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安念
(銅仁市萬山區融媒體中心,貴州 銅仁 554300)
新媒體的快速發展對傳統媒體形成了沖擊,媒體行業發展迎來改革,為促進媒體市場健康穩定運行,取得良好的改革效果,融媒體是媒體領域發展的必然趨勢。如今,傳統媒體新聞報道發展并不理想,呈現出新聞內容時效性不強、新聞報道形式單一、沒有充分滿足大眾需求的發展局限,對媒體的融合發展形成了一定的制約,亟需轉變報道方式。
隨著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大眾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提高,文化內容要求日益豐富,文化形式要求日益多樣,電視和廣播等傳統媒體文化發展的專業化和分眾化較強,難以適應大眾的文化需求。文化資源日益匱乏,需要融媒體打破文化發展局限,拓寬文化發展空間,擴大文化覆蓋范圍。
融媒體就是利用信息媒介作為載體,從新聞宣傳、新聞內容和人力等方面入手,全面融合傳統媒體和新媒體,深度整合多方媒體優勢,全面提升媒體價值、功能和手段,實現媒體競爭力由單一向多方的轉變,同一項目有多種服務形式和手段,同一新聞有多家媒體發布平臺,促進新聞信息的傳播。通過對傳統媒體和新媒體人力以及物力資源的整合,由各自的媒體服務轉變為共同的媒體服務。比如,廣播和網站融合發展,可以打通采編人員發展渠道,組建專業化的采編人員隊伍,打造信息采編中心,記者在采訪時,可以同時攜帶數碼相機和錄音筆等采訪設備,同時向網站和廣播平臺提供新聞信息資源,在降低人力資源成本的同時,還有利于提升新聞內容的權威性和原創性。融媒體發展的目的就是為了構建和諧互通的媒體發展關系,深度融合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發展特點,實現優勢互補,取得良好的媒體發展效果,比如廣播媒體的便捷性,電視媒體的直觀性和立體性,互聯網媒體的時效性和廣泛性,可以兼收并蓄,共同發展[1]。融媒體的發展除了是信息傳播理念的創新,還是信息傳播模式的創新,模糊了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邊界,打通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發展渠道,有效提升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融媒體的出現和發展對傳統媒體的發展形成了一定的沖擊。傳統媒體面臨的媒體環境日益復雜,媒體發展呈現出多元化、創新化和動態化發展趨勢,在傳統媒體發展表現出問題的同時,新媒體環境帶來的新媒體理念和技術為傳統媒體的長遠發展提供助力,有利于在潛移默化中促進傳統媒體的轉變和改革。傳統新聞媒體的專業性較強,新媒體和傳統媒體有各自的發展優勢,媒體融合是媒體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是傳統媒體彌補自身發展缺陷,實現媒體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重要渠道。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信息傳播渠道進一步拓寬,大眾利用多樣化的媒體平臺,可以傳播和獲取豐富的新聞信息,新聞傳播的形式出現分化,主要為圖文和短視頻;新聞信息受眾群體也出現分化,從年齡來看,新聞內容多元和新聞表現形式豐富的短視頻深受年輕人的喜歡,與自身生活實際、行業領域密切相關的定向新聞報道受到中年人喜愛,這部分群體會選擇特定的平臺和網站獲取新聞信息,而老年人更加喜歡專業性強的新聞信息[2]。傳播形式和受眾群體的分化是融媒體發展帶來的產物,對于新聞報道的發展有著一定的現實意義。
融媒體時代下,信息技術的發展和各類資源的互通共享共同促進了新聞信息來源的多樣化,表現為在編輯新聞信息時,收集新聞素材有著更多的渠道和途徑。在融媒體出現之前,新聞信息來源的渠道較為單一,來源途徑較為局限,新聞內容單一。在融媒體視域下,信息渠道和形式的拓展共同促進了新聞素材的繁榮發展,借助于新媒體技術,編輯人員進行采編工作的效率也大幅提升,工作范圍更加廣泛,有效提升了編輯人員工作的質量和效率。
