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鑫
(山西廣播電視臺,山西 太原 030000)
隨著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和互聯網的普及,新聞傳播領域經歷著巨大的變革。傳統媒體面臨著傳統觀眾群體的轉變和新媒體競爭的挑戰,而短視頻平臺迅速崛起,成為受眾獲取信息和娛樂的重要渠道。在這個多元化和碎片化的傳媒環境中,傳統媒體如何與短視頻平臺實現協同發展,成為了一個備受關注的議題。傳統媒體與短視頻平臺的協同發展既是一種合作機制,也是一種內容創新和傳播模式的探索。傳統媒體擁有豐富的新聞資源和專業團隊,具備深度報道和權威性的優勢,而短視頻平臺則以獨特的形式和迅捷的傳播速度吸引了大量年輕用戶。將兩者有機結合,可以實現信息質量和傳播效果的雙贏。然而,在實際操作中,傳統媒體與短視頻平臺的合作面臨著一些挑戰和問題。合作模式不夠成熟、內容質量參差不齊、受眾接受程度不一等等,都需要進一步研究和探索。因此,本文旨在深入探討傳統媒體與短視頻平臺的協同發展,分析合作模式、內容創作和傳播方式以及受眾接受程度等方面的情況。通過實證研究和案例分析,提出相應的建議和策略,以促進傳統媒體與短視頻平臺的更好協同,實現新聞傳播的多元路徑,滿足受眾個性化需求,推動傳媒領域可持續發展。
在傳統媒體與短視頻平臺的合作中,可以出現多種形式和機制[1]。常見的合作形式和機制分析包括五種。
一是資源共享合作。傳統媒體與短視頻平臺可以通過資源互補、信息共享的方式展開合作。傳統媒體可以提供新聞報道、專業內容和品牌影響力等資源,短視頻平臺則可以提供創意和技術支持、年輕用戶群體等資源。雙方可以通過合作共享資源,實現互利共贏。
二是內容輸出合作。傳統媒體可以將自己的內容輸出到短視頻平臺上進行展示。通過在短視頻平臺上發布適合年輕用戶口味的短視頻內容,傳統媒體可以拓展新的受眾群體和傳播渠道。這種合作形式可以提高傳統媒體在社交媒體上的曝光度和品牌知名度。
三是聯合創作合作。傳統媒體與短視頻平臺可以共同策劃、制作和推廣原創內容。雙方共同參與節目或項目的策劃、制作和運營,通過合作創作出更具吸引力和創新性的內容。這種合作形式可以結合傳統媒體的專業知識和短視頻平臺的創意和技術優勢,提升內容質量和用戶體驗。
四是數據分析合作。傳統媒體與短視頻平臺可以通過數據分析合作,共同探索受眾的需求和喜好,優化內容策劃和推廣方案。傳統媒體可以借助短視頻平臺的用戶數據和分析工具,更準確地了解受眾反饋和行為,從而做出更加精準的決策和調整。
五是營銷推廣合作。傳統媒體與短視頻平臺可以合作進行品牌推廣和營銷活動。通過聯合舉辦活動、合作推廣和廣告投放等方式,傳統媒體可以借助短視頻平臺的年輕用戶群體和社交媒體傳播效應,提高品牌影響力和市場份額。合作形式和機制的選擇取決于雙方的需求和資源,需要通過充分溝通和合作協商,找到適合雙方的合作方向和模式,實現互利共贏的目標。
在傳統媒體與短視頻平臺的合作中,可能會面臨一些問題和挑戰[2]。常見的問題和挑戰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版權保護問題。由于短視頻平臺的特性,存在內容侵權的風險。傳統媒體在與短視頻平臺合作時,需要注意保護自身的版權和知識產權,防止未經授權的內容被非法傳播或使用。
二是內容質量和可信度。短視頻平臺上的內容多樣性和用戶生成內容的特點,可能會影響到內容的質量和可信度。傳統媒體在與短視頻平臺合作時,需要篩選和驗證內容,確保傳遞給受眾的信息準確、可信。
三是平臺算法的影響。短視頻平臺通常采用個性化推薦算法,根據用戶的興趣和偏好推送內容。這可能導致傳統媒體的內容在平臺上的曝光度較低,影響到合作效果。為了提高合作效果,傳統媒體需要了解平臺算法的工作原理,并調整相應的策略。
四是受眾接受程度和轉化率。傳統媒體在短視頻平臺上的內容推廣式和盈利能力。傳統媒體需要思考如何在短視頻平臺上實現商業價值和盈利,以保證合作可持續發展。
