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昭
(滄州市市政公用事業服務中心,河北滄州 061000)
市政工程建設是城市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安全監督管理對于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促進城市的和諧穩定以及推動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然而,當前市政工程安全監督管理存在諸多挑戰,使得其在實際操作中的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有必要對市政工程安全監督管理的現狀進行深入分析,并探討其面臨的難度,同時提出加強安全監管的具體措施,以期為我國市政工程安全監督管理的改進提供有益的參考。
市政工程建設涉及道路、橋梁、隧道、排水等多個領域,直接關系到人民群眾的日常出行和生活。如果安全監督管理不到位,一旦發生安全事故,將給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帶來嚴重威脅。因此,加強市政工程安全監督管理,是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必然要求。
市政工程作為城市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建設質量和安全水平直接影響到城市的形象和聲譽。安全監督管理能夠有效預防和減少安全事故的發生,維護城市的正常運行和社會穩定。因此,加強市政工程安全監督管理,對于促進城市和諧穩定具有重要意義[1]。
市政工程建設是推動城市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安全監督管理能夠提高市政工程建設的質量和效率,減少因安全事故造成的經濟損失和社會影響。同時,安全穩定的市政工程建設環境還能夠吸引更多的投資和資源,推動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當前,市政工程安全監督管理的制度體系尚不完善,存在諸多空白和漏洞。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文件未能全面覆蓋市政工程建設的各個環節,導致監管工作難以有效展開。同時,監管制度缺乏足夠的靈活性和適應性,無法及時應對市政工程建設中出現的新問題和新挑戰[2]。
盡管已經出臺了一系列關于市政工程安全監督管理的法律法規和政策文件,但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往往存在執行力度不夠的問題。部分監管部門在執法過程中存在松懈和懈怠現象,對違規行為查處不嚴,甚至存在監管空白。這導致一些企業和個人在市政工程建設中忽視安全問題,給市政工程建設帶來較大的風險。
信息化是提高市政工程安全監督管理效率和質量的重要手段。然而,目前我國市政工程安全監督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仍然較低。監管部門之間的信息共享和協作機制尚未建立健全,導致監管信息無法及時傳遞和處理。同時,信息化技術的應用范圍有限,尚未充分發揮其在安全監督管理中的作用。
3.3.1 酸堿度測定結果 按“2.4.4”項下方法配制酸堿度供試品溶液,按“2.3”項下方法測定酸堿度,結果見表3。
市政工程涵蓋了道路、排水、橋梁、照明電器、綠化、供水、供電、電信等多個專業領域。每個領域都有其獨特的技術要求和施工規范,因此需要具備跨學科的知識儲備和專業技能。市政工程施工涉及的材料種類繁多,且每種材料都有特定的選用和配比要求。同時,施工工序也較為復雜,包括基礎處理、管線鋪設、設備安裝等多個環節,需要精細化的管理和控制。市政工程是政府投資的公益性工程,其產品由公眾使用。由于政府的目標、交通限制和市民的方便,市政工程的建設周期通常較短,屬于“短、平、快”的建設性質。這就要求項目管理團隊具備高效的項目管理和施工能力,確保工程按時按質完成。涉及電桿、管線交叉矛盾復雜:市政工程建設項目中經常涉及電桿、管線的交叉矛盾,需要跨行業、跨部門進行協調和處理。這增加了市政工程的復雜性和管理難度。