在傳統媒體背景下,信息傳播的互動性不強,受眾和新聞工作者的交流有限,不能及時反饋建議,新聞工作者也不能根據反饋調整新聞形式和內容。為了改變反饋信息傳遞不及時的問題,融媒體時代下,新聞媒體更加注重構建和優化反饋渠道,諸多傳統新聞媒體借助信息平臺打通和受眾的互動渠道。比如,開設微信公眾號,發布圖文形式的新聞信息,大眾可以在評論區留言,新聞工作者可以分析大眾的點贊和評論,充分了解大眾的閱讀習慣,向大眾征集意見來提高大眾對新聞信息報道的參與感,科學有序地開展新聞報道工作。為了提升媒體的影響力和辨識度,增強媒體發展的獨特性,媒體新聞報道方式的個性化明顯加強,新聞報道呈現出專業化、精確化的發展方向。比如,新媒體更加注重貼近大眾,采取直播、故事和漫畫等方式傳播信息;官方媒體強調媒體的公信力,深入現場傳遞真實準確的新聞信息;部分新聞報道會結合網絡語言來拉近與受眾群體的距離,新聞報道呈現出個性化的發展趨勢,更加注重受眾群體需求。
與傳統媒體相比,融媒體新聞信息呈現方式的立體化較強,通過更加生動形象的新聞報道形式來吸引大眾的閱讀興趣,提升自身的傳播力和影響力,提高媒體的市場競爭力。從媒體報道形式的發展來看,由報紙的文字和廣播的音頻傳播轉變為電視的圖像,隨著信息技術進一步發展,轉變為綜合利用多種報道形式,移動設備使用程度不斷加深和使用范圍不斷擴大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新聞報道的發展。不同平臺有著各自的傳播優勢,但是報道形式整體呈現出立體化的發展趨勢。傳統新聞工作者需要創新新聞報道形式,促進其立體化發展,綜合應用多種媒體傳播渠道,促進新聞信息的傳播。
時效性是融媒體時代下信息傳播的重要特征。信息報道越及時,獲得的流量和關注度通常也會越大。傳統媒體報道信息的時效性一定程度的不足,這主要由以下幾方面的因素造成。
第一,受到傳統新聞采編工作模式的束縛,傳統新聞媒體傳播的時效性不足。比如,報紙新聞要想成功發布,在作品創作完成后,還要經過排版以及印刷等環節,在新聞事件發生后,等報紙發行后,大眾獲取信息的時間較晚;電視媒體在錄制后,還要進行審批等,在報道相應的新聞事件時,可能這一事件的熱度已經過去。
第二,報紙媒體報道的新聞類型較為固定,電視媒體信息報道的時間是統一的,不利于大眾隨時獲取新聞信息,在現階段信息爆發的形勢下,不利于提升新聞媒體的影響力。融媒體時代下,大眾群體既是新聞信息的接受者,也是新聞信息的發布者,自媒體發展較快,利用移動媒體,大眾可以隨時隨地獲取最新的新聞信息,這給傳統媒體的發展帶來了挑戰。
融媒體時代下,技術水平的提升會提高新聞媒體的傳播質量和效果,但是對于傳統新聞媒體來說,技術壁壘較為嚴格,獨特性較強,傳統的編輯工作模式無法與新媒體技術相匹配,新聞報道形式較為單一,在空間和時間上的局限性較為明顯,新聞信息傳播范圍較小[3],單一的新聞報道形式無法滿足大眾多樣化的信息獲取需要。傳統媒體背景下,報紙和電視等報道信息的形式是固定的,在各自的傳播范疇內報道新聞信息。融媒體時代下,新媒體實現綜合利用視頻和音頻等信息報道形式,大眾可以根據自身閱讀習慣和喜好,自行選擇信息獲取方式。報道形式的多元化更加容易滿足大眾日益多樣的信息獲取需要,更加貼合不同受眾群體的閱讀習慣。利用不同的形式傳播同樣的新聞內容,可能會獲得不同的傳播效果,這是受眾需求決定的,老年群體可能更加偏向于閱讀圖文形式,年輕群體更加習慣于短視頻的傳播形式。傳統新聞工作者要認識到融媒體時代受眾需求變化的特點,把握好不同群體的閱讀喜好,提升新聞內容的傳播效果,拓展新聞信息的傳播范圍,提升主流媒體的影響力。
和新媒體相比,傳統媒體的新聞報道形式在時間和內容方面的單調性較為明顯,新聞信息呈現手段也較為枯燥,落后于新媒體的發展。傳統媒體的資源較為雄厚,但是在挑選以及應用新聞資料時,沒有充分發揮表達新聞信息的能力,體現的新聞重點也無法滿足大眾的閱讀需求,吸引力較弱。新媒體的表現力較強,可以迅速提取新聞信息的重點,吸引大眾獲取新聞信息,受到大眾的廣泛喜愛,可以在短時間內獲得較高的關注度,從而提升在媒體市場的占有率。
新媒體時代下,審查新聞內容的制度體系較為松散,難以有效確保新聞信息內容的可靠性和準確性,傳播虛假錯誤的新聞信息會對大眾形成錯誤引導,會在一定程度上擾亂社會秩序。傳統媒體是黨和人民聯系的重要橋梁,在長期的發展中不斷完善,形成了嚴格和規范的內容管理體制,有著極強的公信力和突出的權威性。
