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_陳亞寧
3月14日,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照射在中稹綠探(河南)能源集團公司廠房屋頂的光伏板上。在這里,一縷縷陽光轉化成一股股綠電。
“曬著太陽就能‘賺錢’!”綠探集團總經理管永偉說,“我們在屋頂建設了3.4兆瓦的光伏項目,光伏板產生的電量將優先用于企業生產,結余電量會輸送至國家電網。”他給筆者算了筆賬,每千瓦時電比傳統煤電便宜0.4元,一年下來企業就能節約150萬元電費。
行走于濮陽縣子岸鎮,一排排130米高的白色“大風車”乘風起舞,風力發電也成為濮陽的新“勢力”,在這里,隨著華能、新希望等風能龍頭企業的落戶,每年有15萬千瓦時以上的綠色電力通過電網輸向千家萬戶。
“去年我們投產了9項35千伏以上電網工程,變電容量達260兆伏安,線路111.51千米。”國網濮陽供電公司發展策劃部主網規劃管理專責高官龍說。在他看來,超前規劃的電網建設加上濮陽電網“雙核三環”供電網絡為清潔能源發電并網提供了堅實基礎。
近年來,分布式光伏項目已遍布濮陽市所有鄉鎮。分布式光伏大規模并網,給電網安全運行帶來挑戰。為此,該公司根據各個區域可接入容量的差異將電網分為“紅、黃、綠”三個區域,劃定不同接入標準。“我們還聯合政府有關部門專門印發文件,將接入標準制度化、政策化,保障分布式光伏健康有序發展。”高官龍說。
在臺前縣寬顏風電儲能電站,10座磷酸鐵鋰電池艙以固定間距整齊劃一地排列,電能的“下載”與“上傳”正有序進行。這座電站占地約20畝,是濮陽首個新能源配建儲能項目,一天最多可充電6.6萬千瓦時,于去年年底投運,進一步提高了系統調峰調頻能力和源網荷儲協調互動水平。
這個電站不僅能生產電,而且還是電能的“搬運工”—利用電化學儲能快速響應的特點為電網提供調頻、調峰輔助服務,緩解供電壓力,促進新能源消納。
“通俗地講,就是給電網配個‘充電寶’來平衡電力余缺造成的波動,提升電網的穩定性。”國網濮陽供電公司電力調度控制中心專責張瀾芳介紹。
新形勢下,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步伐日益加快。下一步,國網濮陽供電公司將密切跟蹤各類新能源項目建設進度,積極服務項目并網,為新型電力系統下的濮陽電網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