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雙玲
(建水縣臨安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云南建水 654300)
在當今社會, 育肥牛養殖作為重要的畜牧業形式之一, 在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肉類需求的同時,也面臨著諸多問題。 本文通過對育肥牛養殖現存問題的深入剖析,著重探討飼料管理、疾病防控和環境條件等方面存在的挑戰。 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一系列科學養殖策略,包括合理的飼料配方、疾病預防、養殖人員培訓等方面,旨在為育肥牛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參考。
飼料作為育肥牛主要的營養來源, 是影響育肥牛的生長發育和最終育肥牛品質的關鍵。因此, 科學合理的飼料配方和良好的儲存管理是確保育肥牛獲得充足、均衡營養的重要保障,來確保其健康成長。 在育肥牛養殖過程中,因飼料原因產生的養殖問題經常出現, 所以飼料管理尤為重要。 不合理的飼料配方會導致育肥牛在生長發育過程中無法獲得均衡的營養成分。不同生長階段的育肥牛對能量、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等營養成分的需求存在差異, 不合理的飼料搭配可能使得某些關鍵營養元素供給不足或過剩,進而影響正常的生長發育。 并且不合理的飼料配方還可能引發育肥牛的消化問題。例如, 飼料中纖維含量過低可能導致育肥牛缺乏粗纖維的攝入,影響其胃腸道的正常功能,進而引發消化不良、生長減緩甚至生病。 不當的飼料管理還涉及飼料的儲存問題。 如果飼料在儲存過程中受潮、受污染或長時間暴露于陽光下,就可能導致飼料發霉、氧化,降低其營養價值甚至產生有害毒素,從而影響育肥牛的生長狀況。
育肥牛養殖中, 疾病防控意識薄弱是育肥牛養殖中一項極為嚴峻的問題。 尤其是在當前布病、口蹄疫、牛結節性皮膚病等疫情高發背景下,養殖場更要提高對疫情防控的認識。 但是,當前部分養殖人員卻并不具備較高的防疫意識,防疫工作流于形式,有的更是拒不配合,增加了疫病發生幾率。 首先,養殖場育肥牛未能及時接受必要的疫苗接種, 使得育肥牛的免疫系統相對薄弱,易受到口蹄疫、炭疽以及牛布氏桿菌等嚴重疾病的威脅。 這不僅直接影響了育肥牛的整體健康狀況, 還會直接阻礙其正常的生長發育。 其次,養殖者往往缺乏定期為育肥牛進行獸醫檢查的意識, 這會導致養殖者不能在最短時間內發現患病育肥牛,為其治療或隔離。 例如,一些如呼吸道感染、消化系統疾病等常見的疾病,因獸醫沒有定期檢查無法提早發現,很大概率會使疾病在育肥牛群中迅速蔓延, 從而影響育肥牛的健康狀況。
良好的飼養環境能保證育肥牛養殖的生長發育,是直接影響育肥牛的食欲、生長乃至整體健康狀態的重要因素。 而良好的飼養環境包括設計合理、有良好通風且干凈衛生的牛舍。 若無法做到這幾點, 把育肥牛長時間養殖在牛舍結構設計不合理、通風不良且潮濕悶熱的環境中,就極大增加育肥牛呼吸系統疾病的發病率,降低了育肥牛的免疫力,影響其正常生長發育,甚至導致育肥牛群體中出現傳染病的蔓延。 其次,不干凈的飼養環境也是影響育肥牛健康的一個重要因素。 例如,飼養場內的糞便積聚和不及時清理可能導致細菌繁殖, 積聚的糞便不僅會產生臭氣、氨氣、二氧化碳等有害氣體,還可能含有病原微生物,引發育肥牛胃腸道疾病,對育肥牛的消化系統甚至生命造成直接威脅。 此外,不衛生的飲水設施也可能成為細菌滋生的場所,影響育肥牛的飲水質量, 從而影響其食欲和生長。 飲水受到污染不僅會引起育肥牛的不適,水源中可能存在的細菌、寄生蟲、有機物質和重金屬等污染物,還可能導致一系列健康問題,對育肥牛的健康養殖造成極大影響。