第一,傳統媒體的編輯人員要明確自身發展的優勢,堅持真實準確的新聞報道原則,在新聞內容上做好把關,牢守客觀公正的新聞報道底線。編輯人員要真實地把新聞信息傳播給受眾群體,同時要通過新聞報道的專業工作素養向大眾傳播有深刻價值內涵的新聞內容,不能簡單地以流量為導向報道新聞信息。首先要確保新聞信息的真實性,在新聞工作中堅守傳統新聞媒體人的創作理念,把握好傳統媒體專業性強的傳播優勢,要區別于自媒體,創作出邏輯嚴密、內容完善的優質新聞作品。新聞媒體如果本末倒置,忽視了傳統新聞的創作理念,可能會造成難以估量的后果。
第二,融媒體時代下,新媒體和傳統媒體融合發展,對新聞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新聞工作者承擔著為人民發言和宣傳國家大政方針的時代責任,要嚴格執行媒體行業的工作標準和原則,遵守新聞工作方面的法律法規,確保新聞信息的客觀性和權威性,發揮對社會輿論積極的導向作用,創設健康向上的媒體工作氛圍,向大眾傳遞和弘揚正確的價值理念,深入貫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而營造良好的社會文化環境。內容是做好新聞報道的基礎,編輯人員要高度重視提升新聞內容質量,創作出優質的新聞內容,提升媒體的權威性和影響力,提高在媒體行業市場中的競爭力。
新媒體傳播的交互性較為明顯,可以有效吸引大眾的興趣和關注;而傳統媒體新聞報道的被動性較強,不能反饋受眾群體需求,不利于提升用戶黏性。所以傳統媒體要和新媒體融合發展,利用新媒體的交互性,創新傳統媒體發展路徑。傳統媒體的編輯人員可以開設微信公眾號和抖音等媒體平臺的官方賬號,在擴大新聞傳播范圍的同時,通過受眾群體的點贊和評論,提升大眾的媒體參與感,及時反饋受眾意見,拉近大眾和新聞媒體的距離,建立有效的媒體和受眾交流渠道。
新聞媒體編輯人員可以結合用戶創作內容報道新聞,加強與受眾的交流,比如,《人民日報》出品的《凌晨四點的武漢》,就是通過普通武漢人的自拍記錄形成的新聞報道內容,采集受眾真實信息并傳播,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吸引大眾興趣,提升新聞報道效果。媒體的融合發展不是簡單的取代模式,而是實現線下和線上聯動,促進媒體融合,提升新聞報道的傳播力和影響力。
新媒體平臺發展優勢明顯,有著的傳播力和影響力,傳播新聞信息的速度快,獲取新聞方便快捷,報道形式多樣,受到大眾廣泛喜愛。傳統新聞報道形式較為單一,不能充分滿足大眾獲取信息需求,需要編輯人員調整和優化。新聞編輯人員要進一步推動媒體融合發展,與新媒體高效融合,創新新聞報道形式,拓展新聞報道渠道,借助新媒體平臺優勢,實現新聞報道的創新性發展[4]。新聞編輯記者要提升新媒體平臺的利用效率,把握各平臺的傳播機制和受眾群體結構,創新新聞報道形式,創作出符合不同類型受眾需求的新聞作品,提升新聞信息的傳播力和影響力。新聞工作者要深入分析大眾的閱讀偏好,以大眾需求和平臺運行機制為依據,優化新聞內容,創新新聞報道形式,提升新聞媒體影響力。比如,央視打造的《中國短視頻大會》,通過征集和評選動漫、美食和運動等優質的短視頻新聞創作者,讓講述中國故事煥發出新的魅力,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直觀地表達大眾生活和時代價值。新聞報道形式的創新對新聞信息的傳播有著重要作用,是提升新聞價值的關鍵環節,新聞工作者要認識到報道形式的重要性,從受眾需求出發,借助新媒體傳播,拓展新聞信息的傳播平臺,拓寬新聞內容傳播的渠道和路徑,提升媒體的綜合能力,在把握自身優勢的基礎上,利用新媒體優勢,實現新聞事業創新性發展。
綜上所述,融媒體時代下,新聞報道呈現出新聞受眾層次性、新聞來源多樣性、新聞傳播交互性、新聞呈現立體性的特征,存在新聞內容時效性不強、新聞報道形式單一、新聞報道沒有充分滿足大眾需求的局限。對此,新聞編輯記者要提升新聞內容質量,滿足大眾閱讀需求,創新新聞報道形式,創作出更加優質的新聞作品,吸引大眾,不斷提升媒體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