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占麗,韓志強
(館陶縣農業農村局,河北館陶 057700)
自2021 年12 月1 日館陶縣柴堡鎮省際動物衛生監督檢查站(簡稱:館陶縣“指定通道”)開展工作以來。 全體工作人員嚴格值勤值守,履職盡責,文明服務,有效地防控了非洲豬瘟等重大動物疫情的傳播和流行。 截至2023 年底,共監督檢查運輸動物車輛12309 輛(次),檢查畜禽97145477 頭(只)。 在工作實踐中,要做好此項工作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1.1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第五十三條;《動物檢疫管理辦法》第四十六條第二款。
1.1.2 政策依據:河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河北省入冀動物及動物產品指定通道建設方案的通知》(冀政辦[2020]126 號);河北省人民政府關于入冀動物實施指定通道管理的通告。
1.1.3 工作依據: 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于做好跨省份道路運輸動物指定通道有關工作的通知(農辦牧[2021]38 號)。
1.2.1《動物防疫法》第三條規定的動物。
1.2.2 有檢疫規程的動物。
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和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非洲豬瘟防控工作的意見》(國辦發[2019]31 號)、《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畜牧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20]31號)加強運輸過程監管,降低非洲豬瘟等重大動物疫病跨區域傳播風險, 實現入冀運輸動物的車輛運行軌跡可查詢,動物來源可追溯,動物疫病可防控,進一步提升畜牧業生產安全,畜產品質量安全,公共衛生安全和生態安全保障能力。
對照動物疫病防控有關規定查驗相關證明,檢查運輸車輛和動物,發現違法、違規行為依法依規處理。 發現動物染疫或疑似染疫,按有關規定報告,按要求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1.1 是否符合調運政策和規定
一是是否屬于禁止調運動物; 二是是否符合動物調運規定; 三是是否符合國家動物疫病分區防控政策以及北部區防控規定。
2.1.2 動物檢疫證明是否有效
一看是否持有檢疫證明, 是否為動物檢疫合格證明(動物A);二看是否為農業農村部統一監制的動物檢疫證明,是否有防偽水印,檢疫證明相關要素是否齊全;三看是否電子出證,有二維碼的掃描二維碼, 查看相關信息是否與檢疫證明信息一致; 四看動物檢疫電子出證平臺推送的信息是否與檢疫證明上的信息一致, 如果系統查不到信息,登入中國獸醫網查詢;五是采取無紙出證的通過中國獸醫網出證平臺查詢。
2.1.3 牲畜耳標是否佩戴齊全
一看是否有畜禽耳標; 二看是否為農業農村部統一的畜禽標識, 或經農業農村部批準使用的標識:豬粉色,牛黃色,羊橙色;三看豬牛羊畜禽標識是否佩戴齊全; 四看是否與檢疫證明上記載的畜禽標識編號一致。
2.1.4 運輸車輛和人員是否按規定備案
一看運輸車輛和人員是否有 《畜禽運輸車輛備案表》《畜禽運輸單位和個人備案表》,運輸車輛是否安裝車輛定位跟蹤系統并處于工作狀態,如果沒有備案表,在中國獸醫網運輸車輛監管系統進行查詢。 二看車牌號與備案表、檢疫證明上記載的車牌號是否一致。 三看必要時查看車輛運行軌跡和運輸臺賬。
2.1.5 動物健康狀況有無異常
按照產地檢疫臨床健康檢查進行, 從靜態方面進行群體和個體檢查,主要檢查精神狀況、外貌、呼吸狀態以及體溫、皮膚、被毛、可視黏膜、胸廓、腹部及體表等;家禽檢查精神狀況、體溫、呼吸、羽毛、天然孔、冠、髯、爪等,重點關注有無死亡、動物群體精神狀況以及異常癥狀等,關注檢疫對象特征性臨床癥狀。
2.1.6 證物是否相符
一是種類、數量、畜禽標識、運載工具號碼與檢疫證明上相關信息是否相符, 如果不一致詢問來源、運輸、途中死亡等情況,查看相關證明資料。 二是抽檢部分畜禽標識,核實是否在檢疫證明記載的畜禽標識范圍內。 三是與動物檢疫電子出證平臺推送的信息進行核對。
2.2.1 引導進站
承運動物的車輛進入檢查站引道后, 經減速帶引導進入指定通道工作區。
2.2.2 信息識別
