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哞……哞……”河南省福牛牧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福牛牧業)的牛場里,陽光透過牛舍頂棚照進來,形成一格一格的光影,西門塔爾育肥公牛正在悠閑地吃著飼料,時不時發出一聲愜意的叫聲。
別小看這個“藏”在鄉村深處的養殖場。在2023年12月農業農村部最新發布的國家級畜禽養殖標準化示范場名單中,就有福牛牧業。
在當地,福牛牧業是信陽市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在全省,其養殖規模也已位居全省前列。
“藏”在鄉村深處的畜牧企業,如何獲評國家級畜禽養殖標準化示范場?走進牛場,處處都是答案。
一排排整潔干凈的全開放式牛舍映入眼簾。一頭頭棕白相間、體型健碩的牛,悠然地埋頭吃草。牛舍內,通風良好、溫濕度適宜。營造舒適的生活環境,是智能化肉牛養殖監控平臺在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該監控平臺上,牛舍的溫度、濕度、肉牛生長情況等一目了然。
牛兒們長得怎么樣,該吃多少糧,有沒有生病,也能智能“一鍵”檢測。這得益于福牛牧業與京東科技合作建設的肉牛智慧數字中心項目。
原來,在牛場里,每一頭牛都戴有智能耳標,也就是牛的“身份證”。其年齡、體征等數據應有盡有。智能耳標配合AI攝像頭、智能電子秤等,再利用京東智臻鏈技術和產業大數據,可以全程跟蹤每頭牛的標準飼喂、增重監測、生物安全、疫病防控監測等。大數據分析處理技術的應用,有效降低了飼料成本、疫病發生率,使養殖變得更加智能。
不僅如此,牛舍還配備了自動控溫飲水系統、自動清糞系統、半自動上料系統。
牛兒們吃什么也大有講究!牛場專門為牛兒們建起了“中央廚房”。該中央廚房配備了年產8萬t飼料加工機組、全混合日糧自動攪拌機、自動投料車,保證全混合日糧科學配比、營養均衡。
在光山縣,歡騰的牛群已成了金名片。福牛牧業正是光山縣斛山鄉引進的一家現代化科技化畜牧企業,是河南省“三個一批”重點項目。
河南福牛牧業創始人、總經理殷秦是清華大學畢業的高才生,也是當地有名的“牛博士”。2019年,殷秦返鄉創業,投身鄉村振興的大潮,經過幾年的發展,福牛牧業初具規模。但殷秦的夢想并不止于此。
在他的計劃里,福牛牧業將投資10億元,打造“二園一廠兩基地”,即建成存欄育肥公牛2萬頭的斛山肉牛育肥產業園、年屠宰加工10萬頭肉牛的屠宰加工及冷鏈物流園、年生產加工10萬t的斛山有機肥廠、存欄母牛5 000頭的仙居母牛繁育基地和存欄1萬頭的淮濱固城母牛繁育基地。
殷秦介紹,目前福牛牧業存欄西門塔爾育肥公牛3 500余頭,存欄能繁母牛800余頭。
目前,已建成的斛山牛場一期、仙居母牛繁育基地一期和年產10萬t的有機肥廠均已投入生產。年屠宰加工10萬頭肉牛的屠宰加工及冷鏈物流園正在建設中,預計2024年10月投產。
“我們的目標,2025年,福牛牧業成為集母牛繁育、公牛育肥、屠宰加工及冷鏈物流、有機肥加工銷售于一體的智能化數字畜牧國家級龍頭企業。”提及此,殷秦信心滿滿。
“一頭牛”牽出產業鏈。福牛肉業不僅帶動了當地經濟發展,也幫著老百姓鼓起了錢袋子。
據了解,福牛牧業一直在探索采取“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解決荒山土地流轉問題,同時提供就業崗位,吸納農戶就近就業,帶動當地300余人穩收增收。
目前,福牛牧業已投產養殖基地分布在光山縣斛山鄉、仙居鄉。福牛牧業與斛山鄉范鄉村、仙居鄉陳樓村等周邊村分別簽訂勞務用工合同,吸納當地農戶300多人參與土建、飼養、飼料加工、飼草種植等建設生產。同時,福牛牧業與農戶簽訂長期土地租賃合同,流轉土地150 hm2,使160余戶農戶、村集體經濟組織獲得了穩定的土地收益。
不僅如此,福牛牧業還立足增草節糧,開展豆粕減量替代。為推動秸稈綜合高效利用,保證飼料種類多樣化,福牛牧業與10余家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簽訂合同,收購農作物秸稈進行青貯、黃貯。福牛牧業提供種子、農藥、技術服務,帶動周邊農戶從事秸稈收儲、青貯玉米種植,實現合作共贏。