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璐瑩,鄭一穎,陳婭麗
(仙居縣農業農村局,浙江仙居 317300)
豬圓環病毒病是由圓環病毒引起的一種破壞免疫系統的傳染性疾病, 對豬養殖業的危害較大,尤其對仔豬的危害最大。 患病豬的臨床癥狀明顯, 表現為腹瀉和呼吸困難, 機體逐漸消瘦,有些病豬耐過之后也會成為僵豬,嚴重制約了豬養殖業的健康發展。 為此,養殖戶必須高度重視對豬圓環病毒病的防控, 堅持盡早發現和及時治療的原則,減少經濟損失。
豬圓環病毒是該病的主要傳染原, 病毒主要在豬的肝臟、脾臟和扁桃體的淋巴組織中,對豬只的免疫系統危害較大。 該病毒對外界環境的抵抗能力比較強, 具有很強的耐酸和耐高溫的特點,尤其是對許多的消毒劑不敏感,但是對戊二醛和氫氧化鈉比較敏感。 另外,豬圓環病毒可以和巨噬細胞等免疫細胞共生, 一旦出現病毒,會導致單核細胞的數量增多,不利于正常細胞的生殖,導致免疫系統出現問題。
豬圓環病毒病在全球范圍內都有流行,對任何年齡和品種的豬都有危害性, 同時患病豬和攜帶病毒的豬只是主要的傳染源。 病毒的傳播方式多樣, 直接通過分泌物或者糞便的方式排出體外,污染飲水或者飼料,健康豬接觸污染物之后, 可能會增加染病的概率。 臨床研究表明,該病可以通過呼吸道和口腔傳播,也會通過胎盤直接傳染給仔豬, 一旦進入到體內直接會寄生在肺臟或者脾臟等。 該病的發生沒有明顯的季節性,一年四季都能出現。 但是發生率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突然的更換資料、溫度濕度突然變化和營養不足等都會導致豬群的整體免疫能力下降, 會增加豬圓環病毒病暴發的概率。 相關的調查研究顯示,如果豬圓環病毒病呈現急性暴發時的發病率為50%以上, 死亡率能達到20%~30%。 其中哺乳期仔豬和保育豬很容易發病,且有著明顯的臨床癥狀。 該病毒和其他的病原體很容易發生混合感染, 或豬尾狂犬病和鏈球菌病等,同時會增加疫病的診斷難度,增加治療的難度,導致死亡率升高。
仔豬先天性震顫大多在7 天之內發病,經常出現在母豬產出的仔豬身上。 病毒入侵仔豬的脊髓或者大小腦, 直接導致仔豬出現震顫和抖動的現象。 如果病情較為嚴重,仔豬在站立時的抖動比較嚴重,而躺下時的抖動頻率減小,一旦受到外界刺激會加重病情。 多數的患病仔豬會影響采食, 需要采取人工哺乳的方式才能提高成活率。 耐過之后的仔豬在生長后期階段可能成為僵豬并且長期的攜帶病毒。
通常情況下,7 日齡的仔豬感染該病之后,會出現多系統衰竭綜合癥,有明顯的臨床癥狀,表現為精神不振和采食量下降, 有些患病豬行動遲緩和被毛蓬亂無光澤, 伴有明顯的呼吸道癥狀。 部分患病豬腹瀉和精神紊亂,但是出現的概率較低,而死亡率高。 有些患病豬的部分器官病變,出現心包積液。
如果妊娠期的母豬感染病毒, 會出現繁殖障礙。 在妊娠的早期階段, 會增加胎兒的死亡率。 在妊娠的后期階段,會造成母豬的流產,或者產死胎和木乃伊胎。
通常情況下,40~70 日齡的仔豬很容易出現仔豬肉芽腫性腸炎。 如果患病豬的大腸和小腸的淋巴結受到病毒的侵害, 會出現肉芽腫性炎癥。 并且出現明顯的腹瀉癥狀,排出黃色稀狀糞便,直接影響豬只的正常生長發育,死亡率高達50%左右。