五是跨平臺協同和資源整合。傳統媒體與短視頻平臺的合作往往涉及跨平臺協同和資源整合。合作雙方需要解決技術、數據、人員等方面的資源整合問題,以確保合作順利進行。以上問題和挑戰需要傳統媒體和短視頻平臺共同關注和解決。通過加強合作溝通、制定有效的合作策略,雙方可以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實現合作的最佳效果。
傳統媒體在內容創作方面具有多方面特點。
一是專業性。傳統媒體通常由一支經過專業培訓和資質認證的新聞團隊負責內容創作和報道。他們具備一定的行業知識和專業素養,能夠提供客觀、準確和深入的新聞報道和分析。
二是深度報道。傳統媒體注重通過深入調查和采訪,全面報道和分析事件和話題。他們會挖掘背后的故事,提供更多細節和背景信息,讓受眾對事件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認識。
三是多樣性。傳統媒體可以涵蓋多種形式的內容,包括文字報道、圖片、視頻、音頻等。他們可以通過各種不同的方式來呈現信息,以滿足不同受眾的需求和偏好。
四是高可信度。傳統媒體通常依賴于嚴謹的報道流程和編輯審核,以確保信息的準確性和可信度。他們會核實和驗證消息來源,并審查和編輯報道,以防止出現錯誤或偏見。
五是責任感。傳統媒體承擔著監督和公共服務的職責,他們注重公共利益和社會責任,致力于向公眾提供真實、客觀、有價值的信息。他們在選擇報道內容和表達方式時,會考慮到社會影響和價值導向。傳統媒體的內容創作經過一系列嚴謹的流程和審核,能夠為受眾提供可信、準確和多樣化的信息。他們以專業性和深度報道為特點,全面分析和解讀新聞事件。同時,傳統媒體具有高可信度和負責任的態度,注重公共利益和社會責任[3]。
短視頻平臺的內容生產和傳播方式具有5 個特點。
一是用戶生成內容(UGC)。短視頻平臺的內容主要由用戶自主創作和上傳。用戶可以使用平臺提供的拍攝、剪輯、濾鏡等工具,將自己的創意、生活片段、才藝展示等內容制作成短視頻。UGC 的性質使得短視頻平臺上的內容多樣性和個性化程度非常高。
二是簡潔明快。短視頻平臺的內容以簡潔明快為特點。由于時間限制,短視頻通常時長在幾秒到幾分鐘之間,內容呈現更加直接、精煉,強調節奏感和視覺沖擊力。這種形式適應了現代人快節奏生活和碎片化閱讀的需求。
三是社交共享。短視頻平臺注重社交和分享功能。用戶可以通過點贊、評論、分享等方式與其他用戶互動,形成社交網絡和社群。其內容也可以快速在平臺內外傳播,通過社交關系鏈和推薦算法擴散,形成內容裂變效應。
四是個性化推薦。短視頻平臺通常采用個性化推薦算法,根據用戶的瀏覽歷史、興趣偏好和社交關系等信息,推送符合用戶興趣的內容。這種個性化推薦模式能夠提供更加精準和有針對性的內容,提高用戶參與度和忠誠度。
五是創新性和娛樂性。短視頻平臺鼓勵用戶創新和表達個性,內容更加注重創意和娛樂性。用戶可以通過劇情設置、音樂配合、特效處理等方式提升內容的吸引力和趣味性。這種創新性和娛樂性使短視頻平臺成為年輕人喜愛的娛樂和消遣方式。短視頻平臺的內容生產和傳播模式與傳統媒體有著明顯的差異。用戶生成內容成為主導,簡潔明快的形式滿足了用戶碎片化閱讀的需求,社交共享和個性化推薦增強了用戶互動和參與度。同時,創新性和娛樂性的特點使短視頻平臺成為年輕人追求娛樂和創造的平臺。
受眾對傳統媒體和短視頻的使用習慣和偏好有多個方面。
一是平臺選擇。不同年齡段的受眾在平臺的選擇上可能有所差異。傳統媒體更多地吸引了中老年受眾,他們習慣于通過電視、報紙和廣播等傳統媒體獲取新聞和信息,而年輕一代更傾向于使用短視頻平臺,如抖音、快手等。
二是內容類型。傳統媒體通常提供新聞、專題報道、深度分析、電視劇等多樣化的內容。這些內容更注重事實性、客觀性和權威性;而短視頻平臺上的內容更加多樣化,包括搞笑、娛樂、美食、旅行等內容,更具趣味性和娛樂性。
三是使用場景和時間。傳統媒體通常可以在家庭、辦公室、公共場所等固定場所使用,比如打開電視觀看新聞節目、閱讀報紙雜志等;而短視頻平臺更適合利用碎片化時間,受眾可以隨時隨地在移動設備上觀看,例如在地鐵、公交車上的閑暇時間。
四是互動參與。短視頻平臺更加注重用戶互動和參與,用戶可以通過點贊、評論、分享等方式與其他用戶互動,也可以創作自己的內容,并通過平臺傳播;傳統媒體的用戶互動則相對較少,用戶更多是作為信息接收者和觀眾。
