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利敏 彭佩玥 曾晨曦 劉昱含 劉 璐 李 彬
1.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針灸中心,北京 100010;2.北京中醫藥大學研究生院,北京 100029
頭痛作為一種常見的神經系統疾病,是全球致殘的第二大原因[1]。在臨床實踐中,因缺乏明確的生物學標志物,頭痛的診斷往往依賴于醫生從臨床訪談、體格檢查中所獲得的信息,但患者往往難以準確回憶起頭痛的特征,尤其當患者同時患有不同種類的頭痛時[2]。為及時準確地收集不同類型的頭痛信息,頭痛日記應運而生。作為一種客觀記錄頭痛發作情況的專業臨床工具,頭痛日記可降低患者的回憶偏倚、方便醫生快速明確診斷、指導臨床治療、幫助患者自我健康監管[3]。目前,頭痛日記在臨床中已得到廣泛應用,然而,國內鮮見研究系統論述頭痛日記的演變和應用。因此,本文將從頭痛日記的發展歷史、研究現狀、應用形式3 個方面,介紹頭痛日記在臨床實踐中發展演變的過程,概述其臨床診斷、治療、預防等方面的研究進展,為頭痛日記在未來的應用提供更多參考。
頭痛日記的發展歷史與其臨床診斷標準的發展歷史息息相關,其記錄最早可追溯至20 世紀80 年代。在國際頭痛學會頒布首版可操作性診斷標準前,頭痛的臨床診斷多依賴于描述性的定義[4]。為降低回憶偏倚對臨床研究的影響,Cohen 等[5]通過記錄頭痛日記而非回顧病史的形式,研究偏頭痛和緊張性頭痛的鑒別特征,頭痛日記初見雛形。Russell 等[6]隨后制訂的診斷性頭痛日記更加規范,成為之后的基礎范本。隨后的國際頭痛疾患分類標準中明確建議患者記錄頭痛日記,強調了記錄頭痛日記在臨床診斷中的必要性[7]。經過持續的臨床實踐與發展,頭痛日記與臨床訪談相結合的方式成為完善臨床診斷的重要手段,頭痛日記的填寫方式對患者也更加友好[8-10]。隨著互聯網的興起,頭痛日記也逐步從紙質版向電子版過渡,電子版頭痛日記填寫迅捷、可實時醫患交互,或在未來的頭痛健康管理中發揮重要作用[11-12]。
頭痛日記收集的信息包括頭痛先兆、頭痛起止時間、部位、性質、程度、伴隨癥狀、觸發因素、經期、藥物或非藥物治療情況及不良反應等[13]。以下從不同類型的頭痛信息入手,介紹頭痛日記在臨床診斷、治療、預防方面的研究現狀。
研究發現,早晨6:00 時至中午12:00 時為偏頭痛每日發作的高峰時間,周六為每周發作的高峰日,且發作頻率可能存在季節性周期性現象[14]。患者的臨床表現和頭痛發作有一定的時間生物節律,通過對頭痛時間信息的收集,可幫助患者針對性地自我健康管理。
與男性患者比較,經期及非經期前后,女性患者的偏頭痛發作持續時間更長,且更常伴有相關癥狀[15];與非經期偏頭痛比較,月經相關性偏頭痛發作持續時間更長,復發風險更高,曲坦類藥物的使用更頻繁[16]。因此,使用頭痛日記前瞻性記錄頭痛與經期的節律關系,對明確診斷、揭示預測模型、定制個體化治療方案等至關重要。
頭痛的觸發因素常來自于日常生活行為的諸多方面,最常見的為壓力、睡眠、疲勞、天氣,女性在睡眠和天氣變化上比男性更易誘發頭痛[17-18]。此外,氣味可能是偏頭痛特有的觸發因素,含咖啡因和酒精的飲料是最常見的飲食誘因,但頭痛的觸發效應常因人而異[3,18-19]。頭痛的發作和日常活動量間可能不存在顯著關系[20]。由此可見,利用頭痛日記收集觸發因素相關信息,不僅能幫助患者規避頭痛誘因,還可能輔助完成疾病診斷、完善疾病的流行病學調查。
通過頭痛日記實時更新、統計觸發因素與疾病發作的關系,建立個體化預測模型及預防方案,在未來的頭痛健康管理中將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21]。未來的研究應評估預測頭痛發作的最佳方法,通過干預生活行為方式指導預防性治療。但目前的相關研究多集中在歐美地區,未來應擴大研究樣本人群,使頭痛預測模型更具區域代表性[3]。