動物運輸車輛駛至消毒通道前, 車輛識別系統自動識別獲取動物運輸車輛號碼, 傳入河北智慧獸醫云平臺導入監督檢查管理系統。
2.2.3 防疫消毒
引導車輛通過消毒通道進行自動消毒
2.2.4 實施檢查
2.2.4.1 是否符合調運政策和規定; 動物檢疫證明是否有效;牲畜耳標是否佩戴齊全;運輸車輛和人員是否按規定備案; 動物減抗狀況有無異常;證物是否相符。
2.2.4.2 將檢疫證明與系統推送的檢疫證明信息進行核對。 如果自動識別系統未能識別,輸入車牌號或檢疫證明編號進行查詢, 查詢不到信息的登錄中國獸醫網, 從全國出證平臺上查詢。 如果國家平臺上無法查詢,與出證地聯系,提供存根聯,與客服聯系維護平臺信息,必要時檢查車輛運行軌跡和畜禽運輸記錄。
2.2.5 上傳信息
將檢疫證明等相關資料掃描上傳平臺,加蓋動物衛生監督檢查站專用簽章, 需要注明的信息在檢疫證明備注欄注明。
處理原則:
一是檢查合格的上傳檢疫證明等相關信息,登記簽章后放行。
二是發現違法違規行為, 對畜禽及車輛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 對違法行為進行查處或通報執法機構。
三是發現病死動物進行無害化處理場處理。
四是染疫的或疑似染疫的報告縣級農業農村主管部門,依法采取處置措施,并向起運地和輸入地通報。
五是不符合調運規定的,無違法行為,動物無異常的,實施勸返。
2.3.1 允許入境或過境
2.3.1.1 證物相符,檢疫證明規范,運輸車輛和人員備案,動物臨床健康的,在動物檢疫證明上加蓋專用印章,完成信息上傳后,車輛可以入境或過境。
2.3.1.2 檢疫證明填寫不規范,但證物相符,動物無異常,將檢疫證明復印留存,登記后允許入境或過境, 將情況反饋出證動物衛生監督機構。
2.3.1.3 動物臨床檢查異常,停止運輸,進行隔離觀察,必要時采樣檢測,隔離觀察或檢測無問題的,加蓋專用印章,完成信息上傳后,車輛可以入境或過境, 如果超過有效期在檢疫證明上注明。
2.3.1.4 動物運輸中因應激等非傳染病原因死亡,通車動物無異常的,貨主(承運人)就近委托專業無害化處理場進行處理, 無害化處理場出具證明,在檢疫證明備注欄注明,加蓋專用印章,登記上傳信息后可以入境或過境,無專業無害化處理場的可以委托動物衛生監督檢查站處理,檢查站人員在檢疫證明上注明,加蓋專用印章, 登記上傳信息后可以入境或過境。
2.3.1.5 途中發生事故或車禍等情況, 動物數量或車牌號與檢疫證明不一致、 檢疫證明超過有效期等,查看無害化處理證明、交警的事故認定等證明材料,確認后在檢疫證明上注明,加蓋專用印章,登記上傳信息后可以入境或過境。
2.3.2 按動物疫情處置
2.3.2.1 懷疑動物疫病,上報主管部門,經確認后規范報告并及時處置。
2.3.2.2 發現動物異常死亡或臨床癥狀異常,停止運輸,對動物實施隔離觀察或采樣檢測,確認動物疫病的規范報告并及時處置。
2.3.3 勸返,通報出證動物衛生監督機構。
2.3.3.1 不符合調運規定的, 不予入境或過境,勸返(在檢疫證明備注欄注明,簽章,并通知出證地動物衛生監督機構)。
2.3.3.2 無畜禽標識、 檢疫證明上也沒有畜禽標識信息,無法判定證物是否相符,不予入境或過境,在檢疫證明上注明。 勸返,并通知出證地動物衛生監督機構。
2.3.4 涉嫌違法的依法查處
2.3.4.1 沒有攜帶檢疫證明,但平臺有信息,按照運輸的動物未附有檢疫證明處理。
2.3.4.2 無檢疫證明,平臺上無信息,按照經營依法應當檢疫而未經檢疫動物立案處理。 如果貨主與承運人不是同一人, 承運人按照運輸依法應當檢疫而未經檢疫的動物處理。
2.3.4.3 證物不符的。 如果畜禽標識不符,判定無效檢疫證明, 所有動物按照依法應當檢疫而未經檢疫處理,
2.3.4.4 畜禽運輸車輛或駕駛人員沒有備案證,且備案系統上查不到相關信息,按照未經備案從事動物運輸進行處理 (運輸車輛與檢疫證明上記載不符)。
2.3.4.5 如果承運人不能提供行程路線和托運人提供的動物名稱、檢疫證明編號、數量等信息的,按《動物防疫法》第九十八條第四款處罰。
2.3.4.6 畜禽數量少于檢疫證明記載數量,且畜禽標識與檢疫證明上記載相符。 如果能證明隨意拋棄或未規范處置的, 區分情況按照隨意棄置或未按照規定處理病死動物處理(《動物防疫法》第九十八條第七款);如果運輸途中卸載出售的,按照《動物檢疫管理辦法》第四十九條第二款未按照動物檢疫證明載明的目的運輸的處罰。
2.3.4.7 將禁止調運的或限制調運的特定動物從動物疫病高風險區調入到低風險區的,按照《動物防疫法》第一百零一條進行處理。
2.3.4.8 偽造或者變造檢疫證明或者畜禽標識的,按照《動物防疫法》第一百零三條第一款進行處理;持有偽造、變造的檢疫證明或畜禽標識的按照《動物防疫法》第一百零三條第二款進行處理。 動物留驗,依法進行補檢。