市政工程建設涉及大量的高處作業,如建造高架橋等。這種作業存在人員墜落、物體掉落等風險,如果缺乏牢固的工作平臺、安全護欄以及安全帶等保護措施,很容易發生事故。市政工程施工中使用大量的施工機械,如挖掘機、推土機等。這些機械的操作不當或維護不及時,可能導致機械故障或傷害事故。市政工程施工還面臨著交通安全風險。由于市政工程通常在道路上進行,施工過程中的交通混亂、工程車輛與行人/車輛之間的沖突等情況,都可能引發交通事故。
市政工程從業人員的來源廣泛,教育背景、工作經驗和技能水平各不相同,導致整體素質和技能水平存在較大的差異。培訓和教育不足也是導致人員素質和技能水平參差不齊的原因之一。一些市政工程施工單位在招聘人員時,可能更注重數量而非質量,導致部分人員缺乏必要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同時,一些單位在培訓方面投入不足,未能提供足夠的培訓機會和資源,使得人員難以提升自身素質和技能水平。市政工程中的人員流動性和管理難度也增加了保持素質和技能水平一致性的挑戰。市政工程項目通常涉及大量的施工人員和管理人員,人員流動性大,管理難度較大。這使得施工單位難以對所有人員進行有效的培訓和管理,導致部分人員的素質和技能水平無法得到有效提升。
(1)建立健全法律法規體系。制定和完善市政工程安全監管相關的法律法規,確保安全監管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時,要及時修訂和更新相關法律法規,以適應市政工程建設領域的新變化和新需求。
(2)制定詳細的安全標準和規范。針對不同類型的市政工程項目,制定詳細的安全標準和規范,明確工程建設的安全要求和操作規范。這些標準和規范應涵蓋工程的各個環節,包括設計、施工、驗收等,確保工程建設全過程的安全可控[3]。
(3)強化責任追究機制。建立健全責任追究機制,明確監管部門、施工單位、設計單位等各方的安全責任。對于違反安全規定、造成安全事故的行為,要依法依規進行嚴肅處理,追究相關責任人的法律責任。
(1)加強日常監督檢查。監管部門應加強對市政工程建設過程的日常監督檢查,確保施工單位嚴格按照安全規程進行施工。對于發現的違規行為和不安全因素,要及時進行整改和處理,防止事故的發生。
(2)開展專項整治行動。針對市政工程建設領域存在的突出問題,定期開展專項整治行動。通過集中力量、重點突破的方式,嚴厲打擊各類違法違規行為,形成強大的震懾力。
(1)建立信息共享平臺。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建立市政工程安全監督管理信息共享平臺。通過平臺實現監管部門、施工單位、設計單位等各方之間的信息共享和交流,提高監管工作的透明度和效率。
(2)推廣智能監控技術。在市政工程建設現場推廣使用智能監控設備和技術,如無人機巡查、遠程監控等。通過實時監控和數據分析,及時發現和處理安全隱患,提高監管的及時性和準確性。
(3)加強數據分析與預警。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手段,對市政工程安全數據進行深入分析和挖掘。通過數據分析和模型預測,發現潛在的安全風險,并提前進行預警和處置[4]。
在市政工程安全監督管理工作中,人員是核心要素,他們的素質和能力直接影響到監管的成效。因此,強化人員培訓與管理至關重要。
(1)加強專業知識與技能培訓。針對監管人員,定期舉辦安全法規、標準、操作規程等專業知識培訓,確保他們了解最新的行業規范和安全要求。針對施工人員,進行安全操作技能培訓,特別是在高風險作業領域,如高空作業、地下施工等,要提高他們的實際操作能力和安全意識。引入案例分析教學,讓參訓人員通過實際案例學習如何有效應對各種安全挑戰。
(2)建立持續學習機制。鼓勵監管人員和施工人員參加行業研討會、學術論壇等活動,與同行交流經驗,學習新的安全理念和技術。建立在線學習平臺,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方便人員隨時隨地進行自我提升[5]。
(3)實施嚴格的考核與認證制度。對監管人員實行資格認證制度,確保他們具備相應的專業素質和監管能力。對施工人員實行技能考核和上崗證制度,確保他們具備安全施工的基本技能。將考核結果與個人績效掛鉤,激勵人員不斷提升自身能力。
(4)加強團隊建設與協作。通過團隊建設活動,增強監管人員和施工人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鼓勵跨部門、跨領域的合作與交流,形成安全監管的合力。建立信息共享和溝通機制,確保各方能夠及時獲取最新的安全信息和監管要求。
(5)引入外部專家資源。邀請行業專家、學者參與安全監管工作,提供咨詢和指導。與高校、科研機構建立合作關系,共同開展安全技術研究與創新。通過外部專家資源的引入,提升整個安全監管團隊的專業水平和技術能力。
