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華榮,陳忠偉,李朝勇,劉桂富,周楚人,黎雨姍
(1.陸川縣植保站,廣西陸川 537700;2.陸川縣農業技術推廣站,廣西陸川 537700;3.陸川縣良田鎮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廣西陸川 537717;4.陸川縣馬坡鎮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廣西陸川 537799)
泰優1002 是由廣東省金稻種業有限公司、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和中國種子集團有限公司用泰豐A×廣恢1002 配組育成的弱感光秈型三系雜交稻新品種,審定編號為粵審稻20170081。2017 年,廣西南寧華稻種業有限責任公司引種備案在廣西試種泰優1002,陸川縣部分鄉鎮從2018 年起引進試種泰優1002,經當地鄉鎮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自行測產,每667 m2產量在510.0~530.0 kg,2019—2020 年繼續試種泰優1002,試種戶均反映試種結果良好[1]。2022 年,泰優1002 通過廣西壯族自治區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為桂審稻2022143 號,當年陸川縣大部分鄉鎮大力推廣種植泰優1002,種植面積超667 hm2。2023 年,泰優1002 在陸川縣得到較大面積的推廣種植,種植面積近6 000 hm2,已成為陸川縣晚稻主要當家品種之一。基于此,總結泰優1002 在陸川縣的種植表現及高產栽培技術,以期為泰優1002的大面積推廣種植提供理論依據。
經過多年示范種植,泰優1002 在陸川縣表現出分蘗力較強、有效穗多、熟期適宜、熟色好、結實率高、產量高、抗病抗倒能力強的特點。
泰優1002 在陸川縣作晚稻示范種植時,分蘗力較強,7 月1—5 日播種,7 月中旬移栽,7 月中下旬開始分蘗,夠苗期出現在7 月30 日至8 月6 日,每667 m2苗數18 萬~20 萬株,高峰苗期出現在8 月9—16 日,每667 m2苗數28 萬~32 萬株。
泰優1002 在陸川縣作晚稻示范種植時,全生育期114~116 d,株型松緊適中,葉片形態較好,葉色蔥綠,田間抗性好,有效穗多、中型穗、后期熟色好、結實率高。平均每667 m2有效穗數18.12 萬穗,株高106.4 cm,穗長22.6 cm,每穗總粒數149.5 粒,結實率84.2%,千粒重23.5 g。
自2021 年起,泰優1002 在陸川縣的水稻種植中表現出了其卓越的產量潛力,其產量明顯高于當地平均水稻產量。2021 年,陸川縣農業農村局進行泰優1002 示范種植,經陸川縣農業農村局組織專家組測產,平均每667 m2產量為535.25 kg,相較于當年陸川縣晚稻平均產量增加了106.95 kg,增產效果顯著[2]。2022 年,泰優1002 在陸川縣馬坡鎮東西村的水稻種植基地再次創造了高產紀錄,通過采用先進的栽培技術,如塑盤復合壯秧劑+水氣平衡等,泰優1002 平均每667 m2產量達586.67 kg,而在陸川縣的其他鄉鎮,如珊羅鎮、平樂鎮等地,泰優1002 的種植面積超過了666.67 hm2,經過專家組的測產,其每667 m2產量穩定在510.00~553.33 kg,再次證明了泰優1002 在各種環境下的高產與穩產性能。2023 年,泰優1002 在陸川縣的種植面積進一步擴大,經銷商在推薦該品種時,農戶的接受率為60%~70%,進一步顯示了農戶對泰優1002 的高度認可,盡管受到了臺風“三巴”的影響而導致部分水稻倒伏,但經過陸川縣農業技術推廣站的測產,未倒伏的泰優1002 每667 m2產量仍然在500.0~530.0 kg。總體而言,泰優1002 在陸川縣的晚稻種植中展現出了卓越的產量表現,其高產、穩產的特性使其成為當地水稻種植的首選品種。
泰優1002 在陸川縣作晚稻進行多年示范種植,均未發現稻瘟病、細菌性條斑病、白葉枯病等,表現出較好的抗病性[3]。
2.1.1 選地整地
選擇排灌方便、土壤肥沃的田塊作秧田,將秧田耙好后整成南北向,寬1.4 m、高5 cm 的秧廂,留廂溝,并開周圍四邊溝,方便排灌。
2.1.2 適時播種
泰優1002 耐寒性弱,考慮到抽穗揚花期要避過10 月上旬的寒露風,播種期應安排在7 月1—5 日進行。選用434 孔缽體水稻專用軟塑盤(60 cm×33 cm)配壯秧劑適時播種。塑盤以丁字型兩列擺放,每50 盤(約10 m2)分為一廂,擺放塑盤前,先在每廂的廂面均勻撒施壯秧劑0.5 kg,然后擺放塑盤并把塑盤缽體壓入秧廂泥中,再在塑盤的缽體內均勻撒入壯秧劑0.5 kg,最后將種子撒在缽體內,每50盤勻播1.5 kg種子為宜[4]。
2.1.3 苗期管理