頭痛日記中對治療情況的統計包括藥物或非藥物治療方式、時間、劑量、治療后頭痛及日常活動能力恢復情況、不良反應等。患者僅通過回憶往往會低估其急性服藥量,甚至造成藥物過度使用性頭痛。藥物過度使用性頭痛是患者過度使用急性治療藥物導致的繼發性頭痛,治療關鍵之一是逐漸減少,甚至完全停用過度使用的藥物,從而消除病因[22-23]。研究表明,停藥后的第1 年是治療長期成功的關鍵時期,應加強健康宣教并監測患者記錄頭痛日記[24-25]。頭痛日記不僅能使患者更加了解自身頭痛情況,防止藥物的過度使用,還能幫助醫生客觀評價治療效果,在頭痛發作期為治療方案的調整提供數據支持,在頭痛緩解期指導臨床預防性用藥,增加治療依從性。
除頭痛的時間信息、觸發因素及治療信息之外,對頭痛的部位、性質、強度、持續時間、伴隨癥狀等信息的收集可以幫助醫生更客觀地區分頭痛類型;對發作先兆的收集可以幫助區分先兆性和非先兆性偏頭痛;對發作頻率的收集可以幫助區分頭痛是否為偶發性、頻發性或慢性頭痛。第3 版“頭痛疾患的國際分類”建議,當懷疑患者有多種頭痛類型或亞型時,應強烈建議患者填寫診斷性頭痛日記,在日記中記錄每次頭痛發作的特征,頭痛日記中相關信息的收集有助于明確臨床診斷[26]。
頭痛日記的應用形式總體可分為紙質版及電子版兩大類,在不同的應用情境下顯示了相應的應用價值。
紙質版頭痛日記使患者在記錄時間上更為靈活,并能據患者的具體目標及時調整記錄情況[3,27]。因不受網絡限制及電子程序填寫時限的約束,在不便用電子設備的患者群(如青少年頭痛患者)中更易使用,并允許患者在頭痛發作后回填相應信息,保證了信息收集的完整性。但會造成一定的回憶偏倚,難以保證信息收集的及時性及準確性[28]。
隨著數字技術的發展,電子版頭痛日記的應用逐漸廣泛[13,29-30]。通過每日即時的電子頭痛報告,可詳細說明患者的真實獲益,其自動總結回顧的程序設置可在描述疾病特征、預測治療應答因素、調整頭痛管理等方面,節約患者、醫生及科研人員的時間及交通成本,提升頭痛管理的經濟社會效益。對于偏頭痛和藥物過度使用的頭痛患者,在減少頭痛天數、使用對癥藥物和提高治療依從性方面,使用電子日記和遠程監測優于傳統監測[31]。
利用數字健康技術促進患者健康管理正變得越來越普遍,尤其是頭痛疾病,這不僅具有科學動機,還具有相當大的商業經濟動機[32]。但相關應用程序缺乏專業的臨床標準及科學的驗證開發。在跨學科交叉應用方面,如遠程醫療會診、建立患者門戶網站、遠程監測、聯動可穿戴的智能設備等,仍然缺乏專業的應用實踐,或可成為未來頭痛領域醫療發展的潛力方向。
頭痛日記作為一種專業客觀的記錄頭痛發作情況的工具,在臨床診療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從發展歷史上看,頭痛日記使臨床診療擺脫了對描述性定義的依賴,為建立可操作性的診斷標準提供了更客觀系統的記錄,其內容和形式也在臨床應用過程中漸趨完善。從研究現狀上看,頭痛日記在明確診斷、制訂個體化治療方案、揭示預測模型等方面至關重要。從應用形式上看,隨著數字技術的不斷發展,電子版頭痛日記經濟便捷、可即時交互監管,或將成為未來頭痛診療中的主流應用。
綜上所述,在缺乏明確的生物標志物的情況下,頭痛日記在未來的診療中仍將發揮重要作用。頭痛日記的使用將讓多方參與者從中受益,包括患者及其照護者、醫生、科研人員、衛生保健者、監管機構、制藥公司等。未來應加大專業的標準化頭痛日記,尤其是電子日記的使用,提升頭痛日記在臨床診治中的經濟社會效益。
利益沖突聲明:本文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