(6)建立激勵機制與獎懲制度。對于在安全監管工作中表現突出的個人和團隊,給予表彰和獎勵。對于違反安全規定、造成安全事故的行為,嚴格追究責任,并給予相應的處罰。通過激勵機制與獎懲制度,激發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和責任心。
通過以上措施的實施,可以全面提升市政工程安全監管人員的素質和能力,為安全監管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有力保障。同時,這也將有助于提高市政工程建設的安全性,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雙控機制即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機制,是確保市政工程安全監管工作有效運行的重要手段。因此,應加強雙控機制建設,從源頭上預防和控制安全事故的發生。
(1)完善風險分級管控體系。對市政工程項目進行全面的風險識別和評估,按照風險等級進行分類管理。制定針對不同風險等級的管理措施和應急預案,確保風險得到有效控制。建立風險信息共享平臺,實現風險信息的實時監測和預警。
(2)強化隱患排查治理機制。制定隱患排查制度,明確排查的范圍、周期和方法。定期開展隱患排查活動,對發現的隱患進行及時整改和消除。建立隱患治理檔案,對整改情況進行跟蹤和記錄,確保隱患得到徹底解決。
(3)加強安全文化建設。通過宣傳教育、培訓活動等方式,提高全體人員的安全意識和風險意識。建立安全激勵機制,鼓勵員工積極參與安全管理和隱患排查工作。營造濃厚的安全文化氛圍,讓安全成為每個人的自覺行動。
(4)提升科技化水平。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如物聯網、大數據等,對市政工程項目進行實時監控和數據分析。建立智能預警系統,對潛在的安全風險進行自動識別和預警。通過科技手段提升雙控機制的效率和準確性,降低安全事故的發生概率。
通過雙控機制建設,可以有效預防和減少市政工程安全事故的發生,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同時,這也將有助于提高市政工程建設的質量和效率,促進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1)加強安全宣傳教育。通過媒體、網絡等渠道,加強市政工程安全宣傳教育工作。提高公眾對市政工程安全問題的認識和理解,形成全社會共同關注安全的良好氛圍。
(2)建立公眾舉報機制。鼓勵公眾參與市政工程安全監督管理工作,建立公眾舉報機制。對于發現的違法違規行為和不安全因素,公眾可以通過舉報渠道進行反映和舉報,監管部門應及時處理并回應公眾關切。
(3)加強與媒體的合作。加強與媒體的溝通和合作,及時發布市政工程安全監管信息和動態。通過媒體的宣傳報道,提高公眾對市政工程安全問題的關注度和參與度。
市政工程安全監督管理是保障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安全穩定的關鍵環節。通過上述措施的實施,相信能夠有效加強市政工程安全監督管理,提高市政工程建設的安全水平,為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和人民群眾的安全福祉作出積極貢獻。同時,也應持續關注市政工程安全監督管理領域的新動態和新問題,不斷調整和優化監管措施,確保監管工作的有效性和針對性。同時,還應認識到,市政工程安全監督管理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和協作。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和公眾都應積極參與到安全監管工作中來,形成合力共同推動市政工程安全監督管理工作的改進和提升。
在未來的發展中,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和市政工程建設規模的不斷擴大,市政工程安全監督管理將面臨更多的挑戰和機遇。應不斷創新監管方式和方法,提高監管工作的科技化、智能化水平,以適應新的形勢和需求。同時,還應加強與國際先進經驗的交流和學習,借鑒其成功經驗和技術手段,推動我國市政工程安全監督管理工作的不斷進步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