播種后,分廂搭小拱棚蓋透光農膜,保障光照,防止大雨沖刷谷芽,同時秧廂兩端保持敞開通風,防止高溫傷芽燒苗;加強秧苗管護,秧苗生長期要保持盤土濕潤,防止秧苗脫水;秧苗2 葉期后揭膜煉苗,防止秧苗徒長,提高秧苗品質,增強適應性。
在選擇稻田時,首先要考慮田塊的寬度,較為理想的寬度應為4~5 m,這個寬度既可以滿足泰優1002 種植的需求,也有利于后期的管理和收割。
在種植前需要對稻田進行徹底整理,清除田間的雜草及石塊,以保證土壤的松軟及平整。此外,為了確保稻田的水分充足,需要修建完善的灌溉系統,即在田塊的四周挖掘出1 條深15~20 cm 的排水溝,然后每隔一段距離在田塊中挖出1 條深約30 cm 的橫向溝,從而形成一個完整的水分循環系統,這樣既可以保證水分均勻地分布在整個稻田中,也能在雨季及時排出積水。
適齡拋栽是優勢分蘗利用的關鍵措施,生產上泰優1002 適宜的拋栽葉齡為3.5~4.0 葉,每667 m2拋栽1.5 萬~1.6 萬蔸,勻拋。大田拋秧實行廂壟式栽培,以實現水氣平衡管理,有助于泰優1002 高質量高產結構群體形成[5]。
2.4.1 施肥
泰優1002 分蘗力較強,在陸川縣種植時要施足基肥,早施重施追肥,促早發夠苗。在拋秧前耙田時,每667 m2可施45%三元平衡復合肥20 kg 作基肥;拋秧3~5 d 立苗后,每667 m2施尿素5 kg、壯秧劑3~4 kg控苗促蘗,促優勢分蘗早發夠苗;拋秧后12~15 d,每667 m2施尿素6.0~7.5 kg,氯化鉀10 kg 壯蘗壯稈,促有效莖形成;在高峰苗期后5~7 d,每667 m2施尿素25 kg、氯化鉀5 kg,對壯稈、促大穗、提高成穗率具有重要作用;在劍葉露尖至完全抽出時,每667 m2施45%三元平衡復合肥5.0~7.5 kg 作穗粒肥,滿足植株后期生長對養分的需求,提高結實率和粒質量[6]。
2.4.2 澆水
水稻水氣平衡栽培具有優化水稻生長環境、增加土壤氧氣、促進植株健壯生長、減少倒伏和病蟲害、提高產量等作用[1]。水稻水氣平衡栽培管理核心是根據水稻不同生育期的水分需求,結合農事特點,調控田間持水量,使水稻各生育期田間達到水氣養分平衡,優化水稻生長環境。在陸川縣泰優1002 種植中,大田實行廂壟式栽培,為水氣平衡栽培管理創造了條件[7]。秧苗拋栽后3~5 d,大田保持廂溝有水,水不上面,廂面濕潤,以促進植株扎根早立苗;立苗后,廂面淺水層灌溉3~5 d,抑制雜草種子萌發,之后自然落干水層,保持廂溝有水,廂面濕潤,促進植株低位分蘗早發,每667 m2總苗數為18 萬~20 萬株時,及時排水擱田、曬田,曬至開裂露白根,以控制無效和低效分蘗,增強土壤通透性,減少病蟲害發生;水稻孕穗至抽穗揚花期,保持廂面濕潤,保障植株穩長;水稻灌漿結實期保持廂面濕潤,水不上面,以利籽粒充實;水稻黃熟期,保持土壤濕潤,養根保葉,促進籽粒飽滿。
2.4.3 病蟲草害防治
病蟲草害是影響泰優1002 產量的關鍵因素,抓好病蟲草害防治是保障泰優1002 高產穩產的關鍵。在陸川縣泰優1002 種植中,常見病蟲草害有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紋枯病、稻瘟病、白葉枯病、稻飛虱、稻縱卷葉螟、稻粉虱及農田雜草等[8]。
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重在預防,可在拋秧前2~3 d 和拋秧后10~15 d 各噴施1 次10%三氟苯嘧啶1 800 倍液[2];防治紋枯病,可在植株分蘗盛期和孕穗破口期每667 m2用30%苯醚甲環唑·丙環唑乳油20 mL 兌水45 kg 各噴施1 次;針對稻瘟病要重點預防穗瘟,可在植株孕穗末期至始穗期,用75%三環唑可濕性粉劑60 g·hm-2兌水45 kg·hm-2噴施1 次;防治白葉枯病,每667 m2用20%噻菌酮懸浮劑100 g 兌水45 kg 噴霧防治。
針對稻飛虱、稻縱卷葉螟,可根據植保部門的預報,在低齡若蟲或幼蟲高峰期施藥防治,當在水稻分蘗期百叢稻飛虱蟲口密度達1 000 頭或在水稻孕穗期百叢稻飛虱蟲口密度達500 頭時,每667 m2用10%三氟苯嘧啶懸浮劑16 mL 兌水30 kg 噴霧防治;當在水稻分蘗期百叢稻縱卷葉螟幼蟲密度達50 頭或在水稻孕穗期百叢稻縱卷葉螟幼蟲密度達30 頭時,每667 m2用20%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10 mL 兌水30 kg 噴霧防治。稻粉虱是近年來在陸川縣泰優1002 種植中出現的重大蟲害,在水稻灌漿期至乳熟期易暴發為害,對泰優1002 產量造成重大威脅。為防治稻粉虱,可在水稻抽穗后、田間稻粉虱成蟲密度明顯上升時,每667 m2用50%氟啶蟲酰胺水分散粒劑15 g兌水45 kg噴霧防治。
針對農田雜草,可在拋秧后3~5 d,每667 m2用40%芐嘧·丙草胺60 g 與追肥拌勻,結合廂面淺水封閉施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