五是個性化推薦。短視頻平臺通常采用個性化推薦算法,根據用戶的興趣和偏好,推送符合用戶口味的內容,這種個性化推薦模式能夠提供更加針對性和精準的內容,提高用戶的參與度和留存率;而傳統媒體在內容選擇上相對較為固定,不能根據個人喜好實現定制化推薦。
綜上所述,不同受眾在傳統媒體和短視頻的使用習慣和偏好上存在差異。年齡、興趣愛好、生活方式等因素都會影響受眾對媒體形式的選擇和使用習慣,同時,個性化推薦、互動參與等特點也成為年輕一代更青睞短視頻平臺的原因。
受眾對不同平臺新聞內容的獲取和參與度有多方面的差異。
一是傳統媒體。傳統媒體如報紙、廣播、電視等,在新聞內容獲取方面具有較高的權威性和可信度。傳統媒體通常由專業記者和編輯團隊負責報道和編輯,內容經過審查和篩選,更注重深度報道和專業分析。受眾在傳統媒體上獲取新聞內容時,更多是被動接收,參與度相對較低。
二是網絡媒體。網上新聞平臺和門戶網站為受眾提供了更加快速、實時的新聞內容。受眾可以通過上網搜索、訂閱推送等方式,主動獲取感興趣的新聞內容。網絡媒體鼓勵受眾參與互動,通過評論、分享等方式表達觀點和參與討論。
三是社交媒體。社交媒體平臺如微博、微信等,成為獲取和傳播新聞的重要渠道之一,受眾通常通過關注媒體賬號、好友分享等方式獲取新聞信息;社交媒體平臺也鼓勵用戶互動和參與,受眾可以通過點贊、評論、分享等方式表達觀點和參與討論。
四是短視頻平臺。短視頻平臺如抖音、快手等,對于新聞內容的獲取和傳播較為有限。雖然短視頻平臺上也有一些新聞類內容,但相對來說更注重娛樂、搞笑和生活類內容。短視頻平臺在新聞領域的參與度相對較低,更多是作為用戶被動觀看和娛樂的平臺。受眾對不同平臺的新聞內容獲取和參與度取決于平臺的特點和用戶自身需求。傳統媒體和網絡媒體通常提供權威性和深度報道,受眾在這些平臺上獲取新聞內容時,更多是被動接收;而社交媒體和短視頻平臺注重用戶互動和參與,受眾可以主動獲取新聞信息并參與討論。
一是加強合作機制與資源共享。傳統媒體與短視頻平臺可以建立更緊密的合作機制和合作關系。雙方可以共享內容、數據和技術資源,實現互利共贏。傳統媒體可以通過與短視頻平臺合作,擴大品牌影響力和年輕受眾群體;而短視頻平臺可以借助傳統媒體的專業知識和內容質量,提升用戶體驗。
二是提升內容質量與創新能力。為了在短視頻平臺上脫穎而出,傳統媒體需要注重內容的質量和創新。他們可以充分發揮自身的專業性和深度報道優勢,在短視頻平臺上提供準確、權威、有價值的新聞內容。同時,也要注重創新和多樣化的內容呈現方式,吸引年輕用戶關注和參與。
三是探索個性化傳播策略與用戶參與。傳統媒體可以利用短視頻平臺的用戶互動和參與特點,探索個性化傳播策略。他們可以通過與用戶互動、引起討論和參與活動等方式,提高傳播效果和用戶參與度,還可以主動收集用戶反饋和建議,根據用戶需求調整和改進。
四是創造優質原創內容。為了吸引年輕受眾和在競爭激烈的短視頻平臺上脫穎而出,傳統媒體可以加大對優質原創內容的投入。他們可以結合傳統媒體的專業知識和短視頻平臺的創意和技術優勢,制作具有獨特性、創新性和娛樂性的原創內容,以提高用戶關注度和參與度。
五是與用戶建立聯系與互動。傳統媒體應積極與用戶建立聯系和互動,了解用戶的需求和偏好,并有針對性地提供相關內容。可以通過社交媒體渠道與用戶互動、回應用戶的評論和問題,增強用戶的參與感和忠誠度,有助于建立穩固的用戶基礎,并為未來的合作和發展創造更多機會。改進策略與建議需要根據具體情況和目標來制定,并在實踐過程中不斷調整和優化。雙方需要加強溝通合作,共同探索適合的合作模式與策略,以實現合作的最佳效果。
通過傳統媒體與短視頻平臺協同發展,可以探索新聞傳播的多元化發展路徑,實現更廣泛、更有針對性的受眾覆蓋和參與度提升。傳統媒體與短視頻平臺協同發展可以拓展新聞傳播的多元路徑。通過整合資源、提供多樣化內容、強化用戶參與和個性化推薦,傳統媒體與短視頻平臺可以共同探索新的合作模式和策略,實現更廣泛、更有意義的新聞傳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