某些問題上,新加坡的立場可能與一個大國一致,但在其他問題上可能與另一個大國一致。新加坡領導人必須確定什么符合自己的國家利益,同時必須確保相關大國理解新加坡的立場?!标悜c文說。
面對這一難題,黃循財出任總理后,新加坡還將延續李顯龍的外交定位與思路。“新加坡在經濟上與美國和中國關系密切,因此無法脫離其中任何一個國家。無論誰當政,這一點都不會改變?!泵苄髮W安娜堡分校新加坡裔教授林愿清對《中國新聞周刊》說。
在印度尼西亞避暑勝地茂物,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印尼總統佐科,以及新加坡候任總理黃循財、印尼當選總統普拉博沃,四人都穿著印尼民族服飾,共坐聊天。4月29日的這幕場景,是李顯龍卸任告別之旅的最后一站。李顯龍說,想到新印尼關系的特殊之處,這趟“最后的旅程”令人難忘。
由于族群、宗教、邊界等諸多因素,新加坡和印尼的關系曾長期面臨挑戰。如今被各方公認的轉折點,出現在2004年12月印度洋大海嘯發生之際。就任新加坡總理才四個月的李顯龍,果斷派出武裝部隊前往印尼亞齊開展人道主義援助。此后,隨著印尼進入了佐科長期執政的穩定發展時期,雙方就空域管理、防務合作、引渡逃犯等諸多歷史問題達成協議,困擾新加坡多年的鄰國關系問題基本得到解決。
觀察今天新加坡的周邊安全形勢,外界已很難想象李光耀將新加坡和以色列相對比的時代。獨立以來,新加坡是東南亞唯一一個華人占多數的國家,地處人口眾多且穆斯林人口占多數的印尼和馬來西亞之間。李光耀曾指出,新加坡必須像以色列一樣“超越地區其他國家”,成為國際投資的主要目的地。對外開放、雙語政策、發展交通,一系列關鍵發展戰略的出發點,都可以溯源到新加坡對周邊安全環境的擔憂。
然而,李顯龍執政的20年里,在東盟長期和平的大背景下,新加坡和周邊國家關系總體發展良好。李顯龍執政期內曾和6任馬來西亞總理合作,解決了一些延宕數十年之久的邊界和交通難題。雖然李顯龍依然將新馬、新印尼關系和中新、新美關系并提為新加坡最重要的四大對外關系,但對新加坡而言,地區關系的挑戰已經從周邊安全焦慮轉變為東盟的領導力問題。
2019年5月,李顯龍在第十八屆香格里拉對話會開幕式上發表講話。在回顧東南亞歷史時,他將“越南入侵柬埔寨”稱為一個里程碑事件。同期,在就泰國前總理普倫去世致唁電時,李顯龍亦提到泰國“幫助抵御越南入侵”。兩起事件在東盟內部引發了一場不大不小的外交風波,越南、柬埔寨對此表示抗議,柬埔寨首相洪森指責李顯龍“支持種族滅絕”。
針對東盟地區復雜的歷史及地緣政治問題,李顯龍曾以協調方自居,認為新加坡處于相對有利位置,“各方都希望我們多站在它一邊”。但近年來,當他試圖從捍衛共同價值觀角度出發實踐新加坡的領導力,面對小至柬越歷史,大至緬甸問題、南海問題等地區熱點,都未能拿出得到東盟內部普遍認可的解決方案。與此同時,作為新興經濟體的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快速發展,并以更具雄心的海洋戰略試圖提升自己的區域和國際影響力。
針對新局勢,李顯龍在執政后期愈發重視“大國朋友”“鄰國朋友”之外的“遠方朋友”。今年4月,黃循財出訪德國、法國,宣布將新加坡和兩國的關系分別提升為戰略伙伴關系和全面戰略伙伴關系,刷新了新加坡和歐盟國家伙伴關系的新紀錄。
離任總理一年前的2023年5月,李顯龍還進行了一趟遠赴南非、肯尼亞的旅程,并在此期間感染新冠。這是他一年之內第二次訪問非洲。2022年6月,李顯龍曾到盧旺達出席英聯邦國家領導人會議。
對新加坡而言,非洲固然遙遠,但與新加坡分處印度洋兩端,是輸出投資的未來目的地。以盧旺達總統卡加梅為代表的一些非洲領導人亦對新加坡情有獨鐘。卡加梅在李顯龍任內三次訪新,期待將盧旺達發展成為“非洲的新加坡”。
分析認為,在大國競爭日趨激烈,東盟內部領導地位受到挑戰的大背景下,李顯龍時代的新加坡已開始采取更主動進取的外交行動。如今,李顯龍的繼任者黃循財亦提出,新加坡“應該放眼海外,作為國際社會負責任的成員盡自己的一份力量”。不過,分析多認為,他想像李顯龍那樣和世界各國領導人構建起私人聯系,還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