合理的飼料配方對科學養殖育肥牛起到重要作用。 通過采用科學合理的飼養方案,確保飼料中包含的能量、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等營養物質能夠充分滿足育肥牛在不同生長階段的營養需求,以此顯著提高養殖效益。 在育肥牛的生命周期中, 合理的飼料配方需要根據育肥牛不同階段的生長需求進行不斷調整。 養殖育肥牛的成長初期,其生長速度較快,對高能量和高蛋白質的需求相對較高,因此在搭配飼料時,應增加蛋白質的攝入量,如豆粕、棉籽餅粕等,以滿足育肥牛的生長需求。 同時在選購精料時,可以在玉米和秸稈之間進行選擇, 通常在總飼料中的1/6 左右為最佳。隨著育肥牛成長的不斷加快, 蛋白質攝入量就可以在保證日常育肥牛營養所需的情況下逐漸遞減,增加能量的攝入量,在選購精料時,可因地而異,選在當地更為經濟實惠的大豆餅、桔梗等能量高的飼料,并合理控制用量,以保證育肥牛飼料成本的有效控制。 通過科學合理的飼養方案, 可以最大程度地滿足育肥牛在不同生長階段的營養需求, 提高飼料的利用效率,從而提升養殖效益。 這不僅有助于育肥牛的健康生長, 還可以為育肥牛的高效生產提供堅實的營養基礎。
疾病預防與控制是科學養殖育肥牛的關鍵一環。 通過實施定期的獸醫檢查、建立科學的疫苗接種計劃和及時的驅蟲措施, 可以有效降低疾病對育肥牛養殖的不良影響, 確保育肥牛的整體健康。 首先,定期的獸醫檢查是確保育肥牛健康的基礎。 通過獸醫的專業檢查,可以及時發現潛在的健康問題,包括寄生蟲感染、細菌或病毒感染等, 為制定有效的治療計劃提供關鍵信息。 其次,建立科學的疫苗接種計劃是預防傳染性疾病的重要手段。 通過疫苗接種,育肥牛可以獲得免疫保護, 降低感染和傳播傳染性疾病的風險。 例如,在育肥牛養殖第130 天左右,給育肥牛接種第一針口蹄疫滅活疫苗, 此后每半年接種一次,能有效防制口蹄疫疫病的傳播,保證育肥牛健康成長。 此外,及時的驅蟲措施也是疾病預防的重要組成部分。 每三個月進行一次育肥牛驅蟲, 使用阿苯達唑片為育肥牛進行體內驅蟲,可采用灌服的方式,同時使用敵百蟲藥液對育肥牛進行體外驅蟲。 驅蟲結束后,使用濃度為1%的小蘇打健胃,保證育肥牛的身體為健康狀態。 寄生蟲感染不僅會影響育肥牛的健康狀況,還可能導致生產性能下降。 因此,定期的驅蟲可以有效控制寄生蟲數量, 提高育肥牛的抗病力和免疫力, 確保養殖業的穩定和可持續發展
制定科學有效的管理方法是科學養殖育肥牛的關鍵舉措。 在養殖過程中,通過科學有效的管理手段,嚴格監督牛欄的清潔衛生,及時清理糞便,并定期進行消毒,從而有效降低育肥牛患病的風險,促進育肥牛正常的生長發育。 首先,根據育肥牛的生長周期,調整飼養方式,總結出一套符合當地養殖者的飼養方案。 保證育肥牛養殖正常生長的同時,提高經濟效益。 如:根據養殖當地不同時期的飼料價格, 合理搭配飼料的種類,研究當地氣候情況,調整牛舍溫濕度,保證牛舍環境。 科學的養殖管理不僅有助于提高育肥牛的生活質量,確保育肥牛健康成長,還能確保育肥牛的養殖過程更加科學、方便、合理且高效。 此外,科學的管理還包括對養殖人員的定期培訓。 通過定期的養殖培訓,養殖人員可以及時了解最新的養殖技術、 獸醫知識以及科學的管理經驗。 這使得養殖者更好地理解育肥牛的需求,提高應對養殖育肥牛突發情況的能力。科學有效的管理方法可以讓養殖戶更好地應對市場競爭擴大養殖規模,提高育肥牛產量,最終實現經濟效益的提升。 這種科學的管理方法為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為育肥牛養殖業的未來奠定了堅實基礎。
綜合而言, 通過對科學養殖育肥牛策略的深入探討,使養殖者在養殖過程中,既能夠確保育肥牛健康生長, 又能提高養殖育肥牛的經濟效益。 為了應對人們日益增長的肉類需求,為了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 需要不斷優化育肥牛養殖技術和管理方法。 只有實施科學合理的養殖策略,才能確保育肥牛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