2.3.4.9 拒絕或者阻礙監督檢查的,按照《動物防疫法》第一百零八條第三款進行處理。
2.3.4.10 拒絕或者阻礙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進行檢測、 拒絕或者阻礙官方獸醫補檢和無害化處理等履行職責的,分別按照《動物防疫法》第一百零八條第四、五款進行處理。
2.3.5 發現其他涉嫌違法犯罪行為依法移交
2.3.5.1 買賣檢疫證明和畜禽標識的, 涉嫌偽造國家公文罪, 交由執法機構進行調查后移交公安機關。
2.3.5.2 經營病死、 死因不明以及檢疫不合格動物、 涉嫌生產、 銷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罪,由執法機構進行調查,涉嫌犯罪的移交公安機關。
2.3.5.3 檢查中發現“瘦肉精”、注射器等注射工具,經快速檢測“瘦肉精”陽性,涉嫌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 交由執法機構確證后移交公安機關。
2.3.5.4 檢查中發現其他違法行為, 向有關部門移交。
3.1.1 檢查記錄。由動物檢查記錄獲取,從電腦定期導出。
3.1.2 消毒配藥記錄。 包括時間、 消毒藥名稱、配置濃度、配置數量、配置人等。
3.1.3 無害化處理記錄。 包括時間、貨主、動物種類、單位、適量、檢疫證明編號、運載工具車牌號、死亡數量、死亡原因、是否委托處理、無害化處理單位和個人、處理方式等。
3.1.4 隔離觀察記錄。 包括時間、貨主、動物種類、單位、數量、檢疫證明編號、運載工具車牌號、隔離數量、隔離原因、隔離時間、處理情況等。
3.1.5 移交記錄。包括時間、貨主、動物種類、單位、數量、檢疫證明編號、檢查發現的問題、移交時間、移交部門、結果反饋等。
3.1.6 不規范(無效)檢疫合格證明記錄。 包括時間、貨主、動物種類、單位、數量、檢疫證明編號、檢疫證明發現的問題、處理情況、是否與出證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反饋等。
3.2.1 檢查檔案
以月為單位,進行分類歸檔,裝訂成冊,至少保存2 年以上(隔離、移交、不規范、無效檢疫證明記錄少,可以合并歸檔)。
3.2.2 執法檔案
包括行政處罰案卷和移交案件, 在縣農業綜合執法機構保存。 直接辦案的動物衛生監督檢查站保存案件辦理基本情況,包括案名、立案時間、結案時間、執法人員、處理處罰結果等內容;移送案件包括發現時間、移交時間、移交機關、涉嫌違法(犯罪)行為等內容。 移交執法機構辦案的保存移交記錄。
3.2.3 照片等資料
監督檢查、 領導檢查等照片資料按照年度實行電子檔案管理,照片附說明。 打印的照片按照時間裝冊保存。
3.2.4 視頻監控
記錄至少保存1 年。
通過構建有效的指定通道制度, 整合優化資源, 集中人力物力提升省際間動物防疫監管水平,以強化動物及動物產品跨省調運監管,構筑防止動物疫病和病害動物及動物產品輸入的有效屏障,切實防止省外疫情傳入。
逐步建立動物及動物產品指定通道準入機制。 農業農村部門和動物衛生監督機構要加強對進入河北省的動物及動物產品、 運載工具的監督檢查, 嚴禁未經檢疫的動物及動物產品進入,要健全跨省調運動物及動物產品的申報、檢疫、隔離觀察等制度,要加強與外省區的合作,建立健全省際間、省、市、縣四級監管協作和信息共享互通機制。
加大對不經過指定通道運輸動物及動物產品的管控力度,強化法治防疫,依法細化未經檢疫和確定人員檢測疫情的情形, 打擊違規運輸現象, 實行信息化監管, 加強與調出省信息溝通, 及時追蹤掌握進入本省動物及動物產品情況,一旦發現沒有經過指定通道,立即通知接受地嚴厲查處,并將運輸車輛列入“黑名單”。
要將動物疫病防控納入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及年度計劃,相關部門要周密安排,認真組織實施。 農業農村部門負責牽頭組織實施具體建設及綜合協調建設評估等工作, 制定指定通道管理辦法; 公安部門負責依法處置涉嫌違法犯罪行為; 財政部門負責為指定通道建設提供資金支持。 交通運輸部門負責配合做好道口動物及動物產品指定通道標志牌的設置, 協同配合做好動物及動物產品運輸環節相關監管等工作。
加強指定通道道口檢查站及其執法人員的屬地管理, 道口檢查站人員由所在地農業農村部門委派,動物衛生監督機構管理,制定培訓方案,定期培訓,持證上崗。 工作人員要及時到位,不斷崗、不脫位,正常開展工作。 對不作為、亂作為,不履職盡責人員立即調離工作崗位,并依法依紀給予相關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