保育豬和育肥豬染病之后的臨床癥狀為壞死性肺炎,并且還會表現為彌漫性間質性肺炎,患病部位呈現灰紅色,但是死亡率低,但是選擇較為常用的抗生素的治療效果不顯著。
養殖人員要結合患病豬的體重進行給藥,針對仔豬,可選擇注射黃芪多糖,每千克體重注射0.2 毫升,每天注射2 次。 如果出現消化不良和腹瀉等癥狀的仔豬,可以采用該種治療方案。針對患病的母豬, 可以選擇金霉素和阿莫西林等藥劑, 在分娩之前的7 天和分娩之后的7 天添加在飼料中,連續用藥2 個星期即可。 如果是公豬患病,可以注射黃芪多糖注射液,嚴格的控制好用藥量, 每千克體重注射1.5 毫升左右,每天用藥1 次, 連續用藥3 天。 為了防止繼發感染。 養殖人員可以在飼料中拌入頭孢噻呋鈉水溶性粉劑,每千克體重的用量為5 毫克,每天2次,連續給藥5 天。
4.2.1 科學的引種
在具體養殖的過程中,要做好引種工作,引種不當會導致病豬的引進, 增加該病的發生和傳播的概率。 養殖人員在引種之前要做好調查工作,選擇正規的養殖場,并且豬只要嚴格的檢疫,在接種疫苗的情況下才能引進。 在引種之前可以投喂適量的黃芪多糖和維生素, 目的是減少運輸過程中的出現應激反應的概率。 在引種之后需要隔離觀察至少21~28 天, 并且在隔離期間做好飼養管理工作, 在隔離完成之后經過檢疫沒有任何問題才能混合飼養。
4.2.2 科學的消毒
當前預防豬圓環病毒病的主要方式之一是做好養殖場的消毒管理工作, 并且引導養殖人員明確消毒管理的重要性。 結合養殖場的發病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消毒方案并且有效的落實。 調查研究表明,病毒對高錳酸鉀和過氧乙酸等比較敏感,要輪換交替使用消毒藥劑,長期使用單種消毒藥劑會出現抗藥性,要保證消毒的徹底,徹底的滅殺病毒??梢赃x擇0.1%的過硫酸氫鉀或者0.1%的新潔爾滅溶液, 對器具徹底的消毒。 選擇甲醛和福爾馬林等等對空舍進行消毒。
4.2.3 加強飼養管理
在日常養殖中, 科學的飼養管理能夠減少該病的發生和流行,應該采取以下的管理措施。第一,做好養殖場的通風管理工作,選擇天氣晴朗的時候做好通風換氣工作,降低養殖場內的濕度。 在冬季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營造適合的生長環境,避免因為環境不適合而出現應激,會增加該病的發生概率。 第二,養殖人員應該結合豬只的生長特點科學的飼喂,了解豬只對養分的需求,合理搭配日糧,保證營養的均衡性。 做好飼料的把關工作禁止投喂發霉、變質的飼料。 為了減少疾病的發生概率,可以在飼料中添加一些中草藥制劑來提高豬只的免疫能力和抵抗能力,可以選擇黃芪多糖等。 也可以選擇一些微生態制劑,包括益生菌和益生元等,也能夠降低豬只發生圓環病毒病的概率。
4.2.4 及時免疫接種
免疫接種是當前預防該病比較常見的方式,主要的疫苗包括全病毒滅活疫苗和嵌合病毒活疫苗等,也有亞單位疫苗,比較常見。 結合養殖場的實際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免疫程序,在免疫接種之后要檢查免疫情況,一旦發現接種失敗要重新進行免疫。 需要注意的是,在疫苗注射前和注射之后禁止投喂抗生素類藥物,否則會影響疫苗的注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